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物权法定原则是近代物权法的原则,只有在近代社会历史情境中,才能寻得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意义。物权法定原则也是现代财产法体系的普遍特征,英美法系的法院在对待创设新财产权的态度也是十分谨慎和保守的。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正当性根据是复合的构成。法国起源说侧重于物权法定原则所因应的特定政治需要,而德国法起源说则更加重视物债二元财产权体系维持的逻辑上的自洽性。政治需要是我国仍然必须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理由。

  • 标签: 物权法定原则 起源 政治需要 体系维持
  • 简介:与百姓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已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昌平法院和房山法院分别受理了两起与《物权法》有关的案件,百姓寄希望于《物权法》维权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然而一位曾参与《物权法》立法的专家却指出:这两起案件所涉及的《物权法》具体条文或仍存争议、或不够明确,都有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

  • 标签: 《物权法》 配套立法 最高人民法院 提速 财产权益 司法解释
  • 简介:财产属于集体、分配归成员、实行民主管理、成员有严格的身份特征、成员的入退不影响集体组织的存续,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对我国集体公有所形成的共识。集体公有的这些特征与以中世纪日耳曼村落共同体土地所有形态为典型的“总有”具有高度相似性。以总有解释和规制集体所有权对于集体财产的保护、加强集体财产的管理、维护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集体财产凝聚着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成员身份是成员权利的基础。物权法应当以户籍登记作为确认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的依据,以在集体企业连续工作一定年限或连续脱离集体企业一定年限作为认定成为或丧失城镇集体企业成员身份的依据。保护集体财产不仅仅是标语口号,物权法必须确保集体财产在公权力面前的独立性,必须防范集体组织经营者侵害集体财产。

  • 标签: 物权法 集体 集体所有权 总有 日耳曼
  • 简介: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是物权法定原则产生的前提条件,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则是其存在的内在根源。公示制度是维持物权法定的技术手段,不能作为判断权利性质的标准。物权法定并不违背意思自治的精神,我们应该摒弃立法、司法和理论中存在的错误倾向,坚持严格的物权法定原则。

  • 标签: 物权债权二元分化 意思自治 公示制度
  • 简介:物权变动的基础关系,即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的成立,必须按照该行为成立的自身要件予以判断,而不能以物权的变动是否成就为标准判断;物权的变动必须以动产的交付或不动产的登记为必要条件。这是物权公示原则所要求的,而不能认为基础关系或原因关系的成立生效,就必然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物权法之区分原则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物权法 区分原则 物权变动 现实意义 中国
  • 简介:物权在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刑法具有保护物权的优势地位;司法实践中刑法在保护物权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行刑事立法对物权的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边缘问题 优先 流转 力度 局限
  • 简介:中国即将有物权法,这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大多数中国人还没听说过物权法——曾有京城的记者问江平老师何为“护权法”,记者将物权法听成了护权法。但总有一天,中国的百姓都会知道物权法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部确认和保护他们财产的基本法律。相对于中华民族度过的几千年光阴,相对于百多年前就有物权法的德国、日本,中国的物权法来得太晚;

  • 标签: 物权法 基本法 法学 江平 财产 中华民族
  • 简介: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立法的基石。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的制度价值和规范设计密不可分。物权法中虽多强制性法律规范,但物权法定原则并不排斥私法自治,仍留有当事人自由形成其权利义务的空间。通过介绍物权法定原则的一般理论,指出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性,阐述物权法定原则与私法自治的冲突,论证在物权法定原则模式下私法自治的空间:私法自治是物权法定的基础,物权法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私法自治。

  • 标签: 物权 物权法定 私法自治
  • 简介:物权法》关于抵押权的设立采取了二元化的立法模式。在登记生效主义立法模式下,只有"须经登记"的抵押权;在登记对抗主义立法模式下,则有"经登记"的抵押权和"未经登记"的抵押权。如何确立"须经登记"的抵押权、"经登记"的抵押权和"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之间的优先受偿顺位规则,《物权法》第199条在修正和继承其前身中非但没有趋于精致,而且失之错误。对其不足,应在说理的基础上适时予以修正。

  • 标签: 抵押权 登记立法主义 优先受偿顺位
  • 简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本原则应该在物权法上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物权和物权法的概念(1)物权概念《物权法》第2条第3款规定

  • 标签: 浅谈物权法 物权法认识
  • 简介: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同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的归属,充分发挥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物权法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动产 担保物权 经济秩序
  • 简介:针对物权法定原则,学术界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否定论、折衷论和肯定论三种不同的结论。物权法定原则经济分析的实质,是比较物权法定下的债权和物权自由下的无名物权此两者的社会成本高低。通过对法律经济分析方法的还原性考察,可以发现,物权法定原则的固有价值毋庸置疑,而"一种方法,三种结论"实乃理论假象,三种结论的论辩逻辑均存在一定的理论漏洞。

  • 标签: 物权法定 经济分析 否定论 折衷论 肯定论
  • 简介: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文主义理念的兴起,传统物权固有法的原则和内容受到了挑战.地役权以其意定性和包容性,在现代物权法相对凝固的状态下起着润滑和活跃作用.地役权的灵活性使其对物权法定主义起着拾遗补缺作用,地役权的债权性赋予其本身强大的经济功能,地役权的意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其起着以"私"补"公"的独特作用,符合了现代法律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本位法律观.

  • 标签: 物权法定主义 地役权 人役权 债权
  • 简介:法法上的财产所有权分为两大类,单独所有权和共有所有权。财产的单独所有不仅为社会生活之常态,亦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两人以上同时共同享有一物所有权的状态也有存在,即财产的共同所有,简称共有。共同不仅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物权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有鉴于此,加强对《物权法》有关共有制度的研究,明确共有制度中的诸多概念与特点,明晰共有权发生原因与分类,准确把握各类共有,尤其是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之间的关系,对公证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物权法》 制度研究 财产所有权 社会生活 共有制度 共有所有权
  • 简介:物权法》的内容展示了行政权与物权的多种复杂关系,有些学者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划分,如物权与行政权的排斥关系、确认关系、保护关系、消灭关系、创设关系等。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物权法》中体现的行政权与物权的复杂关系进行细致梳理,使行政法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保护物权,尽快健全与物权法相匹配的行政法制度。

  • 标签: 物权法行政法 行政法分析
  • 简介: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重农思想根深蒂固。重视农业,当然重视土地,重视农业耕作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以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关于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合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国物权法草案中对不动产的规定,大量涉及到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问题。虽然建国以后,确立了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二元土地所有制,并且对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但是现在看来,制度设计的不周延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将宪法中所规定的土地所有制具体化,并且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物权法 土地所有权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土地所有制 农村土地使用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利益与物权人享有的经济利益产生冲突,这成为对物权的“绝对性”起限制作用的重要因素。对环境利益的考量必须体现在物权法中,这不仅能够弥补环境法的权利缺失等不足,而且是相邻权和用益物权等物权制度的价值所在。为了避免物权法在鼓励人们追求财富的同时带来更大的环境问题,在物权法中对环境保护进行权利义务上的规定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物权法的创新,也是民事法律体系化的要求。正是这些原因,我国《物权法(草案)》(第七次审议稿)的许多条款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

  • 标签: 环境利益 物权 理由 环境关怀 物权法
  • 简介:我国《物权法》第5条是物权法定原则的规定。根据该规定,法定的是、并且只是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种类法定和内容法定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其实质是种类法定;但种类法定和内容法定并列仍有其意义。物权法定并不包括、也无需包括设立方式、效力、公示方法、保护方法的法定。种类法定是三个层次种类的法定,内容法定是轮廓的法定,轮廓法定应注意把握各种物权的关键特征。轮廓法定使得物权法定中保有了一定的自治空间。地役权的灵活性存在于物权法定内部,其并非物权法定的补充。

  • 标签: 物权法定 类型 内容 效力 公示 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