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超声波、加热、酸、碱等处理方法研究改善玉米蛋白可溶性的问题,探讨法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玉米肽的方法。结果表明:调节玉米蛋白悬浮液pH值为11,在超声功率45W,超声温度60℃条件下超声30min,可显著提高玉米可溶性蛋白得率;比较6种蛋白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确定Alcalase为制备玉米抗氧化肽的最佳水解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适解工艺是:底物质量浓度10.0g/100mL、加量2806U/g、反应pH值9.0、反应温度56.0℃、反应时间185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玉米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0±0.27)%,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l%内。

  • 标签: 玉米蛋白 酶解 抗氧化肽 响应面分析
  • 简介:采用生物传感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对胶原蛋白胰解进程的预测模型,以实现对解进程的在线监控,获得最大量的目标活性肽。以大马哈鱼皮为原料制备胶原蛋白,对其解,建立不同条件下的解动力学曲线。结果显示: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胶原蛋白的水解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浓度、底物浓度、游离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为输入参数,水解度DH为输出参数,建立基于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以及谷氨酸赖氨酸含量的蛋白传感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3个模型的水解度样本值与拟合值进行比较分析,R2分别为0.98,0.9805和0.981,对样本值拟合度很高。利用模型进行独立试验验证,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合,水解度实验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0.404%~6.45%,0.76%~2.27%和1.67%~2.72%。3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仿真监控,可用来在线预测水解反应的动态进程。

  • 标签: 大马哈鱼皮 胶原蛋白 酶解进程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 简介:采用多聚磷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修饰.研究磷酸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厦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几种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4%、三聚磷酸钠9%、反应初始pH9、反应时间3h时,磷酸化程度最大:磷酸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厦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磷酸化 功能特性
  • 简介:以部分脱乙酰几丁质为载体,戊醛为偶联剂,共价法固定果胶(E.C.3.2.1.15),研究了果胶的固定化条件、固定化的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果胶的最适pH为3.5,比游离小0.5个单位;最适温度为50℃,比游离提高了10℃;其表观Km(3.67mg/mL)接近游离的Km(3.97mg/mL).以pH4.0、0.25%果胶溶液为底物进行柱式反应,结果表明:以1.7mL/min的流速运行26h,果胶活力基本无变化,操作半衰期为37d.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的山楂汁、12%的苹果汁为例进行柱式实验,粘度可分别降低66%和60%.

  • 标签: 果胶酶 共价固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脱乙酰几丁质 固定化条件 游离酶
  • 简介:乳及其制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脂解,该能水解乳脂肪生成游离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乳品的品质。乳的脂解作用分为两种:一是自发性水解,其作用起始于乳的冷藏过程;是诱导性水解,是由乳的加工引起的,如经过均质后脂肪球膜被破坏,使脂解有机会进入脂肪中发生水解。脂解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pH值统计法、以脂肪酸量的增加来表示及琼脂糖扩散法等。本文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UHT乳中的脂解活性进行定性分析,其测定原理为:脂解以三丁酸甘油脂为底物,将其水解,从而使含有三定酸甘油脂产生肉眼可见的亮斑,测得亮斑的直径再通过换算即可知道

  • 标签: 脂解 UHT乳 油脂 水解 均质 冷藏过程
  • 简介:在分析测定脂肪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脂肪作用条件对馒头外观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脂肪对馒头增白作用的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脂肪影响面粉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外观品质。脂肪使面团吸水率、筋力增加,适量添加脂肪使面团加工时间延长并有利于维持面团稳定性。适量添加脂肪有利于馒头成型,但添加过量会使面团耐搅揉性、延展性和抗拉伸性减弱,不利于馒头胀发。

  • 标签: 外观品质 脂肪酶 馒头 面团流变学特性 单因素试验 工艺条件
  • 简介: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双法制备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提取条件:α-淀粉用量0.4%,α-淀粉解时间50min,蛋白用量0.2%,蛋白解时间50min,此时麦麸膳食纤维得率81.28%。

  • 标签: 麦麸 膳食纤维 提取 正交试验 淀粉酶 胰蛋白酶
  • 简介:以草鱼鱼鳞为原料,采用解法提取鱼鳞中的胶原蛋白,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测定了鱼鳞的基本组成成分和鱼鳞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 标签: 鱼鳞 胶原蛋白 提取 工艺
  • 简介:胆固醇氧化在食品加工、医疗监测、生物抗虫等方面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现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产的微生物、活测定方法及发酵工艺等,并对胆固醇氧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胆固醇氧化酶 微生物 酶活测定方法 发酵工艺
  • 简介:以薏苡仁为原料,采用解法制备薏苡仁淀粉。基于单因素试验,确定蛋白用量、解温度、解液pH和解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蛋白质残留量为指标,采用U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优化薏苡仁淀粉法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碱性蛋白用量为250u/mL、解温度为45℃、解液pH为11、解时间2.5h,以此为条件制备所得的薏苡仁淀粉得率为54.39%,其蛋白质残留量为0.21%。

  • 标签: 薏苡仁淀粉 碱性蛋白酶 制备工艺 优化
  • 简介:以芋艿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芋艿淀粉浓度、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淀粉质量分数4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2.0%芋艿淀粉干重、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颗粒结构发生变化,糊化温度由原淀粉的最高温度85.49℃变为82.15℃。红外光谱图中1710~1740cm-1,1550~1610cm-1区间分别出现羰基(C=0)伸缩振动吸收和RC00-特征吸收.可断定辛烯基琥珀酸与淀粉酯化生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

  • 标签: 芋艿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正交试验 特性
  • 简介:为探究性能优异保水剂-多聚磷酸盐对以低值鱼为原料的鱼排保水性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3种多聚磷酸盐适宜的添加量范围,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聚磷酸盐的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焦磷酸钠0.12%、六偏磷酸钠0.21%及三聚磷酸钠0.12%,即最适比例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1∶1.75∶1。在多聚磷酸盐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条件下,鱼排蒸煮损失率最低达2.24%。响应面方差分析表明,在鱼排中加入不同种类多聚磷酸盐,其保水性受到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磷酸盐的协同作用也对其保水性影响显著。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磷酸盐复配使用效果优于其单独使用。

  • 标签: 保水性 焦磷酸钠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响应面 核磁共振
  • 简介:黾甲万公司利用遗传基因水平上的改良,开发出稳定的荧调素的制取方法,并且利用这种化学性质稳定的荧调素开发成功了可以迅速简便地检测微生物的试剂,商品名为“鲁密台思塔”。使用这两种试剂检测,把以往需要数天到1周的检测时间大大缩短,最快的只需3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现在,黾甲万公司开发的检测大肠菌群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特定微生物试剂也已获得成功;

  • 标签: 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菌群 遗传基因 检测时间 微生物
  • 简介:螺旋藻是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发的一种高蛋白营养源。富含多糖、蛋白质、多种有效成份;本项研究对其干粉进行处理,解,制成母液,同时对关键性的技术环节作了介绍,为综合开发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酶解 螺旋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