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锌是动物生长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分布于机体的所有组织中,其中肌肉、肝脏、皮毛中的锌浓度较高。其功能主要包括:(1)锌是多种酶的组分和激活剂。锌是体内4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200多种酶的激活因子,具有分解、合成、稳定酶的四级结构、调整酶活性等多种生化作用;(2)锌在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在免疫学方面,

  • 标签: 锌浓度 养猪业 酶活性 微量元素 生命活动 动物生长
  • 简介:随机选择莱茵鹅入孵种蛋100枚,在孵化期间第0、5、7、15、25天进行测量,失重率分别为0、2.60%、3.38%、6.67%、11.43%。孵化湿度控制在55%-75%,在受精率为90%的情况下,测得受精蛋孵化率为81.5%,说明失重率正常。

  • 标签: 莱茵鹅 种蛋 孵化期间 失重率
  • 简介:以莱茵鹅、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莱茵鹅全程机器孵化的孵化率为84.80%,上摊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6.93%,提高2.13%(P〈0.05);籽鹅机器孵化的孵化率为85.84%,上摊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9.23%,提高3.39%(P〈O.05)。莱茵鹅在20、24、27胚龄上摊孵化率分别为86.46%、88.17%、86.15%(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 标签: 不同品种 鹅蛋 机摊结合 孵化
  • 简介:研究的病毒是从广东患病鹅的小肠组织中分离的,初步鉴定为小鹅瘟病毒(Gooseparvovirus,GPV),命名为QY/05后,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病料经过处理后,接种12日龄非免疫鹅胚,传代,发现病毒对鹅胚的平均致死时间为3~4d,胚体全身出现较为严重的出血点。病毒接种鹅成纤维细胞和番鸭成纤维细胞,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圆缩、脱落、折光性增强等明显的细胞病变。鹅胚尿囊液经梯度离心后,磷钨酸负染,电镜下可见明显细小的病毒样粒子。这株小鹅瘟病毒尿囊液对鹅胚的EID50为10-3.67/0.3ml。对鹅胚成纤维细胞的TCID50分别为2-5.425/0.1ml。感染一个病毒最小致死量的鹅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96h。提取DNA后,PCR扩增,在阳性对照处扩增出需要的目的条带。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为典型的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

  • 标签: 鹅细小病毒 生物学特性
  • 简介:为系统研究DHV在脑组织引起的病理变化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通过人工感染雏鸭DHV的方法建立DHV的疾病病理模型,运用常规病理技术、组织中自由基的测定等方法,探索DHV感染时间的发展,脑组织病变和感染时间之间的关联度以及组织生化指标和脑组织病变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显示,试验组雏鸭大脑于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脑组织中NO、MDA含量随时间变化一致。试验得出:NO在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雏鸭出现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鸭肝炎 脑组织病变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丙二醛
  • 简介:近年来,对疫苗传递系统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期待找到一种能够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而对机体本身既安全又能产生持续免疫力的传递载体。乳酸菌作为食品级安全菌,被用作口服疫苗载体的前景良好。乳酸菌是一种能将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乳酸的革兰阳性细菌,被公认为安全级微生物。乳酸菌中乳杆菌属、乳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双歧菌属等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一些乳酸菌在胃肠道、泌尿、

  • 标签: 口服疫苗 革兰阳性细菌 肠球菌属 乳球菌属 乳杆菌属 黏膜部位
  • 简介:鸭瘟是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本文概述了鸭瘟病毒(DP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ELISA法、血清中和试验等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等。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国内外相继建立起的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LAMP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等。介绍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临床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鸭瘟病毒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就是对有利于生猪高效、安全生产养殖的方法、措施、技术,加以总结归纳集成,称为模式,范围很广,覆盖了生猪生产全过程。笔者通过对南方农村猪场通风模式和控温技术现状调查、湖南洞口县黔邵花猪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利用、洞口县节能减排粪污处理工作、母猪年生产力研究与提高的技术路径等最新研究成果,制订具备可操作性的《洞口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规范》,进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科技项目,达到生猪健康养殖的目的。

  • 标签: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 猪群健康 产品健康 环境健康 人类健康
  • 简介:应用计算机设计饲料配方的技术原理,设计出殄禽饲料配方的《饲料调整卡》和《营养调整卡》.可简捷、灵活地用于饲料配方配制;饲料种类调整;营养指标平衡;可通过评定饲料的营养价格.配制低成本的配合饲料,从而解决珍禽饲养户不能根据营养标准和本地饲料资源,自行调配饲料配方的难题。

  • 标签: 计算机设计 饲料配方 调整卡 珍禽 应用 营养指标
  • 简介: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首次在江苏发现,并于1961年鉴定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rius,GPV)。1967年匈牙利学者Derzsv又对本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世界禽病学会将此病命名为Derzsy氏病。该病主要引起雏鹅急性肠炎以及肝、肾、心等实质脏器的炎症,致病性强,死亡率高。

  • 标签: 鹅细小病毒 分子生物学 细小病毒病 急性肠炎 匈牙利 致病性
  • 简介: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P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俗称三包病,是危害鸭和其它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本病在国外早就有报道。目前本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业发达的地区。在国内,邝荣禄等1975年于广州地区首先提出本病的存在。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接触性传染病 防治 诊断 鸭疫巴氏杆菌 广州地区
  • 简介:金猪之年,猪运维艰。中国的生猪产业在2007年饱受疫病的困扰,除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发的综合性疫病外,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等等也一直徘徊不去,给中国猪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猪瘟,尽管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它,但其在我国却依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很严重。为此,我刊就与猪瘟相关的焦点问题采访了有关学者及专家,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猪瘟 防疫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 生猪产业 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
  • 简介:抗生素在饲料中应用多年,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即由于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对动物身体机能、疾病的预防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由于药物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对人类食品及环境安全等有长远的影响,其负面效应已经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抗生素在饲料

  • 标签: 仔猪生产 应用 合生素 负面效应 动物产品 畜牧业生产
  • 简介:近年来,国外引进的猪种在中国越来越难养,猪病越来越多,死淘率居高不下。要想养好这些外来猪种,必须保障好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猪的抵抗力,使其能抵抗环境微生物的侵袭;二是控制好环境微生物,切断其传播途径。

  • 标签: 环境控制 工艺模式 养猪 新技术 环境微生物 外来猪种
  • 简介:【本刊辑】据国际畜牧网2015年2月4日报道,为改善公众健康,奥尔胡斯大学发起了一项研究能够预防肥胖疾病的食品的项目,主要了解身体如何对纤维和蛋白质做出反应。研究中所用的蛋白质将来自乳清或者植物蛋白。纤维来自食品。一部分研究将选择健康的、患有糖尿病或者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不同人为测试样本,而一部分的研究将会选代谢异常的猪只进行测试。研究工作的一方面是培养出一头和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类对应的代谢异常的样本猪。

  • 标签: 测试样本 肥胖 人类 预防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大国,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很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育畜禽良种的能力不强,畜禽品种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大多具有独特的遗传性状,如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等,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的良好素材。充分挖掘地方品种的这些优良特性,培育适合国情、适应我国畜牧业生产需要的畜禽良种。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才能在不断开放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要搞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突出名、特、优,在特色上做文章,这样既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能够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2005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以下是5位专家就“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领域的成果与进展,与参会代表在研讨会上进行的交流与探讨。

  • 标签: 保护与利用 研究进展 专家 畜禽品种 遗传资源保护 畜禽遗传资源
  • 简介:本试验研究饲粮植酸酶和磷酸氢钙的添加水平对15~43日龄肉鸭生长性能、血液指标中血清Ca、P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确定植酸酶与磷酸氢钙添加量的关系。试验设计11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基础日粮磷酸氢钙添加13kg(有效磷NPP:3.5g/kg,植酸磷PP:3g/kg),其他处理组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减少磷酸氢钙的添加量,然后加不同剂量的植酸酶。结果显示:①随着磷酸氢钙添加量的减少,肉鸭体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血清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②随着植酸酶水平的升高,肉鸭生长性能、血清及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对照组水平;③当日粮植酸酶水平达到2000、4000、6000U/kg时,不添加磷酸氢钙,效果达到正常对照水平。

  • 标签: 肉鸭 液体植酸酶
  • 简介:后备母猪营养影响母猪终身生产成绩,极大地影响养猪经济效益。在研究繁殖母猪营养需要时,要更多地关注母猪整个生命周期(最少2个胎次,最好4个胎次)的营养,而不仅仅关注母猪一个胎次内的生产性能,要将母猪终身繁殖成绩考虑在内。

  • 标签: 后备母猪 胎次 营养需要 背膘厚 初情期 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