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山药原产于亚洲热带,性喜高温,在靖宇高寒山区通过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增加了有效积温,大幅度的提高了单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般单产可达2000kg/667m~2以上,纯收入达8000元/667m~2以上。

  • 标签: 山药 生物学特性 黑色地膜 覆盖 栽培技术
  • 简介: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又名花旗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人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标签: 长白山区 西洋参 规范化栽培技术
  • 简介:淫羊藿为常用补肾壮阳药物,商品淫羊藿有小叶、大叶和箭叶之分,但均可同等入药。主要品种来源为小檗科的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箭叶淫羊藿(E.RoreanwmNakai)。本地主产朝鲜淫羊藿及淫羊藿,故本文观察、调查及栽植的即为淫羊藿及朝鲜淫羊藿,为方便以下简称2者为淫羊藿。1形态观察淫羊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50cm,根茎横走,生多数须根,上有数颗潜伏芽。茎直立有棱,叶分2回3出复叶,着生茎顶呈明显三分枝,每枝3枚小叶,又称其为三枝九叶草。小叶有长柄,叶片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深心形,歪斜,边缘有刺毛状细锯齿。总状花序,4~6朵小花生于顶端,花淡黄色,瓣4有长矩。蕨果纺锤形,成熟时

  • 标签: 朝鲜淫羊藿 林下栽培 园艺研究所 通化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淫羊霍
  • 简介:本文通过对月见草人工驯化栽培的论述,总结出一整套月见草的人工栽培技术,同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月见草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周期;影响出苗率的条件;品种、密度等对月见草产量和γ-亚麻酸含量的影响。论证了采用科学的人工栽培方法使月见草的产量和γ-亚麻酸含量均远远大于野生,这在月见草野生资源因盲目的人工抢收而日渐溃乏,而国内外市场对月见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护野生资源,推进月见草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月见草 人工驯化 Γ-亚麻酸
  • 简介:桑黄(拉丁学名是Pfi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中文学名:鲍氏层孔菌;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类真菌,别名:裂蹄针层孔菌、针层孔菌、桑臣、桑耳、胡孙眼等,是多孔菌科针层孔菌的子实体。

  • 标签: 药理作用 栽培研究 拉丁学名 多孔菌科 担子菌亚门 分类地位
  • 简介:1998年南北两地的大洪水为我国生态保护再次敲响了警钟,也将使毁林栽参受到限制。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这里毁林栽参已成为代代相传的成熟经验。但有识之士早在60年代就已呼吁停止破坏性的毁林栽参,发展平地和坡耕地栽参,并有许多文献报道了试验成功的经验[1-4]。但在山区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推广实施。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集国内30年的经验,引进国外现行的栽培方式,推广平地和坡耕地栽参,也是当务之急。韩国、朝鲜、日本平地栽参,旱田与人参轮作,水田与人参轮作已成为栽培的固定模式,已有几十年的成功经验。根据1995年赴韩国参观考察期间的

  • 标签: 人参栽培 韩国 栽培方式 改良土壤 坡耕地 农田栽参
  • 简介:人参种植模式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已由伐林种参悄然向非林地种参转变,特别是近10年来,规模化非林地种参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就,非林地种参开始引领园参发展新纪元。

  • 标签: 非林地 林种 棚式 园参 产业政策 透光率
  • 简介: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作为药用植物,在中国应用历史最悠久,栽培时间最早,但发展成栽培业还是在我国清代的中后期。总结我国清代人参栽培业的历史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就中国清代人参栽培业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人参栽培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秧参 历史借鉴 清代人 栽培时间 药用植物 移山参
  • 简介:王铁生报道:目前,我国西洋参四大栽培区,含15个省市、数十个县、成千上万个栽参场户。1990年全国西洋参栽培面积1,533,827m~2。其中,吉林省为650,000m~2,占42.2%;陕西省为260,130m~2,占16.9%;北京市为234,500m~2,占15.2%;山东省为210,105m~2,占11.9%。

  • 标签: 西洋参 栽培现状 吉林省 现状与展望 栽培区 栽培面积
  • 简介:杜仲北方集安的引种、训化、育苗方法、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及药用价值、保建茶的作用,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应用前景巨大.

  • 标签: 杜仲北方引种训化 栽培 药用保健作用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了毛百合的经济价值及人工栽培的具体方法,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模式.

  • 标签: 毛百合 经济价值 人工栽培
  • 简介:本文就本单位与加拿大多伦多市城富人参农场合作引种西洋参的情况,具体地从西洋参的生长表现、生态环境条件的对比、生产中应抓住的主要环节、西洋参的内在质量分析、西洋参加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尤其西洋参的精加工(二次加工)技术研究,增值效益明显。为今后我国国产西洋参制定产品规格和标准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西洋参 引种栽培 质量分析 精加工
  • 简介:笔者于1994年7月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人参大会”与应邀考察参观CANADA人参总汇西洋参场、播种现场会及多处参场,十分有幸地多方细敲斟酌,结合多年从事西洋参、人参药业实际,写出探讨性建议,尽全力进一步缩小西洋参引种地与原产地的差异。

  • 标签: 西洋参 加拿大新栽培法 双透网膜
  • 简介:本文首次提出了用碱解氮推算人参床土潜在矿化量,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参主产区床土供氮能力强,每年可矿化氮量是高年生人参需氮量的2-5倍。在人参生产中,可通过调控黑黄土比例、床面覆盖、适时扒皮松土、合理灌水等生产技术科学管理床土供氮量,既要做到床土供氮充足、稳定又要防止人参根际硝态氮超标过量带来的危害。

  • 标签: 新林地人参栽培 供氮能力 科学管理
  • 简介:本实验以北五味子植株叶片为对象,对不同生长年限的不同感病级别的叶片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同时对未感病叶片的显微结构数据进行测量,以探讨三种不同年限的血味子植侏叶片在显微结构上的差别,分析其易感染黑斑病的机理,为五味子栽培的田间管理及抗逆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北五味子 黑斑病 组织切片 抗病性
  • 简介:为方便花卉爱好者掌握盆栽人参技术特介绍如下;一、参盆的选择:一般选用直径25厘米左右的泥盆,也可根据参栽的大小适当调整。盆深要在25厘米左右,不能少于20厘米。盆底必须有出水进气孔。这里特别说明,有的人在花盆的下面放一个托盘,直接向那里浇水,这样做直接影响根部的透气利水,时间稍长易烂根,使人参死亡。

  • 标签: 吉林人参 盆栽 生长发育 种胚发育 根系分布 栽植方法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多年来,人参栽培根据温度全年进行五次调光,取得了很大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一年五次调光只能按季节,不能解决每天的人参生长发育适宜的光强度,为了挖掘每天的光能潜力,在县人参专家组的指导下栽培操作,进行了用纱布帷幕调光试验。经连续三年的试验,成效显著。帷幕调光是指全日按照早、午、晚不同的温度进行三次调光,以温度高低挖掘每天的光能潜力。这种调光技术的作用:一是帷幕调光可以达到光照均匀的目的,利于秋天直接撤膜放雨,防止人参在日光下暴晒;二是帷幕调光起到了伏天高温季节降低棚内光强度和温度作用,保持人参生长需要的合理光照和热量;三是帷幕调光人参产量、质量和产值成倍增加。二、操作指标在六月下旬,人参展叶后,距离棚膜20厘米左右处顺串拉上三道铁线为支撑,三道铁线的弧度与棚膜的弧度相等,然后在参棚内苫上纱布,可以拉动,形成帷幕,在阴雨天时,必须及时拉开帷幕,进行调光。在晴天每日都要进行三次调光。(详见表一)

  • 标签: 调光技术 人参栽培 光能潜力 生长发育 经济效益 光试验
  • 简介:由于东北地区西洋参种子成熟一般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西洋参种子比人参种子成熟晚,不能象人参种子那样当年采种就播,第2年春就出苗,而是需要1年多的后熟过程,到第3年春出苗.常规是西洋参种子正常处理作隔年种子使用,裂口率高,出苗齐,生长健壮.近几年西洋参种子需求量大,就开始使用新种子,但须催芽,现将2种处理种子的技术介绍一下.

  • 标签: 西洋参 种子处理 催芽技术 隔年种子 新种子 温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