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2月22日至25日,省农牧渔业厅在南昌召开了全省植保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植保站长、厅直农场和科研单位植保干部。以及应邀出席的省农办、省农大、省农资公司、省医药公司、省气象局、省科技报等单位的代表共计145人。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1988全省植保植检工作经验。宜春市、宁都、新干、星子、

  • 标签: 植保工作 县植保站 科研单位 厅直 科技报 宁都
  • 简介: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由于常年防治水稻化螟以化学农药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稻米质量,还导致化螟抗药性的产生。为探索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多点试验与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每公顷用量1500mL平均防效85%以上,可与48%毒死蜱、20%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媲美,可在水稻化螟的防治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农药 短稳杆菌 二化螟 防治效果
  • 简介:采用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喹硫磷及其混剂对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6(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5和154.5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以1︰26的混剂对化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阿维菌素 喹硫磷 二化螟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 简介:化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一,化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和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一代化螟发生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的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通过2011—2013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2015是峡江县稻瘟病重发生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产量损失是近25来最严重的一。其重发生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抗性低;2015夏季是2000以来最凉盛夏,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栽培管理不当和防治效果偏低。因此,在防治策略上,需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和品种更替;加强监测预警,根据田间稻瘟病发生动态,指导作物合理布局,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控;科学合理用药,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控效果。

  • 标签: 稻瘟病 重发 原因 防治对策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g/667m^2、700g/667m^2、800g/667m^2防治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施药,药后21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d。其中700-800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按剂量每667m^2拌细土10kg均匀撒施最好。

  • 标签: 二化螟 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防治效果
  • 简介:化螟是水稻和茭白上的重要害虫,明确其越冬代的田间发生时间,对于准确的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地区化螟水稻种群与茭白种群为材料,通过采集水稻田与茭白田越冬幼虫,观察自然条件下其化蛹及羽化时间来明确两种群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化螟茭白种群越冬代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早于水稻种群,茭白种群第个化蛹高峰和羽化高峰分别与水稻种群化蛹高峰和第一个羽化高峰重叠。研究结果为明确武汉地区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 标签: 二化螟 水稻种群 茭白种群 越冬代 发生时间
  • 简介:2016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给水稻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从栽培管理措施和外部发生条件2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重发生原因既有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早、早期迁入虫量大、带毒率高、晚稻白背飞虱占比高等外部诱发因子,也有药剂拌种不到位、露天育秧、秧田和大田施药防治不当等栽培措施的影响。而白背飞虱带毒率、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白背飞虱发生期高度吻合是造成2016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早稻发病程度及虫情监测、秧田避害治虫防病、大田初期病株清除及介体防治等防控建议。

  • 标签: 赣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带毒率监测 防控
  • 简介:烟草病虫害是影响宜阳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按照河南省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的要求,试验选取张深、孔昌2个测报点为基准,采用系统调查和普查2种方法,主要对烟草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根结线虫病、角斑病及野火病等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普查,虫害主要对烟蚜、烟青虫及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2宜阳县有翅蚜发生时间与往年比较来的晚一些,但数量非常多;病毒病的发病时间与往年基本一致,较往年稍微偏早,病毒病初发期症状表现明显,由于旱情蔓延,总体来说,2012病毒病的发病率轻于2011;烟青虫出现时间与正常年份基本一致,由于用药及时,2012全年,烟青虫并未对烟叶造成很大危害。根结线虫病保持稳定,使用生物碳肥对根结线虫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宜阳县 烟草病虫害 预测预报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