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制备载避蚊胺的纳米介孔缓释软膏,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及驱蚊作用。方法纳米介孔材料吸附避蚊胺后液体石蜡包埋,制备成缓释软膏并研究其形态、稳定性及体外释放度。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其经皮渗透行为。以驱蚊试验研究其缓释驱蚊作用。结果制备的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呈乳白色半固体,避蚊胺载药量可达约25%,24h体外累积释放低于60%,离体皮肤渗透显示药物主要滞留于皮肤表面,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有效驱蚊时间超过12h。结论纳米介孔可延缓避蚊胺的挥发,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缓控释特性明显,驱蚊时间明显延长,并可能减少透皮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避蚊胺 纳米硅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 有效保护时间 驱蚊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血浆中头孢丙烯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分析柱为HypersilBDS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20mmol/L乙酸铵/10%乙酸(pH=3.7)∶乙腈=92∶8(V/V),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2nm,进样量20μL。血浆样品用三氟醋酸直接沉淀后,取上清进样分析。结果:头孢丙烯在0.10-10.0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最低定量浓度为0.10μg/mL,日内日间RSD均〈15%(n=15)。结论:研究建立的HPLC法快速、简便、高效,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合血样中头孢丙烯浓度的检测。

  • 标签: 头孢丙烯 HPLC 血药浓度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又因为瞳孔不易散大,后囊膜增生,人工晶体反光及像差使周边眼底检查非常困难,裂孔发现率低,故手术成功率低。我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5例5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工晶体眼 视网膜脱离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 外科治疗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出血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10例(1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患者观察,分析术后前方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术后前房出血与白内障形成的原因,患者体质,术者的熟练程度,外力作用,术前使用抗凝剂有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出血,提前预防可减少发病,积极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前房出血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的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140例,按照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眼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水平、房水蛋白水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的房水蛋白水平,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6例,术中鼻上方睫状体平坦部加玻璃体腔灌注,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10例中囊袋内植入2例,睫状沟缝合固定8例。结果术后视力提高6例,无明显改善4例。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瓦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中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术后 白内障摘除 睫状体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33眼)在表麻下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轴长27.51~32.67mm,近视度数为-10.00D~-22.00D。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1~1.0其中0.1~0.5者13眼,占39.39%,≥0.5者20眼,占60.61%。术中2眼发生后囊膜破裂。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是安全的,有效的,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用于连接于人工晶体的金雀异黄素微球。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雀异黄素微球,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动态透析法评价微球的体外释放。结果以水相与油相的比值和聚乙烯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较优的处方为聚乙烯醇浓度0.88%;水相与油相的比值为6.46。通过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73.72%、6.70%和34.21μm,与方程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1.25%、1.33%和7.81%,微球体外168h累计释放率达64.53%。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处方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金雀异黄素微球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并且满足长效缓释的要求。

  • 标签: 金雀异黄素 微球 星点设计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体外释放
  • 简介:目的:用晶体混浊分类系统Ⅲ(lensopacitiesclassificationsystemⅢ,LOCSⅢ)探讨复方水蛭(shuizhi,SZ)滴眼液对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以民间验方为基础、以SZ为主要成分、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复方SZ滴眼液,并以进口抗白内障药物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吡诺克辛)为对照组,应用LOCSⅢ晶体混浊分类系统观察和比较两种滴眼液对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结果:复方SZ滴眼液组视力提高率(76%)、晶体混浊减低率(59%)、有效率(66%)均明显优于吡诺克辛滴眼液对照组(2.0%、0%和2.0%).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SZ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白内障药物,疗效优于进口抗白内障药物吡诺克辛滴眼液.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中药 水蛭滴眼液 临床研究 维生素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均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评定术后的效果。结果7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1周视力处于0.3以下者15例,占比21.4%;术后视力处于0.3-0.8之间者48例,占比68.6%;术后视力处于0.8以上者7例,占比10.0%。相对于术前的视力,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作用突出,可改善视力,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80例,均来自于200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临床指标、SPEE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视力矫正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均好于对照组,SPEE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临床指标,提升临床疗效,进而保障治疗质量,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临床指标 视力 并发症 SPEED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OL Master700应用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的准确性。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诊治的105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象。围术期检查,分别使用眼科超声仪、角膜曲率计和IOL Master700系统,对比各项测量结果。结果:1)IOL法和常规法对术前眼部AL、ACD、Km、W-W参数的测定结果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轴长的患者中,IOL法和常规法对术前眼轴长度的测定结果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3)轴长L>26 mm的患者中,IOL法测量得到的术后绝对屈光误差值明显小于常规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时,使用IOL Master70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屈光度测量 准确性
  • 简介:目的制备塞来昔布(CEL)/介孔SBA-15的固体分散体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溶剂吸附平衡法制备CEL/SBA-15固体分散体,通过测定表观溶解度考察水溶性,通过热分析(DSC)和溶出试验考察药物溶出行为、药物存在状态及物理稳定性。结果确定了CEL/SBA-15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体载药量约37%,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2倍以上,30min内药物的累计溶出就超过90%,药物以非晶状态存在,加速试验6个月溶出和存在状态稳定。结论CEL/SBA-15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良好,明显提高难溶药物的水溶性和溶出速率,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

  • 标签: 塞来昔布 介孔硅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稳定性 药物动力学
  • 简介:由于区分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有一定困难,所以只要血糖高,就定为糖尿病性白内障;血糖正常就定为老年性白内障。我们选择了2002年5月~2005年5月期间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30例(30眼),与同期随机选择实行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50例(50眼)非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 糖尿病患 早期并发症 临床分析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室护士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正确、恰当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对146例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和护理配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占61.2%,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76.31%,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86.46%。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护理配合 手术室 术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是(27.7±19.8)mmHg,治疗后平均是(10.4±3.0)mmHg,差异性显著(P<0.05)。术前,患者的前房深度平均是(1.453±0.394)mm,术后平均是(3.253±0.295),差异性明显(P<0.05)。术前,13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33例患者窄Ⅱ-Ⅲ,14例患者窄Ⅰ,术后,8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17例患者部分开放,35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开放,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