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学监护的策略。方法对1例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对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时间等方法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了解多粘菌素的相关特点,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多粘菌素B及E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新进展、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多粘菌素类对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对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有较好疗效。其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反应的发生率较以前降低。由于多粘菌素类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菌中已出现耐药菌株。结论:多粘菌素类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合理使用等问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昔洛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单用拉米夫定进行比较,探讨其联合治疗效果.方法68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两组分别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3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共48周;38例拉米夫定和昔洛韦联合治疗,其中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昔洛韦500mg,每日3次,8周后改为250mg,每日3次,共24周,观察至48周.每例病例均有治疗前后系列血清标本检测肝功能、HBVDNA和HBV标志物,分析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明显副反应.联合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从18周下降,24周复常)较单用拉米夫定组(6周下降,18周复常)慢,正常ALT水平两组均持续至48周.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85.6%好于单用组77.8%(P<0.0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组28.9%高于单用组3.3%(P<0.01),且可维持至48周.单用组有6例YMDD阳性,联合治疗组无.结论与单用组比较,拉米夫定与昔洛韦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VDNA的阴转率、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且可维持一段时间,减少YMDD变异.

  • 标签: 拉米夫定 泛昔洛韦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发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发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5mg/d,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糜烂、渗出明显的部位外用中药湿敷。无明显糜烂、渗出的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22〈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复方甘草酸单胺S氯化钠治疗发性湿疹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炎平 复方甘草酸单铵S 泛发性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莲花清瘟颗粒协同昔洛韦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的功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70例初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1例),分别应用莲花清瘟颗粒协同昔洛韦治疗、阿昔洛韦与莲花清瘟联合治疗以及单独阿昔洛韦治疗,治疗连续15日,观察并比较三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疱疹结疤等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1组总有效率70.83%>对照2组总有效率61.90%,3组间数值对比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的结疤时间、停疱时间和疼痛减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副作用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花清瘟颗粒协同昔洛韦治疗早期带状疱疹效果明显,效果优于莲花清瘟协同阿昔洛韦组方,更优于单用阿昔洛韦。

  • 标签: 连花清瘟颗粒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
  • 简介:目的研究由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诱导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之间的交叉耐药,以及与庆大霉素(CN)、头孢哌酮,舒巴坦(ScD之间的交叉耐药情况。方法用左氧氟沙星(LEV)和亚胺培南(IPM)分别诱导3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1株为标准菌株,2株为野生菌株),使之耐药,通过检测LEV、IPM、CN、SCF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末耐药菌株的MIC进行对比,观察药物问的交叉耐药情况。并通过对2005-2008年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观察上述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情况。结果LEV、IPM、CN、SCF对由LEV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32、16、16、32μg/ml,野生菌株的MIC值分别为16、8、8、64μg/ml和8、16、16、32μg/ml;LEV、IPM、CN、SCF对由LEV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16、16、128、64~g/ml,野生菌株的MIC值分别为8、8、8、64μg/ml;和4、16、8、64μg/ml。结论由LEV、IPM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LEV、IPM、CN、SCF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提示喹诺酮类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滥用都可能导致广泛的细菌交叉耐药。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1例60岁老年男性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传感器植入术,术后颅内感染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笔者对该例颅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以期为临床药师如何针对特殊感染人群进行药学监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PK/PD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联合运用养阴清肺汤和多索茶碱治疗对肺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60例,筛选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为同期入院的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经双模拟法划分为2个小组,参照组治疗中使用多索茶碱,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养阴清肺汤,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4周后实验组老年患者PEF、FEV1/FVC、FEV1水平比参照组高(P<0.05),咳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积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在多索茶碱治疗基础上合用养阴清肺汤,能够更好的提升肺功能、减轻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养阴清肺汤 多索茶碱 老年慢性肺气肿 肺功能 中医证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平衡法将其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常规针灸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常规A组;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实验B组。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等相关数据,并将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化明显,实验B组均优于常规A组(P

  • 标签: 中医针灸 推拿手法 颈椎病患者 椎动脉型 血流动力学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自拟养阴益气祛邪汤结合火针治疗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对皮损积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方法:选取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以及观察组(自拟养阴益气祛邪汤结合火针治疗)。对比两组的皮损积分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养阴益气祛邪汤结合火针治疗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积分以及血清学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自拟养阴益气祛邪汤 火针治疗 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