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弯(AIS)属于世界难治性疾病,儿童青少年发病率为2%左右。目前对(AIS)的病因依然是片段性探索中,如先天因素可导致蝴蝶椎、融合锥、椎体缺如、脊柱骶隐裂能解释其所导致的少部分(AIS),但不能解释更大概率的(AIS)发病原因。在(AIS)治疗中有手术、运动、支具、正骨、牵引、中医外敷、针刀、针灸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但是汇总后发现短期都有一定效果,长期效果不显,而且没有一种方法和几种联合方式可以根治(AIS)。本文根据脊柱弯的Cobb角、躯干偏移距离(TS)、顶椎偏离距离(AVT)、顶椎旋转度(AVR)四个标准科学的探讨以上治疗利弊,为家长选择作出指导意见。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治疗科学性
  • 简介:婷婷在11岁时,家长就发现她站立时姿态不对称,一边高一边低,以为是孩子习惯问题,未加以重视.15岁时,孩子老是喊腰痛,到医院就诊,发现已经是严重的脊柱弯了.由于发现时弯曲度数已经过大,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及后期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侧弯 严重 孩子 就诊 功能恢复 腰痛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行供给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来带动需求发展。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需要供给改革,在高等教育中同样需要。当今的医疗卫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医工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又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的矛盾,探讨如何以医工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来提高医疗卫生创新人才的供给质量。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医工交叉 平台建设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腹痛腹胀一周于2000年12月26日住院。患者月经规律,12岁初潮,间隔30天,每次4至6天,经量中等,无痛经。查体:体温36.5度,脉搏93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60mmHg,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无性早熟。皮肤无黄染。腹部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 标签: 双侧卵巢 幼年型 颗粒细胞癌 肿瘤 腹痛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行供给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来带动需求发展。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需要供给改革,在高等教育中同样需要。当今的医疗卫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医工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又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的矛盾,探讨如何以医工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来提高医疗卫生创新人才的供给质量。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医工交叉 平台建设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腹痛腹胀1周于2000年12月:16日住院。患者月经规律,12岁初潮,间隔3D天,每次4-6天,经量中等,无痛经。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93次份,呼吸18次份,血压12/60mmHg,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无性早熟。皮肤无黄染。腹部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液波震颤阳性,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肛诊官颈子宫正常,盆腔

  • 标签: 双侧卵巢 幼年型 颗粒细胞癌 病例资料 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2020 年 10 月 - 2021 年 10 月这一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脊柱弯患者 28 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矫形手术,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手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术,手术均顺利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疼痛评分(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 评分)比术前评分更高,患者出院后,对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为 92.86 %(26/28)。结论: 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治疗效果好,满意度高。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总结2006年~2010年10例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脊柱凸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采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10例脊柱凸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0例脊柱凸患者采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评估肺功能及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神经系统观察。做好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和引流管管理及呼吸道护理,进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脊柱侧凸 矫形 护理
  • 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双髋部外伤1年余,伴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收住院.3个月前自觉左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内收困难.体格检查:双下肢外旋外展畸形,无明显短缩,左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Ⅲ级,右侧肌力正常.入院后行术前检查明确诊断,血常规分析及各项生化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诊断为双股骨颈骨折.

  • 标签: 股骨骨折 外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对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120例会阴切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缝合法缝合会阴为观察组( 60例),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会阴为对照组( 60例)。对两组产妇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愈合、伤口美观程度、产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伤口美观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切连续缝合能减轻术后疼痛,切口美观,利于产妇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口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穿刺相比,单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探究对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经相关标准确诊的直肠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减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应用
  • 简介:在剖宫产术的并发症中,以出血最为常见,如术者经验不足,止血措施不利,处理不当,短时间内便可威胁产妇的生命。我院自2000年8月-2003年12月以来,采用结扎双子宫动脉治疗剖宫产术中大量出血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剖宫产术 双侧 结扎 子宫动脉 术中出血
  • 简介:舞蹈症属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症状,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为其常见原因,也可见于神经遗传变性疾病、肿瘤、感染、中毒和代谢性疾病。而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舞蹈症(HC-NH)临床少见,具有典型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偏侧舞蹈症 非酮症高血糖 急性脑血管疾病 影像特点 磁共振成像 代谢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切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产妇256例,其中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切术的128例产妇为观察组,另128例同期行非切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于产后42d时对产妇的临床症状及盆底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对比2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产后42d时,2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力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切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较重,临床上应严格规范会阴切的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 标签: 初产妇 会阴侧切 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