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会阴切口及缝合术是产科最常见手术之一,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缩短第二产程,防治产程延长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因早产儿或巨大儿等需迅速结束分娩的手术。但在术后愈合的过程中,往往因各种因素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如水肿,硬结,感染等现象。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还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故近三年来,我科对侧切口的患者做到多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对愈合不良的切口经积极干扰,术后愈合良,效果满意。减少切口裂开行二次缝合的病例。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会阴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愈合程度的影响,为减轻女性疼痛做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入的100例阴道分娩会阴切口缝合的患者,按随机选择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选用可吸收缝合线皮内连续缝合方法;对照组50例,选用传统丝线皮外缝合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术后伤口疼痛、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皮内缝合相比较传统的丝线皮外缝合伤口疼痛轻,且愈合时间短。结论两种不同的缝合方法相比较,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对会阴伤口愈合较有利,操作安全、简便,伤口感染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不同缝合方法 愈合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产妇会阴切口的愈合率,降低侧切口感染率和裂开率。方法在例行会阴侧切的产妇的切口护理中,结合心理饮食指导,制定护理对策。结果产妇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切口愈合良好,进而减少产褥感染机会。结论对会阴侧切产妇应采取综合措施护理,以促进切口甲级愈合,减少产褥感染,进一步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产褥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开缝合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适当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方法对73例会阴切口感染病例与同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的产妇做比较分析。结果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主要有营养不良、阴查肛查次数多、产妇产前的外阴及阴道炎症、胎膜早破、缝合水平问题等。结论会阴切口感染与上述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 标签: 会阴切口 感染 处理措施 切口愈合 相关因素 会阴切开缝合术 营养不良 愈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缝合术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对策,提高切口愈合率。方法对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127例会阴切开缝合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会阴切口愈合的好坏与产道感染、会阴体瘢痕、会阴水肿、产道裂伤、缝合材料、缝合技术、消毒剂的选择等有关,与妊娠周数、产妇年龄无关。结论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重点在于产前及时治疗阴道炎症,加强助产人员能力建设,选择刺激性小的缝合材料并重视产后切口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

  • 标签: 伤口愈合不良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愈合的不良原因及对策。方法我院于2012年底对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进行分析并研讨相关对策,将2012年与2013年的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比例进行对比,探讨我院分析的原因与对策是否具有合理性。结果对此次探讨结果进行总结后,我院认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包括会阴出现感染、会阴撕裂、切口缝合技术不佳与产后的护理不恰当。据统计,2012年938例会阴侧切产妇中,愈合不良约25例左右。2013年950例会阴切切产妇中,愈合不良约10例。2013年给予10例切口愈合不良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10例切口均得以甲级愈合。结论产前治疗患者的阴道炎症可有效帮助会阴切口愈合,同时还需加强患者的产后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缝合技术。

  • 标签: 会阴切口 愈合 不良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35例会阴切口裂开的产妇应用期待疗法、换药与TDP照射理疗相结合及清创缝合等护理。结果35例会阴切口裂开的愈合良好。结论不同原因的切口裂开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会阴切口愈合的关键。

  • 标签: 会阴侧切口 裂开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分析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以及伤口愈合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84例会阴愈合不良患者中,原有阴道炎症占的比例最大,为52.38%,其次为产后出血、缝合技术不当、复杂裂伤等;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会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升高,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伤口感染发生率,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会阴伤口 愈合不良 原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在产后会阴切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产后会阴部的护理。方法将240例自然分娩、并进行了会阴侧切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产后治疗(呋喃西林擦洗伤口及会阴部、抗生素使用等)及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照射会阴切口,照射时间20~30min&#183;次-1,2次&#183;d-1,连续照射3~4d。对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充血、红肿及切口触痛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0.0%,乙级愈合率为8.3%,丙级愈合率为1.7%;研究组甲级愈合率为95.8%,乙级愈合率为4.2%。研究组的切口愈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有切口处充血或水肿2例(1.67%)、有明显触痛感3例(2.5%),研究组未发生会阴切口处充血及红肿现象,有明显触痛感1例(0.8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会阴切口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感染率。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会阴侧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顺产产妇240例,其中用可吸收线连续内缝合会阴切口设为观察组,用可吸收线外缝合会阴切口设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各120例。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有无水肿、红肿、硬结、渗出、及局部疼痛程度、切口愈合速度快慢以及患者住院时间长短等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会阴伤口疼痛、院时会阴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无水肿、红肿、渗出,疤痕凸起一例,线头脱落一例,对照组红肿3例,疤痕凸起2例,线头脱落3例,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8天。两组比较,分析发现使用可吸收线连续内缝合会阴切口缝合既能使会阴切口美观,又有助于切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可吸收线会阴切口缝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会阴切口采用碘伏纱布湿敷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我科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200例,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第四产程未覆盖碘伏湿纱布,实验组100例,第四产程给予碘伏湿纱布覆盖,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纱布湿敷会阴切口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 标签: 碘伏纱布 湿敷 会阴侧切口 第四产程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3-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对320例产妇中会阴侧切术干预措施及愈合情况观察、记录。结果会阴切口感染与产妇本身的键康因素,术前的护理、术中的操作、术后的护理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产妇的身体素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面掌握会阴侧切术的适应症、方法、时机及科学的护理。提高助产护理质量。加强会阴切口的护理力度,及时处理产前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是预防会阴切口感染重要措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