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听障患者的言语可懂度和声品质在噪声环境中严重下降,需在数字助听器中使用降噪技术以改善听障患者的言语感知效果。本文介绍了一般场景中的助听器降噪技术,包括单通道降噪技术和多通道降噪技术;然后介绍了特殊场景中的5种降噪技术,包括啸叫抑制技术、有源降噪技术、风噪抑制技术、混响抑制技术和动态压缩技术。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性能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列举了评估助听器降噪性能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最后对助听器降噪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

  • 标签: 助听器 单通道 多通道 降噪技术
  • 简介:举世瞩目的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落下了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的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至高荣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华夏儿女,欢欣鼓舞。是的,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巨大的成功。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们在田径赛场和三大球上仍然田径强国之间存在着差距。

  • 标签: 体育运动 身体平衡 奥林匹克 体育事业 中华民族 新中国
  •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有喉返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喉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吻合术 外科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学术界对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方式存在一些争议,包括手术切除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等。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就甲状腺外科的进展和热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外科 进展 热点
  •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电化教学对聋儿语训工作的促进作用,帮助教师解决在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时出现课程内容实施手段不协调的问题.基本论点:聋儿康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而在变化、渐进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教学媒介的选择,真正达到为教育聋儿服务的目的.指导意义:帮助教师了解开展电化教学活动的优势在于可以产生极强的视觉刺激,十分有效地吸引聋儿的注意力,提高聋儿学习知识的兴趣,使较枯燥的、教师不易讲解的、聋儿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表现出来,以此来调动聋儿视、听等多种感官功能,从而使聋儿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 标签: 电化教学 聋儿 康复教育 电教媒体
  • 简介:遗传性耳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疾病,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而非综合征性耳聋具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迄今为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已成功定位了64个位点,24个基因(HereditaryHearingLossHomepage:http://webhost.ua.8C.be/hhh/)。第五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DFNA5(OMIM600994)于1995年在一个高频进展性听力下降的荷兰家系中首先定位在7p15,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性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重大疾病 耳聋基因 遗传异质性
  • 简介:随着助听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听器已成为听力康复的最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的耳聋患者,通常采用气导式助听器来缓解听力障碍.随着气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扩大,设备也愈加先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耳聋患者的要求.

  • 标签: 助听器发展 发展应用 式助听器
  • 简介:耳闷塞感(auralfullness)表现为耳部阻塞感、胀满感、压力感,常伴随听力模糊、听力下降、耳鸣、耳痛或头晕,是最常见的耳科症状之一。耳闷塞感的发病率约为1-4%[1],女性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40-45岁人群。然而在国内外耳鼻咽喉科学教科书中尚未见耳闷塞感的确切定义。同时,关于耳闷塞感的客观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仍未系统建立。

  • 标签: 诊断方法 耳闷 治疗 耳鼻咽喉科学 听力下降 高发年龄
  • 简介:摘要追踪方法学是新一轮医院评审评价运行作业中逐步应用和推广的评审评价工具,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将追踪方法学应用到医院质量管理控制中有助于医院管理的发展,也有助于临床科室管理的精细化。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质量管理
  • 简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源头在于师生的交流,其本质是师生间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区角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开设游戏活动、投放活动材料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觉得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游戏较难开展,游戏难以整合到主题课程中,这种情况在学龄前听障儿童中表现更为明显.1主题活动背景下学龄前听障儿童的区角游戏1.1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创设存在的问题●教育目标定位有待重新审视

  • 标签: 主题活动 区角游戏 活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分析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0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情况。结果本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急诊科经过镇痛、吸氧等抢救后经监护送入心内科病房,在救治过程中没有意外发生。结论急诊的镇痛,吸氧、对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是救治患者的关键措施,而积极有效护理为其提供保障。因此,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护理及救治措施至关重要,亦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救 护理
  • 简介:1977年,一个名叫汉弗莱斯的美国大学生在其毕业论文中,杜撰了一个英文单词“audism”,借以表达健听人士对聋人持有的高人一等的态度.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1992年,这个单词成为聋教育和聋文化领域一部经典著作的核心主题.

  • 标签: 释义 毕业论文 英文单词 经典著作 大学生 聋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总结321例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表现,并将其按有无眩晕分成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所有存在偏头痛相关的耳部症状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及耳鸣匹配检查,所有存在偏头痛相关的眩晕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25.5%(82/321)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眩晕,7.5%(24/321)的患者有耳鸣症状,2.8%(9/321)的患者自觉听力下降,8.4%(27/321)的患者纯音测听异常,9.0%(29/321)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表现为各波绝对潜伏期延长和或波间期延长)。对比两组耳鸣发生率、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伴随眩晕的偏头痛患者更易出现前庭耳蜗症状,本文旨在加深耳鼻喉科医生对偏头痛在耳蜗及前庭器官上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从而对其在接诊偏头痛患者时做出更加精准的评估、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偏头疼 眩晕 耳鸣 听力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保障护理安全。方法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服务观念,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基础管理,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业务培训、严把质量关,加强督导检查。结果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障了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实施
  •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的防范措施,为老年患者安全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患者 护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 标签:
  • 简介:鼻相关淋巴组织是上呼吸道的重要淋巴组织,在鼻的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鼻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鼻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意义做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 鼻黏膜(NasalMucosa)
  • 简介:本文概述了我国聋校语言教学的现状制约因素,提出面对聋校语言教学的挑战,应打破以学习语言知识代替发展交往语言的传统教学体系,建构缺陷补偿、特殊途径的教育及语言实践为依托的改革构思。

  • 标签: 聋校 语言教学 语言实践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