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报告3例以生殖疱疹为首症的艾滋病。例1,女,35岁,外阴溃疡伴疼痛2月余;例2,女,27岁,外阴肛周溃疡反复4月,伴发热咳嗽气促、体重下降;例3,男,37岁,尿道口反复糜烂1年,龟头包皮阴茎多处糜烂4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严重难以愈合的糜烂溃疡,经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抗体阳性,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HSV-Ⅱ-DNA定量检测阳性。提示对以多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为表现的生殖疱疹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艾滋病。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简介:目的:观察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96例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与96例健康男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联合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记忆或注意障碍、抑郁心境和会谈时行为表现等方面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给予心理干预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碍,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存在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男性 复发性 心理干预
  • 简介:患者男,90岁。龟头反复出现水疱伴发瘙痒1年。查体:龟头见多个紧张性水疱和结痂。外周血和疱液中抗BP180抗体均呈弱阳性,诊断为局限性类天疱疮。予以白芍总苷胶囊口服、3%的硼酸溶液浸泡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1周后龟头水疱干燥,3周后龟头黏膜完全恢复正常。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局限性类天疱疮 外生殖器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妊娠合并生殖疱疹的相关因素,观察多元化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285例妊娠期的孕妇,对其中合并生殖疱疹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多元化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影响妊娠合并生殖疱疹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孕产史、妊娠期感染史、孕期焦虑、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2个)(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孕期体重、孕期体重指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紊乱史、痛经史、孕次、家族史等无关(P〉0.05),其中妊娠期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是高危险因素。经过多元化干预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4.3%,抗复发有效率为77.8%。结论:妊娠期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是影响妊娠合并生殖疱疹的危险因素,多元化干预对临床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妊娠 生殖器疱疹 相关因素 多元化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配合穴位自血疗法、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疱疹比单纯西药治疗治愈率更高,而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知柏地黄汤 穴位自血疗法
  • 简介:目的:检测生殖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IL-33及IL-6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生殖疱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生殖疱疹患者,采用口服伐昔洛韦片治疗,治疗前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ELISA检测IL-33、IL-6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生殖疱疹患者经伐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4例(46.7%),显效13例(43.3%),有效3例(10%),无效0例,总显效率为90%,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生殖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t=29.83,P<0.01),IL-33、IL-6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170.88、25.03,P值均<0.01)。生殖疱疹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17.10,P<0.01),IL-33、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63.36、15.61,P值均<0.01)。结论:肥大细胞发挥其天然免疫应答作用,可能通过调节IL-33、IL-6参与HSV-2感染所致生殖疱疹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肥大细胞 IL-33 IL-6 HSV-2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简写为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小分子单链RNA(核糖核酸),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结合到mRNA的3’非编码区(3’UTR),降解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研究发现miRNA在妇科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均有表达且起到了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miRNA在卵巢早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miRNA在卵巢早衰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前景做如下报道。

  • 标签: 卵巢早衰 微小RNA
  • 简介:目的:了解生殖部位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分布及其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培养出的126株念珠菌,用ATB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126例生殖部位念珠菌感染者中,白念珠菌93例(73.81%)、近平滑念珠菌13例(10.32%)、平滑念珠菌9例(7.14%)、无名念珠菌4例(3.17%)、其他念珠菌7例(5.56%);念珠菌检出构成比以30~39岁最多;女性多于男性。药敏结果分析发现,白念珠菌中74.19%对氟康唑敏感,而仅有45.16%对伊曲康唑敏感,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29,P〈0.01);非白念株菌中60.61%对氟康唑敏感,51.52%对伊曲康唑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5,P=0.457)。结论:生殖部位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伊曲康唑高,非白念珠菌对两种药物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念珠菌 三唑类 药敏试验 ROSCO纸片扩散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疱疹(GH)患者HSV—Ⅰ、Ⅱ型IgG、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对GH诊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生殖部位有皮损者检测HSV的抗原及IgG、IgM抗体。结果男性患者有生殖皮损者215例,HSV抗原阳性率45.58%(98/215),抗体阳性率98.14%(211/215)。女性患者有生殖皮损者193例,HSV抗原阳性率为38.86%(75/193),抗体阳性率99.48%(192/193)。生殖有皮损者HSV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男女IgMⅠ型阳性率42.37%(100/236),提示HSV—Ⅰ所致GH明显增加。结论对生殖皮损时间短的进行HSV抗原检测,及对生殖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进行抗体检测是判断HSV感染的检测方法。IgM抗体检测对有生殖皮损但抗原检测阴性,及对无皮损排毒期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包皮过长是男性外生殖的常见病,长期以来,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首推包皮环切手术.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我科对包皮过长患者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环切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自愿选择术式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吻合组100例,年龄7~40岁,平均23.5岁;传统组80例,年龄6~45岁,平均25.5岁.2组病例均有典型的包皮过长,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包皮环吻合器 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 简介:背景:Behcet病(B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口腔黏膜和生殖皮肤/黏膜的复发性疼痛溃疡,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创伤愈合中的有效性,它可能对治疗BD的口腔溃疡(OU)和生殖溃疡(GU)有效。目的:旨在确定局部外用G-CSF治疗BD的OU和GU的有效性。方法:根据Behcet病国际研究小组的标准诊断为BD的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参与研究治疗前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观察,记录在此期间的所有发病情况。此后给予患者局部OU外用G-CSF4×120μg/d,连用5d,和(或)GU4×30μg/d,连用5d,治疗后随访3个月。研究期间全部患者未使用并发的疾病特异性药物或免疫抑制性的外用或系统药物。结果:对比之前接受的治疗,7例用G-CSF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了,并减少了OU和GU的疼痛。但治疗后一段时间,G-CSF在OU和GU的愈合时间和疼痛严重度的有效性并不持续。结论:G-CSF对BD患者的OU和GU的愈合时间和疼痛严重度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鉴于G-CSF的费用高昂、制剂不实用,不能够治愈本病,因此G-CSF仅用于部分选择性患者的治疗。(1139~1143译)外用...

  • 标签: 刺激因子 口腔生殖器 因子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疱疹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法对121例临床诊断为生殖疱疹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作标准,并通过结果的差异性分析,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89%;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则分别为77.68%和77.78%,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P<0.05),但前者不能检测出无皮损患者的HSVDNA,而后者可检测出无皮损患者中的HSV抗体。结论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单独用PCR和其它病毒分离的方法或单独使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法来诊断生殖疱疹都是不完整的,均可造成漏诊。临床上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对早期、准确、快速地诊断生殖疱疹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 标签: 荧光多重PCR 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生殖器疱疹 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深入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研究者所接受,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当中,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皮肤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 简介: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外生殖尖锐湿疣对临床复发的影响。方法:86例外生殖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CO2激光治疗后加做ALA-PDT光动力治疗。治疗后第1、2、3、4、6、8、12、24周分别进行随访。随访中发现复发疣体采用CO2激光治疗。结果:82例完成全部观察疗程,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在随访第3周开始至随访结束,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24周时,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80.95%,总复发率19.05%;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50.00%,总复发率为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A-PDT能有效减少CO2激光治疗外生殖尖锐湿疣的临床复发率,安全性高。

  • 标签: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2 激光
  • 简介:目的: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治愈泛发性生殖疱疹1例。方法:盐酸伐昔洛韦片口服,次0.3g,1日2次,空腹服用,间歇治疗10个月;重组人干扰素a-2b100万U局部封闭,3天1次,连用10个月;结果: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已治愈患者外阴部及阴道各处的生殖疱疹。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伐昔洛韦 重组人a-2b干扰素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在复发性生殖疱疹疾病中的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的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的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三阶梯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8300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为5.84%(485/8300),ASCUS196例,ASCH139例,LSIL89例,HSIL38例,SCC12例,AGC11例,TCT诊断为ASCUS、ASCH、LSIL、HSIL、SCC、AGC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上病变比例分别为53.1%(104/196)、54.0%(75/139)、66.3%(59/89)、84.2%(32/38)、100.0%(12/12)、100.0%(11/11);相比于组织病理学,TCT检查中ASCUS、ASCH、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64.0%、92.1%、94.7%、100.0%、100.0%,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ASCUS和AS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中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3%、93.6%、96.5%、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筛查宫颈癌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筛查
  • 简介:目的:调查估计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了解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7名男性同性恋者,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活动场所后,按场所分层,应用乘数法对广州市目标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定性研究的访谈对象以20—25岁者居多,职业分布广,文化程度差别大;大多数被访者(14人)有幸福感;大部分(12人)表示生活感到有压力;大部分被访者(16人)能正确说出艾滋病预防与传播途径,多数人(12人)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活动场所主要为公园类、酒吧类、浴池类等三类场所,乘数法估计广州市目标人群结果为24893人(22042—28561人)。结论: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生活压力较大,高危性行为普遍,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男性同性恋人群 定性研究 乘数法 艾滋病
  • 简介: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疱疹(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 标签: 匹多莫德 阿昔洛韦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T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