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DR4、DR5及DcR1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R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DR4、DR5的表达水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组织DR4、DR5及DcR1的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TRAIL基因受体DcR1在前列腺癌凋亡机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TRAIL受体 前列腺癌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2005年至200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肾盂癌患者10例,全部患者均经输尿管软镜及螺旋增强CT尿路成像(computedtomographyurography,CTU)检查得以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6-68岁,平均62岁。左侧6例,右侧4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肾盏2例。全部患者均有血尿史,时间1周-1年,平均5个月。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癌 诊断 CTU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应用
  • 简介:肿瘤细胞为了适应低糖、低氧和低钙等慢性应激反应,可诱导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GRP78)的表达。GRP78作为内质网主要分子伴侣之一,在蛋白质的折叠和转运过程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GRP78还可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以及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

  • 标签: GRP78 肿瘤细胞 内质网应激反应 葡萄糖调节蛋白 PROTEIN 预后
  • 简介:目的比较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和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分别进行了MRU和IVU检查,并与术后结果比较.结果MRU对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肿瘤和输尿管结石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93.75%、100%、87.5%、40%,而IVU术前诊断率则分别为82.5%、56.25%、27.5%、80%.结论IVU目前仍为诊断上尿路梗阻的常用方法,但MRU水成像对无分泌功能的肾积水、孕妇、儿童和碘过敏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是对IVU的有益补充.

  • 标签: 上尿路梗阻 IVU MRU 诊断价值 磁共振 尿路造影
  • 简介:1998年10月~2002年3月本院经KUB+IVP、B超、尿路逆行造影、输尿管镜检查,确诊上尿路结石309例,其中68例阴性结石,B超确诊21例,尿路逆行造影确诊5例,输尿管镜确诊42例.本文就输尿管镜在上尿路阴性结石诊断的价值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尿管镜 上尿路阴性结石 诊断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广泛的肾脏纤维化是CKD的显著特点之一。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而肌纤维母细胞直接决定了纤维化的程度,并可能与肾功能的丧失有重要关系。迄今为止,肌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仍不十分清楚。一个主要的观点认为,上皮细胞可转化为问质细胞并穿透肾小管基底膜,成为间质肌纤维母细胞。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周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 肾小管基底膜 上皮细胞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居第九位,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膀胱癌多数以浸润方式生长,首次治疗后复发率高,约50%~70%,但目前仍无确切的可应用于临床的血清标志物来监测膀胱癌的复发、进展与转移,而应用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早期发现微小转移灶,因此近50%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临床确诊时已有微转移灶。

  • 标签: 浸润性膀胱癌 恶性肿瘤 应用 细胞检测 泌尿系统肿瘤 微小转移灶
  • 简介:目的为提高对血液透析过程并发低血糖的警觉和防治能力。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常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16~86岁,共行血透4713次。透析时出现心慌、胸闷、眩晕、出汗、低血压、意识障碍表现患者836例次,以血糖仪监测透析器动脉端血糖。结果血糖〈3.0mmol/L患者76例次,男49例次,女27例次,年龄48~79岁,平均61岁,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为31例次和45例次,以50%葡萄糖注射液输入后症状缓解,除13例次患者因极度衰竭终止透析外,其余按计划完成血透。结论血液透析时患者产生低血压表现往往被认为是过度超滤,透析失衡,而低血糖容易被忽视,本组病例占9%,对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常规豁测血糖,有利于防止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诱发的严重医疗事件。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糖 肾功能衰竭 慢性
  • 简介:他汀类药物又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有效的降脂药。而高脂血症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它既是许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本身又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新近研究表明他汀类具有多方面的肾保护作用,它对许多本身无明显高脂血症或治疗前后未表现出降脂作用的肾病动物模型,同样能起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脏病理的作用,提示其肾保护机制并非完全由其降脂作用引起。本文将综述他汀类药物非降脂相关的肾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疾病治疗 肾小球 继发性肾脏病 肾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手术通过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98例,均为初次手术且行TIP术式。术重建尿道海绵体来包裹加强新尿道,使阴茎头及尿道成一整体,分析手术并发症及效果。结果手术均一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2.6min,92例治愈。阴茎伸直好,外形美观,尿道口正位裂隙样,尿流、尿线正常。6例合并尿瘘,其中2例术后6月内自愈,无阴茎头裂开。无尿道及尿道口狭窄。一期治愈率93.9%。HOSE平均分:2周15.6,3个月15.8。结论利用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的方法可简化TIP术式的步骤,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尿道重建 海绵体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由多种原因引发肾脏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水肿、时而伴有高血脂症,属于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西医治疗NS主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支持等方法,虽疗效肯定,但疗程长、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因此开发疗效肯定的中药制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黄芪在NS的治疗中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张昱[1]临床治疗肾病蛋白尿,经常重用黄芪,剂量常从60g、100g、150g依次递增至200g,他认为大剂量黄芪能够充分发挥其大补元气之力,元气循三焦之道布散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表,使正气旺盛,邪气则去。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通过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蛋白尿、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高凝状态、抗纤维化和调整机体免疫力等途径治疗NS。

  • 标签: 治疗效果 黄芪制剂 临床应用 NS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 血浆白蛋白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的替代疗法之一。由于PD治疗所具有的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是较好的保护残肾功能的作用,使之被推荐为肾衰竭一体化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在PD治疗领域,仍有许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如腹膜炎的发生与控制、随透析时间延长透析效能的下降、容量超负荷、营养不良等,导致其较高的退出率。

  • 标签: 腹膜透析治疗 应用 黄芪 中药 临床问题 终末期肾病
  • 简介:目的分析肾癌组织Tim-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探讨Tim-3甲基化在肾癌发生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20例肾癌组织和3例癌旁组织Ti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肾癌组织中有11例(55%)检测到了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相应癌旁组织没有检测到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结论肾癌组织Tim-3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Tim-3基因甲基化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DNA甲基化 MSP TIM-3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当膀胱癌处于进展期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外泌体是由不同类型细胞释放的膜性囊泡,直径约30~100nm,能够通过mRNAs、miRNAs和蛋白质等的传递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等多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外泌体对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调控作用,未来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的新方法和治疗的新途径。

  • 标签: 膀胱癌 外泌体 肿瘤转移 肿瘤标志物
  • 简介:寻找一种恰当的方法帮助术者实施精确的肾盏穿刺是目前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研究的热点。来自广州中山三院的医师设计了一种独特的CTU辅助超声引导方案帮助术者按照预设的穿刺路径快速、安全的实施穿刺。

  • 标签: 肾结石 PCNL CTU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连续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探讨LMWH在CVVH或CAVH抗凝的最佳剂量。方法68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共治疗153例次,血液净化前从静脉端给予LMWH首次剂量1000~5000U,随后立即给予LMWH(5~10U·kg^-1·h^-1)维持抗凝治疗。治疗前、治疗每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各1次。根据患者LMWH首次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即A组首次剂量1000-2000U;B组首次剂量2500~3000U;C组首次剂量4000-5000U。结果各组患者治疗4、8、12h的PT、APTT、FIB、TT与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与滤过器使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LMWH用于CVVH或CAVH抗凝治疗疗效好,安全。首次剂量应用1000-2000U,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血液净化 抗凝作用 安全性
  • 简介:冬虫夏草为名贵补药之一,是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幼虫的尸体。其功效为“益肾补肺,止血化痰。”主要应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痰血。”本品有益肾补阳之功效。本人根据历代名医之经验,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归纳其临症的具体使用,以及在治疗虚损、肾虚不育及阳痿遗精症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冬虫夏草 益肾补阳 阴平阳秘
  • 简介: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对膀胱肿瘤复发的预防也尚无可靠方法。因此,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生、发展和复发的确切机制非常重要。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编码RNA 长链 膀胱恶性肿瘤 肿瘤复发 泌尿系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