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坏疽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合并坏疽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坏疽阑尾炎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可更好的维持血糖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坏疽性阑尾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代谢应激肝病。是指代谢紊乱、运转、代谢、分布异常的主要表达,正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在以快速、迅猛地趋势增长,在美国,NAFLD相关疾病是做肝移植的第三大原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β氧化 代谢紊乱 NAFLD 线粒体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个性化护理干预下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科室在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间区域选择在2016年9月-2018年5月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占50例。给予对照组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小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治疗方案,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22.78±4.56)分、社交活动(22.67±3.56)分、身体功能(16.30±0.97)分、心理状态(19.47±2.78)分均要高于对照组(13.89±3.67)分,(11.98±2.09)分,(9.67±1.45)分,(11.78±1.89)分(P〈0.05);在护理疗效上,观察组肺部Ⅱ罗音消失时间(7.69±1.80)d、喘息消失时间(4.78±0.63)d、血糖恢复正常时间(2.10±1.04)d、住院时间(8.90±0.49)d均要少于对照组[(10.78±1.89)d,(7.80±0.98)d、(5.70±1.70)d、(21.73±1.60)d](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疗效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 效果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55)、延续组(n=55),常规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延续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外另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延续组患者出院1年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收缩压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延续组患者出院1年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延续性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门诊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掌握度与行为依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并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依从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干预后该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患者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规范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及按时复诊等行为依从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改善患者行为依从,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糖尿病 依从性
  • 简介: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有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趋势.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亦会增高。糖尿病胃肠病发病率为30%~76%.但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者仅占糖尿病患者的20%~40%。由于以往人们认识不足或受检测方法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

  • 标签: 糖尿病性胃肠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胃肠道功能紊乱 慢性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和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病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非糖尿病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组基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非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明显优于对照组75.9%(P〈0.05);观察组FPG、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

  • 标签: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
  • 简介:采集糖尿病住院患者36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对照健康人员5例共41例血浆样本,按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分成A(正常对照组)B(正常白蛋白尿组)c(糖尿病肾病Ⅲ期)D(糖尿病肾病Ⅳ期)E(糖尿病肾病V期)5组,均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GFR,FKN等。同时在观察样本中选取年龄在50岁左右,病史在5年左右,HbA1C≤7的糖尿病患者,分成L组与H组两组进行比较,L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5.0mmol/L,H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5.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方法。结果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GFR呈负相关,r=-0.646,P〈0.01;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浆FKN呈正相关,r=0.701,P〈0.01。在HbA.C≤7时(年龄50岁左右,病史5年左右),血糖波动组尿微量白蛋白(13.76±4.86),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88.66±63.25),t=2.640,P〈0.05。结论肾脏GFR与血浆FKN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30mg/d)时就已经发生改变。在年龄,病史,HbA1C,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波动血糖患者组较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病情更加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脏GFR 血浆FKN 波动性血糖
  • 简介:2015年02月~2017年02月120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多样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采用多样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依从性 多样性护理方式
  • 简介:病友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在20~2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罹患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比例约为5%~1O%,但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更多.所以说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病友.无论1型还是2型都是危害极大的。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患者 肾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 常见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 简介:病例简介:男性,68岁,因“口渴、多饮、尿频,伴全身乏力两天”于2008年2月15日入院。近2日劳累过度后感口渴明显,多饮,小便次数多,无尿痛、发热、腰痛及咳嗽,咳痰。伴恶心,呕吐无糖尿病史。查体:Bp95/60mmHg精神萎,中度脱水貌,双眼球内陷,全身皮肤弹性差,余(-)。辅助检查:

  • 标签: 高血糖状态 高渗性 抢救 全身乏力 无糖尿病史 病例简介
  • 简介:祖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令人惊奇的地方,比如说,您知道蜂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吗?江苏省淮阴市的一位老“糖友”就是通过蜂毒疗法缓解了自己的病情。但是,蜂毒疗法虽然神奇,还缺少大规模有效的临床论证的支持,所以“糖友”如果合并神经病变,仍然需要积极进行控糖、提早治疗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蜂毒疗法 治疗并发症 传统医学 治疗效果 淮阴市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2015年11月—2018年1月共10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参照组(n=52):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n=52):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6.15%高于参照组的76.92%,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6.54%,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更能确保治疗效果,还可提高患者质量、护理依从,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急诊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策
  • 简介:古人是在临床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对消渴进行认识和诊断的;而糖尿病是以血糖值为依据诊断的,消渴与糖尿病概念并不对等。糖尿病早期不加药物干预或药物干预失效后,会逐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此时可按消渴辨证治疗;而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无明显症状,中医对其认识就存在巨大的盲区。基于三消论基础上提出的阴虚燥热病机理论,尚未囊括糖尿病前期、早期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的病机。“三消”最初是对消渴临床症状的概括,后世医家以“三消”分证,是对消渴发展到一定时期,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消渴患者的分型辨证。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中医防治 临床症状 三多一少 药物干预 病机理论
  • 简介:“老张在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6.O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他很困惑,问我:“为什么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很高?”

  • 标签: 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 空腹血糖
  • 简介:1概述1999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和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及深部组织的破坏。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常用的分级法为Wag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表现为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

  • 标签: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预防 病情严重程度 足溃疡 深部组织
  • 简介:目的探索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使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恢复率,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对策探讨
  • 简介:建立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血糖仪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每季度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一次比对;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各POCT点操作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加强,室内质控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由6.8%降到2.5%。与实验室三次比对的结果显示:低、中、高值标本测定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从-35.4%、29.70%和-24.5%降到-19.0%、-16.5%和-6.3%。结论:建立适合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地提高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

  • 标签: POCT 血糖仪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