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实际应用情况。方法:产前1~3周采集并贮存孕妇自身血液,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给产妇。结果:产前45例贮存自体血Rh(D)阴性孕妇,有10例在分娩或分娩后回输了自体血(未输异体血),未见不良输血反应发生,母婴状况良好,Apgar评分多为10分。另外有7例产妇除了回输自体血外,又输注了一定量异体血。比较采血前后、回输前后、回输与未回输组以及回输自体血与回输自异体血四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是行之有效输血方式,既解决了血源紧张问题,尤其是对稀有血型患者,减少异体血输注,又提高了输血安全性和合理性,对母婴不会造成危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RH(D)阴性 孕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MIA)在梅毒实验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8000例,分别用TRUST、TP-ELISA和TP-CMIA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ST检出阳性397例,阳性率为4.96%;TP—E1.ISA检出阳性290例,阳性率为3.63%;TP—CMIA检出340例,阳性率为4.25%。TP—cMIA和TP—ELI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P—cMIA优于TRusT和TP—ELIsA,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TP—CMIA能够助于梅毒准确诊断,适合于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批量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型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可靠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75765例标本进行血型检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标本由本站血型研究室进一步用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亚型检测、冷抗体及其它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RhD初筛为阴性标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和C、c、E、e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75765例标本检测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30例(0.04%),反定型仅O细胞凝集8例(0.01%),RhD初筛为阴性348例(0.46%),血型研究室进一步鉴定结果为亚型22例,冷凝集3例,抗-M6例,抗-Leb2例,其他未确定抗体5例;RhD确认阴性340例,RhD变异型8例。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检测结果可靠,可以满足血站实验室工作需求。

  • 标签: 全自动 ABO/RhD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目的:通过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并发展为固定捐献者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842人来本站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实施献血前、、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2006、2007、2008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初次献血者保留为固定献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7.95%、72.33%、87.36%。结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对稳定固定机采血小板队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保留 固定 机采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手术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行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5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NH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51例。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不良反应、新生儿产后情况等。结果:1术后2d对照组RBC、Hb及HCT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H组RBC、Hb及HCT稍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NH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均无不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未输注异体血。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随访新生儿产后情况良好。结论: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能减少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输血方式。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剖宫产术
  • 简介: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来。在这支可贵献血队伍,少部分志愿者在献血过程,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血浆置换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治疗应用。方法:运用血细胞分离机,对9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比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IgM、ESR、Hb及血浆黏度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高黏滞血症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结果: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经过3~5次1个疗程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等高黏滞血症症状明显改善,血液IgM浓度均下降50%以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浆置换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简介:2006年随着新《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
  • 简介:目的:探讨稀释剂Ⅲ在血液保养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应用。方法:将血液保养液先用稀释剂Ⅲ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和供试品干扰试验均无干扰。结论:在血液保养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用稀释剂Ⅲ将供试品先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鲎试剂按规定进行检查。

  • 标签: 稀释剂Ⅲ 内毒素
  • 简介:医院评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重要措施。输血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重要前提。输血安全除了考虑血液安全外,还要严密监管实施输血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制度建立、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妒夺与发放、输注过程监护及输血后疗效评估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医院评审输血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医院评审 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临床输血管理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纽带和桥梁,建立先进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式已成为输血科现代化管理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保证。网络平台不仅加快了实验数据传送速度,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责任,为避免发生争议提供了记录和科学依据。在医院业务迅猛发展背景下,手工记录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本院自2010-01-2013-08利用该软件管理临床输血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输血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针对实施手术3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FCR-3000F型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肝移植术中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后,将得到红细胞悬液立即回输给患者;统计术自体及异体输血量,输血前后电解质、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5例肝硬化患者3例(8.6%)未输注异体血,术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9800±5400)ml,其中自体输血量(5850±5000)ml(56.16%);输血后APTT、PT、TT及FB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回输自体血过程均未出现发热、脂肪栓塞及全身感染症状。结论:临床上在肝硬化肝移植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血液技术能够避免或减少输注异体血,对于保证手术用血量和患者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段。

  • 标签: 自体输血 血液回收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建立并改良磁珠提取基因DNA方法,以应用于HLA常规测序分型。方法:使用磁珠法自动提取系统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DNA定量仪测定DNA浓度与纯度,利用测序仪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相关分析软件进行HLA分型结果分析。比较改良前后DNA浓度与纯度、HLA分型结果成功率、信噪比及测序胶图反应格局。结果:改良后96份DNA浓度均一性、纯度均优于改良前;32份HLA分型结果HLA-A、B位点成功率改良后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32人份HLA-B第二外显子信噪比(N/S)合格率均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32份分型胶图反应格局均优于改良前。结论:改良磁珠提取DNA法能稳定、可靠地应用于HLA测序分型,具有快速、高通量化特点和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脱氧核糖核酸 标本 基因分型 测序分型
  • 简介:患者出院后,病历按规定时限要求回归病案室称为病历归档~([1])。归档病历反映患者接受医疗全过程,其是医疗及相关行为如病情记录、医疗信息分析、共享、科研、保险、司法等重要载体~([2])。医院输血管理必须体现安全、科学、合理原则,病历是输血治疗行为可追溯性原始依据。为更准确了解医院临床输血运行状况,促进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我院将归档病历考评运用于临床用血日常管理,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输血 病历归档 管理
  • 简介:随着输血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法律知识普及,输血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限制,输血不可能达到“零风险”。各种原因导致输血医疗纠纷客观存在,为提供安全血液,保证输血安全,血站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学习。本文通过初浅分析让血站人员了解在输血医疗纠纷案件法律责任及需履行法定义务。

  • 标签: 血站 输血 医疗纠纷 法律责任 义务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NH联合术回收式自体输血68例前置胎盘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无自体输血前置胎盘手术患者54例。记录手术前后RBC、Hb、HCT、WBC、PLT、PT、APTT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不良反应情况等。对2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2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预存血量(565±198)ml、术回收血量(612±137)ml,库血输注例数和库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2组术后24h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24h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观察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前置胎盘手术,具有较好血液保护效果和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血回输 前置胎盘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和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例经输血治疗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输血策略。

  • 标签: 输血 D-二聚体 肿瘤 循证 输血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6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58例孕产妇合并大出血休克患者(观察组)。对照组为行异体血输注同类住院患者62例。用纱布称量法及引流量计算2组术失血量并记录;对2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并比较围术期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记录观察组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平均输自体血(573.6±162.7)ml,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RBC、HB及HCT稍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5);3观察组血液稀释后FIB与PLT明显下降(P〈0.05),术毕回升至术前水平。结论:ANH自体输血能够减少产科大出血患者术失血,能减少异体血输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产科 大出血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抗角蛋白(AKA)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和RA33抗体在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EORA(EORA组)、69例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PMR组)和47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抗CCP抗体、AKA、APF和RA33抗体检测,其中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AKA和APF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法检测。结果:①抗CCP抗体、AKA、APF和RA33抗体在EORA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9%、95.8%)、(33.7%、91.4%)、(31.6%、89.4%)和(36.8%、86.7%),显著高于PMR组和对照组(P〈0.01)。②EORA组抗CCP抗体敏感性显著高于AKA、APF和RA33抗体(P〈0.05)。联合检测4种抗体,敏感性有所降低,但使阳性率提高至98.9%,且有更高阳性预测值。③69例PMR患者中有6例患者CCP抗体阳性,3例AKA阳性,且与CCP抗体相重叠,2例APF阳性,2例RA33阳性,1年后3例重叠阳性PMR患者确诊为EORA。结论:PMR与EORA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特征,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极少数病例,在早期不典型时易误诊,但抗CCP抗体、AKA、APF和RA33抗体仍主要出现在EORA患者,尤其抗CCP抗体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4种抗体联合检测有更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等,4种抗体联合检测对EORA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联合检测 自身抗体 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