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社区康复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选取n=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自行制定训练计划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为期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康复训练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推荐使用。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准确性。方法:对丽水市辖区农民体检点进行随机分群抽样调查,对血压测量环境及测量方法进行评估,使用双听头听诊器评估血压测量读数的准确性,并对所有调查对象(n=2081)再次使用水银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复核。结果:血压测量存在现场环境较差、测量前未经充分休息、袖带和听诊器位置放置不正确、放气速度过快等问题。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所得血压值高于复核的结果(收缩压(125.28±23.41)mmHg对(124.62±22.39)mmHg,P〈0.05;舒张压(77.61±12.51)mmHg对(77.24±11.22)mmHg,P〈0.05)。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7%,复核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75%。使用双头听诊器时乡镇社区医生与现场评估员测量的读数无差异(P〉0.05);514例使用电子血压测量结果显著高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收缩压(133.21±21.62)mmHg对(126.78±21.09)mmHg,P〈0.001;舒张压(82.84±12.41)mmHg对(80.15±11.59)mmHg,P〈0.001)。结论:当前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多种问题,必然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标签: 健康体检 血压测量 质量控制
  • 简介:职业疗法(代替疗法)(OT)是已知的中风或手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患者重新学习日程的活动并通过调整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但是职业疗法无法改变人们衰老所伴随的生理变化,如手关节炎、髋关节或膝关节问题所致的疼痛和活动性问题。哈佛附属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职业治疗师艾莉森·皮森斯认为,我们教导患者如何从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某种原来的动作,这样患者才能在做想做的动作时可以避免无法忍受的疼痛。

  • 标签: 职业疗法 手关节炎 马萨诸塞州 治疗师 综合医院 康复治疗
  • 简介:制作Meta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因制作者的水平差距较大,故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使用Meta分析前一般是需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再者,有时还会针对某一疾病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汇总评价,制作时亦需要进行质量的评价。如同原始研究一样[1-3],

  • 标签: META分析 质量 评价工具 制作
  • 简介: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应用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PCI术后出院前100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于网络医疗健康管理6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100例PCI术后患者经6个月的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5个维度较健康管理前显著提高(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对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B=16.005~-5.677,P〈0.05~〈0.0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有益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城乡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方法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分为血压正常组(693例)和高血压组(1133例),进行躯体健康、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估。结果高血压纽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血压正常组,在高血压纽中,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较男性差,增龄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损害和躯体功能受损的风险,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城区。结论加强对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及慢性病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生命质量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对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一年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都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5.86%),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症患者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免疫检验前质量控制,控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标本保存质量控制和仪器选择质量控制。结果控制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检验指标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免疫检验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加强其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及仪器选择等各个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显著降低检验标本的变异指数。

  • 标签: 免疫检验 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参考组除了出院时接受健康教育外,同时接受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饮食、服药以及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尿量自测、自我症状记录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生存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延伸护理 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 简介: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性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性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性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情况,以及房颤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是否影响其生活质量。方法入选住院房颤患者。患者自填焦虑抑郁量表,依据量表评分结果分为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及无焦虑抑郁状态的单纯房颤组。患者自填SF-36生活质量量表,经过量表评分后,对各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八个纬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入选118例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及单纯房颤的发生率分别是12.7%(15/118)、22.0%(26/118)、8.5%(10/118)和56.8%(67/118)。②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在PF、SF、MH、VT、GH五个方面比无焦虑抑郁的单纯房颤患者得分低;其中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无焦虑抑郁的单纯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房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的情况。合并这类情感障碍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在PF、SF、MH、VT、GH五个方面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更为积极的临床干预。

  • 标签: 房颤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95±7.41)岁,体重43~85kg,病史6~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516(125.5±6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7(81±33.97)min,住院天数20~95(32±5.3)d。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3.56±8.25)分、(68.42±9.64)分、(80.43±11.32)分、(67.31±9.52)分、(63.12±10.07)分、(79.26±14.34)分、(64.53±20.58)分、(60.73±11.39)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症瓣膜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手术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和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等SF-3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 高血压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视支架托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分为约束带组和可视支架托组,采用SF-36量表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可视支架托组患者的SF-36评分升高(P<0.05)。结论可视支架托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

  • 标签: 可视支架托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社区康复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选取n=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自行制定训练计划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为期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康复训练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推荐使用。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生存质量
  • 简介: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及观点的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1].因此,对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尤为重要.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根据研究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倚的各个因素而确定,目前出现的评价工具较多,主要有单个评价条目(components/items)、清单(checklist/list)和量表(scale)三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对Meta分析的类型[2]、Meta分析的软件[3]进行了介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原始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工具 质量 研究方法学 TRAIL
  • 简介:目的:本文对2周程序康复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质量(QL)进行观察.方法:通过QL问卷对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计划的44例AMI患者进行QL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3.76天)QL问卷积分较对照组高(P=0.02~0.01).随访1.89±1.02年结果表明,康复组在恢复性生活、工作,从事家务活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0.001).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在对AMI患者实施早期程序康复的同时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2周程序康复 生活质量 AMI
  • 简介:脑卒中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延续性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不同时期受到相应的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出院恢复期间均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护理指导,降低其焦虑心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明确延续性护理在高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对56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龄脑卒中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对冠心病(CHD)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的影响程度。方法131例CHD患者由本人独立填写完成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根据BDI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34)、非抑郁组(n=97)并分别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1)131例CHD患者SF-36各维度均低于中国常模,除社会功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P<0.01),抑郁组CHD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2)抑郁组CHD患者CPET结果中峰值氧耗量(VO2peak)、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无氧代谢阈值负荷(LoadAT)均低于非抑郁组,分别为VO2peak:(17.3±1.7)ml·kg^-1·min^-1比(18.6±2.9)ml·kg^-1·min^-1,P<0.05;VO2AT:(12.0±1.7)ml·kg^-1·min^-1比(13.2±2.2)ml·kg^-1·min^-1,P<0.01;LoadAT:(30.7±11.4)J·s^-1比(36.0±13.9)J·s^-1,P<0.05。(3)CHD患者SF-36与运动耐力有相关性(P<0.05);SF-36各维度得分与BDI评分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BDI评分与CPET结果中VO2peak、VO2AT、LoadAT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下降,抑郁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密切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 生存质量 运动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