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的外科治疗、术后康复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1年3月~2004年5月对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Bentall手术;11例行Bentall手术+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瓣成形手术+全弓置换术+象鼻手术或降主动脉支架术(腔内隔绝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行Bentall手术+次全弓置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瓣动瓣置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瓣成形术.出院病人由专人负责术后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术后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心功能恢复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正确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总死亡率为2.78%,其中急诊手术为12例,死亡1例,急诊手术死亡率为8.3%;择期手术24例,无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与气管拔管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0,P=0.029和r=0.624,P=0.004,有显著相关性.主动脉阻断时间>100分钟和体外循环时间>200分钟与分别≤100分钟和≤200分钟的病人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出院35例患者全部接受术后康复治疗及中期随访.术后康复治疗3个月至36个月后(平均治疗9个月),31例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中30例(96.78%)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术前左室舒张未内径和与术后康复时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724,P=0.0016,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后康复时间呈负相r=-0.83,P=0.002,有高度相关性.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随访25.7个月.随访病人无心血管相关事件.结论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尽早手术治疗及减少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可望进一步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并可减少ICU插管时间.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大和左�

  • 标签: DE 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治疗 术后康复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见主动脉瘤体(或夹层假腔)消失,支架无移位,无发生截瘫;1例术后18h突发脑血管意外抢救无效死亡,总治愈率为95.7%(22/2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2例,发生率为21.7%(5/23),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17.4%);脑卒中1例,发生率为4.3%(1/23)。随访4个月-60个月,2例失访。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恶性肿瘤转移,另1例为复发性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随访期经复查,5例早期并发内漏者内漏消失,假腔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安全而且有效。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经超声诊断并被临床证实的BAV患者70例(横裂组44例、纵裂组21例、斜裂组5例),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比较.测最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功能及左房横径,观察患者瓣膜有无钙化、狭窄、关闭不全及脱垂.结果BAV患者部分伴有瓣膜回声增强、增厚、钙化和脱垂,可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升部增宽,纵裂组(39.840±6.361)mm,横裂组(37.480±5.793)mm,高于正常组的(30.270±2.348)mm;室间隔增厚,纵裂组(11.180±1.968)mm,横裂组(11.430±1.912)mm,高于正常组的(9.900±0.403)mm;左房横径增大,纵裂组(37.090±8.203)mm,横裂组(37.950±9.058)mm,高于正常组的(30.330±2.820)mm.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BAV有重要价值.BAV可合并主动脉升部增宽、室间隔增厚及左房横径增大,而瓣膜舒张期关闭线形态分类横裂式、纵裂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根据主动脉瓣脱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研究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26例患者平均地列入两组:观察组(共13例)与对照组(共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ypeBaorticdissections,TBAD)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疾患,其发病急骤、早期病死率相当高、晚期预后差。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及植入材料改良,大大改善了TBAD的术后临床疗效,同时,治疗TBAD理念亦发生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术后随访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用于急性复杂型TBAD提供了持久的长期修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显示了其优势的地位。对于解剖学合适的TBAD,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而亚急性期可能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最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临床疗效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138例采用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心源性休克病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腔大小、心源性休克发生至开始I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因素,以2周内各种原因死亡为研究终点,评估上述因素对IAB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相比,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26.2%、12.9%比86.4%、66.7%,P均〈0.05);与前间隔、广泛前壁和高侧壁梗死患者相比,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0.0%、13.0%、11.1%比78.9%,P〈0.05);此外,心脏越大、机械通气时间越长、IABP应用越晚,死亡率越高(P均〈0.05)。结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延迟及心脏大、机械通气等因素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效果,值得警惕。

  • 标签: 主动脉气囊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行手术治疗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因分布。方法手术治疗的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86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主动脉瓣反流、瓣膜形态及异常回声、升主动脉内径,综合超声心动图、手术所见、部分病理结果和临床资料确定最终病因。结果在手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瓣膜松弛、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升主动脉夹层分别排行前3位病因。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变、白塞病排行并列第4位。其余病因为主动脉瓣二叶瓣和梅毒。结论本组行手术治疗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人中,病因以瓣膜病为主.超声心动图在确定病因方面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主动脉瓣反流 病因 超声心动图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各种不典型表现和临床转诊过程的回顾,探讨临床医师如何提高对这一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的警惕性。方法回顾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我院和院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早期诊断20例,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9例,猝死6例,院内死亡和自动出院9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病的特征,及早诊断,迅速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

  • 标签: 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 转归
  • 简介:《今日医学新闻》10月20日报道,在英国和威尔士的TAVI瓣膜替换临床真实记录中,患者第一年死亡率是21.4%。然而,手术后第二年,另增加的死亡率是4.9%。

  • 标签: 手术后 长期治疗 主动脉瓣 置入 导管 年死亡率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主动脉瓣硬化、钙化与狭窄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研究显示,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1/4存在主动脉瓣硬化,而其中约1/6主动脉瓣硬化将发展成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AS),而半数轻一中度AS患者将会发展为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symptomaticsevereaorticstenosis,SAS)。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手术指征 无症状 主动脉瓣硬化 血流动力学异常 AORTIC
  • 简介: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腹主动脉缩窄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20只)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术后观察兔精神状态、饮食、活动等变化.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出现心室肥厚,等容舒张时间延长.术后8周,组织多普勒提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速比值和心肌收缩期血流峰速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5);而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可造成舒张功能的损伤,同时也伴有轻度收缩功能的损伤.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缩窄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覆膜支架术 麻醉管理
  • 简介:目的在细胞水平观察皮质酮对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的影响及量效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给予不同干预剂量的皮质酮(0.1μM、50μM和100μM)干预,在2~72h的不同时段检测HSP90的表达水平。结果皮质酮干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HSP90蛋白表达在6h达到高峰,其中干预浓度为0.1μM组HSP90的蛋白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到72h时与正常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干预剂量的皮质酮(0.1μM、50μM和100μM)均可促使大鼠主动脉内皮HSP90表达增加,应激时大量分泌的皮质酮可能是大鼠主动脉内HSP90蛋白表达增加的主要始动环节之一。

  • 标签: 主动脉内皮细胞 皮质酮 热休克蛋白90 大鼠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有创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有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有创动脉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监测28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改变。结果右美托咪定镇静作用强、时间短,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抑制不明显,镇静过程容易被唤醒,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结论术前应用右美托嘧啶镇痛镇静,大大降低了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镇痛 镇静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7~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例,根据心导管造影检查选择合适的支架和BIB球囊。经股动脉穿刺送入支架/球囊导管到达缩窄段并准确定位,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下当血压下降50%时先后充盈BIB内外球囊扩张支架。结果2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11岁和15岁,体重23.8kg和42kg。术前超声检查病变处跨缩窄段收缩压差(△P)分别是63mmHg、57mmHg。经12F输送鞘和9FBIB球囊(外球囊16mm×4.0cm),分别成功植入NuMED覆膜CP支架(8Zig×3.4cm)各一枚。心导管检测病变处△P分别由术前72mmHg、26mmHg降至术后即刻2mmHg和8mmHg,最窄处血管直径由术前3mm、4.8mm各增加至术后16mm、15mm。随访2~5个月。超声检查△P分别为20mmHg、18mmHg,无股动脉损伤、支架移位、血管瘤和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有适应证者可植入CP覆膜支架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支架治疗 先天性 超声检查 覆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Deba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围术期谵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经大血管双源增强CT诊断为DebakeyⅢ型急性AD、行全麻下介入大血管腔内隔绝术的22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35例,女性86例。根据是否存在谵妄症状分为谵妄组46例和对照组175例。根据谵妄发生时段分为术前谵妄组15例和术后谵妄组31例。记录并统计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入选者中,谵妄发生率20.8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夹层累及范围(OR=3.32,95%CI:1.68~6.94,P=0.001)、低氧血症(OR=1.62,95%CI:1.02~2.84,P=0.029)、住院时间(OR=1.66,95%CI:1.36~1.78,P=0.022)是围术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ebakeyⅢ型AD患者围术期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很多,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监护病房留置时间,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手术期间 缺氧 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以往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所做的肾活检,三角肌和皮肤活检结果,至少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皮肤、肾脏和肌肉有多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 标签: 糖尿病性 TGF-Β1 NF-ΚB 大鼠心肌 主动脉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