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3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n=17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n=20),分别给予10mg/d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另入选15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和L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DL和LDL颗粒的变化,分析10mg/d阿托伐他汀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和HDL颗粒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阿托伐他汀(10mg/d和20mg/d)治疗8周后,血浆LDL-C浓度、LDL各组分胆固醇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即可显著改善LDL和HDL的组分分布,使其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有益表型转变。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 简介:随着B超、CT、MRI等影像辅助手段的发展,腹腔内副脾的诊断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10%的人存在副脾[1]。然而脾囊肿的发病率罕见,不到1%[1]。本院收治两例“胰腺体尾部副脾来源的表皮样囊肿”,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脾表皮样囊肿 胰腺体尾部 文献复习 胰体 MRI 诊断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内分泌科就诊的3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临床甲减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配对原则选择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左心室舒张功能(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踝肱指数(ABI)差异,初步探讨临床甲减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偏高(P〈0.001),总胆固醇(TC)水平亦偏高(P=0.002),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43)。两组间E/A、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甲减可能引起老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影响需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老年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 2型 心功能 踝肱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脂蛋白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未服用降脂药物治疗的受试人群324例(其中CAD患者253例,非CAD71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组分。结果与非CAD相比,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较高(153.61±78.73vs131.41±65.49ng/ml,P=0.028)。单因素变量分析表明,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大颗粒、中等颗粒及小颗粒LDL-C浓度均呈正相关(r=0.213,P=0.001;r=0.353,P<0.001;r=0.187,P=0.003),与LDL颗粒大小呈负相关(r=0.140,P=0.026);血浆Lp-PLA2水平与小颗粒HDL-C浓度呈正相关(r=0.180,P=0.004),而与大颗粒和中等颗粒HDL-C浓度呈负相关(r=0.133,P=0.034;r=0.154,P=0.014),然而在非CAD人群并无相关性。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各大小颗粒的LDL-C浓度以及小颗粒HDL-C浓度仍呈独立正相关(β=0.263,P<0.001;β=0.327,P<0.001;β=0.135,P=0.033;β=0.133,P=0.034)。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不仅与LDL-C浓度及LDL-C各组分相关,且与小颗粒HDL-C具有相关性,提示Lp-PLA2与脂蛋白组分表型分布可能存在潜在相互作用。

  • 标签: 稳定型冠心病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 LDL亚组分 HDL亚组分
  • 简介:老年髋部骨折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髋部次骨折。老年髋部次骨折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减弱和自理能力下降,并造成死亡风险的升高。了解此类骨折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在处理高危人群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因此,本文将从患者自身特点、生活习惯、并存疾病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老年髋部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二次骨折 风险因素
  • 简介:胰腺转移性肿瘤较为少见,通常临床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易被忽视。其中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更罕见,国内外报道仅数十例,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本科近10年来仅有的2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胰腺转移性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个案报道
  • 简介:胰管出血(hemosuccuspancreaticus)是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为胰腺炎症时其误诊率较高.胰管出血的病因分为胰液中激活的胰酶逐渐消化周围动脉壁形成假性动脉瘤,再在消化或内压增高等因素的作用下溃破入胰管引起出血.以脾动脉最常受累[1-4].本文报道2例小儿CP并发胰管出血,并文献复习.

  • 标签: 例文献 出血例 小儿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在冠心病级预防中的作用.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包括行冠装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患者.护士随访调查入选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与否、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处理与否,判定病人是否知道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处理措施,并且确认该项是由谁告知病人的.结果在吸烟、超重、高血压、高血脂、无或很少体力活动的病人中,分别有75%、36%、67%、61%、49%的患者被告知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这些信息是由护士告知的患者占14%(降脂)-23%(增加体力活动),而由医生告知的患者占55%(降脂)-71%(戒烟).结论护士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级预防中贡献较小,提示护士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二级预防 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的临床特征、发病规律、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情况。方法对188例经手术治疗的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叶腱索断裂49例,后叶腱索断裂129例,前后叶腱索断裂10例。腱索部分断裂172例,完全断裂16例。72例患者术前伴有心房颤动,26例术后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术前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术后及随访期间均为窦性心律。结论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后叶发病率高于前叶,前后叶腱索均断裂较少见,术前左心房内径大小与心房颤动术后能否自动转复密切相关,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腱索断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置换 瓣膜成形 心房颤动
  • 简介:1.所投论文须为尚未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杂志刊出或尚未被其他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收录的摘要。2.凡报送的论文要求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1000字以内)各一份,英文摘要的格式及具体要求请参考大会论文摘要投稿须知。

  • 标签: 学术会议 征文要求 消化内镜 英文摘要 华人 论文摘要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增多,相应的血管性痴呆逐年上升,它带给社会、家庭沉重负担。我科经过对36例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追踪观察,发现维三七桂利嗪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良好疗效。

  • 标签: 疾呆 血管性 桂利嗪 治疗
  • 简介:20t0年8月6日~8日,“吉林省第届国际甲状腺外科论坛暨第一届《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编委会次会议”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与《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联合主办。来自14省37市共计270余人参会,其中外宾5人,省外专家63人,是一次全国性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 标签: 国际会展中心 内分泌外科 甲状腺外科 编委会 吉林省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侧中央区各区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侧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侧中央区各区淋巴结转移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侧中央区各区,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V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V区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侧III、IV区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侧II、III、IV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谷参肠安胶囊在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或激素。导致菌群失调及重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对63例90例次肺心病住院病人中的10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及5例痰培养虽无白色念珠菌生长而有鹅口疮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用谷参肠安辅助治疗菌群失调及严重感染的疗效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0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的肺心病患者肺部感染9—14天,平均12天得到控制。表现为痰量减少稀薄,肺部干湿罗音明显减少;5例鹅口疮患者在5—9天,平均7天基本治愈;其中7例伴腹泻者,用药3天后腹泻次数逐渐减少至成形便。对曾有菌群失调及重感染史的15例中的8例再入院才者均预防性给予谷参肠安口服。仅1例在5次住院时发生腹泻及鹅口疮。除此之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食欲、减轻腹胀,增加食量。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由于病程长,常反复长期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抑制了肠道中厌氧菌生长,菌群平衡被破坏,加之肺心病由于心衰、呼衰,致使胃肠道淤血、水肿、缺O2,肝淤血肿大,胃肠蠕动差,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屏障功能被削弱。如合并使用激素,机体免疫力功能被抑制,特别是细胞免疫,白色念珠菌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导致重感染。谷参肠安胶囊是目前专用于保护肠粘膜结构并增强和调节肠道功能,直接作用于肠道细胞,使其活力增加,上市已四五年的药物。此药无副作用,特别适合于高龄肺心病患者多次住院。曾有菌群失调及重感染史的再入院病人的预防用药,对已发生菌群失调及重感染的肺心病患者除加用抗真菌药物外,给予谷参肠安口服有一定的辅治治疗效果。

  • 标签: 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谷参肠安胶囊 慢性肺心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正>我十分荣幸地作为一名正式学员参加了这个学习班,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收获和体会:1.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科学部主任Dr.DonalEnarson和日本防痨协会会长Dr.TadaoShimao,对结核病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全球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及效果的论述,了解了结核病病理学、结核病的历史、全球结核病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西太区 工作人员 培训班 影响因素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砷(As2O3)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中Notch1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3和Molt-4中Notch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Notch1mRNA表达量较高的Molt-4细胞,分别经浓度0、2、4μmol/LAs2O3处理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otch1mRNA表达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tch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下调Molt-4细胞中Notc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例,并促进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2μmol/LAs2O3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Molt-4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r=0.989,P〈0.05)。Molt-4细胞分别经2μmol/L和4μmol/LAs2O3处理72h后,流式结果显示,随As2O3浓度升高,Molt-4细胞凋亡率升高(r=1.000,P〈0.05)。As2O3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Molt-4细胞凋亡。结论:As2O3通过抑制Molt-4细胞株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 标签: NOTCH 1基因 三氧化二砷 MOLT-4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