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日益重视,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在对儿科小儿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识别出小儿病患携带的管道,做好管道的看护,对于整个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小儿外科管道标识工作,就要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管道安全护理的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结合医院的护理工作实践,本文介绍了管道标识在管道安全护理中的运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安全护理 应用
  • 简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尤其是长期输液者(老年病人)的应用,已是静脉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在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针头内回血凝集,使针头不畅,输液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采取拔针重刺,观察及检测了14例针头内回血凝集后血块形成的大小变化,结合患者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变,运用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及阐明了血块再回体内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危害,提出静脉穿刺针头阻塞时,护士严禁采取加压推注、挤压输液器等方法,防止血块进入体内引起栓塞。

  • 标签: 静脉留置针头 回血凝集 危害
  • 简介:学龄前儿童易患各种常见疾病,是门诊输液的常见群体。静脉注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门诊患儿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完成操作任务,低估了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和疼痛。为此,我科2006年起加强对学龄前患儿静脉注操作前、中、后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学龄前患儿 静脉输注 护理干预 门诊输液 学龄前儿童 常见疾病
  • 简介:静脉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中自体血液回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116例急诊抢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术中异体输血法,研究组采取术中自体血液回法,比较两组的血常规、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术前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术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的血常规指标低于术前,P<0.05。术后对照组的血常规指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1.72%)低于对照组(12.07%),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法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急诊抢救手术 基层医院 自体血液回输
  • 简介:[目的]探讨骨科病人静脉注重复穿刺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我科668例输液病人在其输液期分成A、B两组进行观察、了解和分析。[结果]B组282例输液病人因各种外部因素被造成重复穿刺(占92%),原因为护士的穿刺技术不熟练;输液管理宣教无力度,护理知识缺乏,对骨科病人要求禁止在患肢注射不了解;病人对血管的保护重视不足及无法接受新技术的思想,未协调好输液和检查时间等都是导致重复穿刺的原因。[结论]通过对A、B两组观察与分析,A组采用高资历人员及对原因行有效措施,避免重复穿刺,A组重复穿刺率下调到21%,减轻疼痛及保护血管,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支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注 穿刺 对策
  • 简介:总结了72例使用肠内营养注泵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评估及心理护理,规范肠内营养流程和注泵的使用,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患者活动、睡眠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本组1例放弃治疗,1例不能耐受置管及胃肠道反应改用肠外营养,5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治疗后好转,20例未诉不适。

  • 标签: 肠内营养输注泵 护理
  • 简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目前较为广泛。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护理风险事件。门诊输液室由于病人流量逐年增加、各种新药的开发使用、同一药物多种商品名、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不断增强。本文通过评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用药护理风险,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风险评估 用药护理 静脉输注 静脉输液病人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科室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名道异物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兴趣诱导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儿童焦虑症状表现,护理配合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评析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兴趣诱导护理干预在儿童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儿童焦虑症状表现低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在护理配合度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方面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来联合兴趣诱导护理干预在儿童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中应用,能有效缓解患儿在手术前的焦虑症状,提高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降低患儿在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儿童气道异物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人工道湿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6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列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研究者实施人工道湿化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行常规基本护理。利用统计学方法从痰液黏稠、 呼吸道感染、 形成痰伽、 道损伤 、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分析,并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可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情况少,且与参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 显现本次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人工道湿化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中可以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由于人工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加湿、湿化,过滤积累水作用消失,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主要措施,文中对人工道湿化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湿化方法、湿度、湿化液的选择等等。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者对道异物的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究专业培训对于教育机构工作者接受气道异物急救知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进行,分别在培训前和经过系统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各40份,将前后问卷中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40名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者培训前得分(56.50±7.36),培训后得分(67.07±4.47)。在经过培训后,对于道异物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培训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气道异物 急救 幼儿教育工作者 价值
  • 简介:西他赛属紫杉醇类药物,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抗微血管抗癌药,常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乳腺癌和食管癌的二线治疗。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慈溪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将多西他赛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食管癌75例,现将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化疗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热敷在静脉注β-七叶皂甙钠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静脉注β-七叶皂甙补液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用40℃-60℃温水毛巾外敷于穿刺点以上2cm-3cm皮肤处,再用50℃-70℃热水袋置于其上,维持湿热温度,直至补液结束。对照组80例,按传统方法静脉注。[结果]两组间静脉损伤发生率、输液的通畅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β-七叶皂甙钠时,局部湿热敷可以减少静脉损伤,减轻病人肢体疼痛,保持输液通畅。

  • 标签: Β-七叶皂甙钠 局部 热敷 静脉炎
  • 简介:手术后通过留置针静脉注既满足了病人补液及用药的需求,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的破坏,但部分病人在术后留置注期间发生了上肢肌肉损伤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有效预防此类情况发生。

  • 标签: 持续静脉输注 肌肉损伤 护理方法 留置针 手术后 临床护理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指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为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属于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4~14.4%.我科自1995年元月份以来,对56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膨胀气体或滤过空气玻璃体腔内注入术.通过术后配合医生精心护理,视力均有所恢复.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手术后护理 视网膜脱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