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产程及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0例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在第1产程采取行走、蹲、坐、趴、卧、半坐卧等自由体位分娩;第2产程取床头抬高30~60°的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屏气、用力,接产时采取截石位。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屏气、用力分娩。比较2组的分娩状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产程时间缩短、先露下降快,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评分率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使产程加快,满足产妇心理需求,有利于母婴健康。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 应用
  • 简介: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近年来,随着小儿外科手术的发展,0—3岁患儿逐年增多,在临床实践中,0~3岁患儿由于头小、躯体短,躺在标准的手术床上,上肢及下肢较难固定,给手术的体位安置带来了很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于2015年设计了小“人”形体位垫用于患儿手术的体位安置,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体位垫 设计 小儿外科手术 三级综合性医院 体位安置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 标签: 跟腱断裂 康复体位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 实验产妇共80例,均在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0例参照组产妇应用传统侧卧或平卧体位,40例实验组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更多,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产妇的产程,增加产妇自然分娩概率,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 初产妇 产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 实验产妇共80例,均在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0例参照组产妇应用传统侧卧或平卧体位,40例实验组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更多,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产妇的产程,增加产妇自然分娩概率,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 初产妇 产程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314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分娩的1644例初产妇为观察组,2019年分娩的1496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体位分娩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升高,剖宫产率、宫颈裂伤率和会阴侧切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纠正枕横位、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缩短产程,有利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减轻生殖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自由体位 初产妇 分娩结局 母婴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现存手术体位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并拟定相应对策。比较手术体位与患者衰弱度情况、手术体位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体位舒适性与患者衰弱度量表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以手术体位数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可以得出:年龄、体质指数是决定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状态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根据临老年患者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分析,需从年龄、体质指数进行针对解决,稳固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老年患者 手术体位 安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患者在PICC置管中的现状分析发现,往往需约半小时或以上的时间,常规的手臂外展并向上旋转的体位,患者需花费较大的力气来保持,常常需要助手协助,在整个置管术结束后,患者常反映手臂的不舒适或因体位摆放不佳可能带来的置管尖端判断的风险。因此,我科设计了一种体位辅助器运用于临床,大大提升了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时效,提升了护士准确导管尖端位置,避免在置管中的风险,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使患者对置管的接受度得到提高,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体位辅助器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体位护理对脑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3月-2023年9月期间16例脑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8,采取早期护理+体位护理)和对照组(n=8,采取早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瘤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体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早期护理 体位护理 脑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试论体位垫在小儿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60例小儿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治疗中使用体位垫辅助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和体位稳定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开始时,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变化不明显(研究组:初次评分 5.2±1.3,末次评分 2.8±0.9;对照组:初次评分 5.4±1.2,末次评分 4.9±1.0)。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时间明显增加,而对照组的体位稳定时间变化不明显(研究组:初次稳定时间 12.5±2.3 分钟,末次稳定时间 18.7±3.1 分钟;对照组:初次稳定时间 14.2±2.1 分钟,末次稳定时间 13.9±1.8 分钟)。结论:体位垫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体位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小儿骨科护理中推广体位垫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骨科护理 体位垫 疼痛评分 体位稳定性 比较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对NICU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2.12本院NICU早产儿68例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体位护理可明显改善NICU早产儿生理指标,使其睡眠时间更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运用。

  • 标签: 体位护理 NICU早产儿 预后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鼻饲速度10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鼻饲法 体住 胃-食管反流 护理
  • 简介:在临床上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住院危重患儿常因病情的需要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为抬高床头30~40°,摇起膝下支架5~10°。目前国内的儿童病床功能、规格不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取半坐卧位的体位要求,而且患儿的自律性差,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时经常容易下滑.

  • 标签: U型体位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及舒适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2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根据产妇的意愿采取半卧位、侧卧位、蹲位、坐位等自由体位,接生时采用半卧蹲坐位。对照组产妇采取床头抬高30°的截石位分娩。比较2组第二产程的长度及产后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1),产后双下肢酸痛、麻木不适较对照组显著减轻,舒适度增加。结论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并缓解分娩体位的不适。

  • 标签: 第二产程 体位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缓解早产儿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20年 3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腹胀患儿中筛选出 60例,根据病房单双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俯卧位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观察其疗效。结果: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大便颜色指标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显著,且实验组患儿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产儿腹胀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俯卧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腹胀,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仰卧位 俯卧位 早产儿腹胀
  • 简介:摘要: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为了适应手术的需要,常将手术病人置于各种不同的体位体位摆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操作,还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自由体位待产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名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产程管理,而观察组则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记录和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缩短,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经阴道顺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