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病人舒适度。方法剖宫产病人1000例,所有病人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对照组50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小时以上,对照组取垫枕体位,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头颈痛、颈肩痛、腰背痛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头颈痛、颈肩痛、腰背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数病人感觉不舒服。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垫枕能增加病人舒适感,去枕平卧反而不适。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不同体位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无创分娩在孕产妇心理健康与分娩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孕晚期待产110例孕妇,随机分对照组55例常规体位方式助产分娩,研究组110例则在以上基础上予以无创自由体位分娩。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显著(χ2=8.51,P<0.05)。在比较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方面,对照组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自由体位分娩有着明显优势,缩短了产程,提高了自然分娩率,促进了分娩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负性情绪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配合体位干预对初产妇负性情绪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84例初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及助产模式,观察组实行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配合体位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分娩前,两组HAMA、HAMD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后,两组HAMA、HAMD与分娩前相比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配合体位护理能有效缩短产程,改善产妇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助产责任制 护理模式 体位干预 初产妇 负性情绪 产程
  • 简介:摘要手术体位是术中患者的卧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1。常用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俯卧位、截石位、坐位等几种位式。正确的手术体位,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1。处于这些体位的机体,腹腔内容物的重力性移位,肌肉神经的拉伸状态将有较大的改变。机体的神经,呼吸与循环系统对此将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但是,各类手术,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还有麻醉的共同作用下,机体的自身适应性调节能力是减弱的,失去了作出相应适应变化的能力。而臂丛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臂丛神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改良投照体位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摄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使用飞利浦多功能DR摄影系统,对参与研究的32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三种肱骨侧位投照方法。传统DR投照体位图像与改良DR投照体位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受检者摆位完成时间,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舒适度,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结果改良投照体位容易度与舒适度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改良投照体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和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结论肱骨外科胫骨使用DR改良投照体位能获得较好的图像效果,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较高,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较多,患者使用该投照体位的容易度和舒适度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DR 肱骨外科 颈骨折 投照体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分娩效果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各6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卧式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且降低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效果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仰卧体位。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更短,阴道分娩成功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两组的胎儿窒息发生率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能有助于促进尽快分娩,缩短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护理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治疗时非计划下机的体位管理的影响以及护理的方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且术后出现肾衰竭并发症需要进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治疗的80例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予以体位管理和普通护理管理,对比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时间少于观察组,(34.56±1.52)小时VS(52.36±1.69)小时,组间对比差异价值存在,P<0.05。结论体位管理护理法,可延长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的管路使用时间。

  • 标签: 体位管理 非计划下机 体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临产后体位护理的方法及其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妇,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体位护理,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的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顺产率高、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临产后通过体位护理能够极大的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产妇临产 体位护理 产程进展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引流与机械排痰结合运用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接收的8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排痰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排痰和感染控制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呼吸、心率以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数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其总满意率上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排痰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协助卧床患者的排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有效降低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加大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

  • 标签: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综述了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机能影响的重要性和干预方法。指出针对性体位护理的措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恢复的重点,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临床症状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脏机能 体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我院就诊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良肢体位摆放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肌痉挛、关节痉挛以及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进行良肢体位摆放康复锻炼,对促进患侧肢体活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良肢体位摆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检查患者卧位和坐位两种不同体位麻醉的效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方法将A、B两组各38例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卧位将利多卡因麻醉药喷入咽喉部,每次5喷,间隔10min喷1次,连续3次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坐位将利多卡因喷入咽喉部,每次5喷,间隔10min喷1次,连续3次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检查时的耐受度。结果观察组的不适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不同体位麻醉各有优缺点,注意麻醉药喷入方法的正确性及麻醉时间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使纤支镜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体位 纤支镜检查 患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垫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间手术室的所有体位垫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室体位垫未出现丢失或交叉混淆事件;实施前手术医生满意率为93.33%,实施后为98.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前手术室体位垫细菌感染超标率为36.67%,实施后为6.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室体位垫行精细化管理有利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减少细菌感染超标现象的发生,促进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手术室 体位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妇行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120例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予以对照组产妇行传统卧位分娩,予以观察组产妇行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并配合辅助设施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总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评分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产妇分娩期间,采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可以有效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显著缓解,进而使分娩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该方式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分娩。

  • 标签: 产程早期体位干预 分娩辅助设施 传统卧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位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的入院诊疗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36例取平卧位进行干预,同时保持患者两侧髋关节呈外展状态,水平分开双下肢保持100度至110度之间,对照组患者36例在手术治疗中保持截石位,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较实验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体位干预方式能够对传统手术体位导致的并发症起到预防作用,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位干预 妇科 腹腔镜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同体位摆放配合对肛肠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88例肛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体位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截石位配合优质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侧卧位配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为93.18%,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72.7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7.27%,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配合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肛肠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率,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体位摆放 肛肠手术 舒适度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产妇12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产妇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模式对低危初产妇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产痛,提高分娩结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 助产护理 低危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70例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平均体位摆放的误差。结果实验组患者在X轴、Y轴以及Z轴中平均体位摆放误差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放疗中摆放的误差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