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积极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分组观察,比较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积极心理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3.02±0.36)分、SDS(2.45±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6.59±1.21)分、SDS(5.62±0.89)分,统计意义明显(P

  • 标签: 积极心理学护理模式 老年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主要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积极心理护理方式对其自尊水平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80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抑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将采用积极心理模式护理干预。虽有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社会功能变化情况、自尊水平等指标。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SSFPI评分以及SE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SSFPI评分以及SES评分,且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来看,采用积极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社会功能评分、以及自尊水平,其临床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自尊水平 积极心理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实施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起止时段,以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研究,各组为4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比较2组对象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结果:2组对象依从性及血压水平对比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心理学干预 老年高血压 疗效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在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400例在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在献血过程中进行普通护理,研究组在献血过程中进行普通护理和护理心理干预。记录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指数;随访1年,统计无偿献血者二次献血率。结果:献血前,两组焦虑情绪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研究组无偿献血员的焦虑情绪评(P<0.05)和不良反应发生指数(P<0.05)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无偿献血员1年后二次献血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心理在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缓解献血者的焦虑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坚定献血信念,提高二次献血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 心理学 焦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应用积极心理理论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2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对两组SQLS评分、住院天数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QLS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应用积极心理理论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积极心理学理论 幸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积极心理评估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积极心理评估,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缺陷及幸福进取评分。 结果: 观察组精神状态评分及幸福进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评估不仅能降低其社会功能的缺损情况,还能改善其精神状态,增加其幸福感,值得推广。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积极心理评估;精神状态;幸福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接受和收治的精神分裂住院患者共84例,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42例)住院患者则是采用常规的心理干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住院患者则使用积极心理理论指导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患者在两种护理方法患者的BPRS(精神病评定量表)和SRHM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数据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PRS数值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RHMS数值较高,组间统计学上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和常规心理干预护理相比较,运用积极心理理论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会减轻患者的精神分裂的患者的症状,具有极大的运用价值。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精神分裂 康复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探析。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积极心理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研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积极心理评估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SDSS评分、BPR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积极心理学评估 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情期间积极心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10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疫情期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有明显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疫情 积极心理学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探讨3R强化护理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方法2014年1~12月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3R强化护理,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的疗效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疗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R强化护理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 标签: 3R强化护理法 血管性痴呆 神经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积极心理理论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甄选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精神分裂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实验组采用积极心理理论护理方法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以及精神病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健康状态评分高于常规组,疾病评分低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积极心理理论,提升患者的健康状态,对患者的精神进行调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团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康复期双向情感障碍(BPD)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团体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加用积极心理。结果:护理前GWB评分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GWB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GWB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组内、组间对比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积极心理团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康复期BPD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康复期 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情绪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予以基于积极心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2h心理状态、术后6h、1、3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患者自我效能、镇痛药物使用率、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前SAS及SDS评分、POCD发生率、镇痛药物应用率、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理论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前焦虑及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促进高龄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护理干预 高龄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患者情绪 术后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化疗期胃癌患者实施积极心理与PDCA循环联合护理在PICC护理中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74例本医院实施化疗期的胃癌患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以抽签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7常规护理)、观察组(n=37积极心理与PDCA循环联合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相关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1)化疗期胃癌患者护理前相关评分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化疗期胃癌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胃癌 化疗期 积极心理学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理理学组成员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品管圈实践的探究。方法:选择40名心理理学组成员进行比较与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方式,观察组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后发现,观察组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提高心理护理学组成员 心理护理知识 技能 品管圈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眼科的临床护理中,探究心理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方法:结合眼科的疾病诊断的相关标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的收治患者70例,并使用随机数表法把这70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5人,观察组35人。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排除精神类疾病的病人,以免造成结果偏差。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性的眼科临床护理,对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的策略,比较这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情况、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例数也少于常规组。结论:在小儿眼科的临床护理当中,心理理学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它可以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心理护理学 小儿眼科 临床护理 运用方案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初期心理压力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进入临床实习10周的3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压力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实习初期心理压力得分为(2.07±0.77)分;专业态度发生消极变化的学生较没有发生消极变化的学生感知到的实习压力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情绪消极的学生较积极的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实习初期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临床实习压力对学生专业态度存在影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临床实习。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压力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护理学影响。方法 将我科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8例创伤后有应激症状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干预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相匹配,P>0.05。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比干预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遵医嘱依从率(97.73%)高于对照组(86.36%),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稳定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儿的身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应激障碍 焦虑症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