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接受 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本院 215例 PICC置管肿瘤患者,在 PICC置管中均利用心内心电图技术进行辅助定位,统计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结果:215例 患者置管期间心内心电图均发生P波变化,通过行 X线胸片检查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均为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反应。 结论:对于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有利于提高穿刺置管质量和一次性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心电图定位技术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在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及其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 50 例 PICC尖端定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 PICC尖端定位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及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定位准确程度、时间、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8.00% 、 32.00%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在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均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时间段本科收治的50例行PICC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X射线胸片定位PICC尖端位置,观察组B超引导下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对比两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时间、定位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至临床。

  • 标签: B超引导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予以肾上腺静脉取血分型定位及相关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06-2022.06区间本院收治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记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前组予以常规护理,后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实施肾上腺静脉取血分型定位检查期间配合使用积极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护理干预 肾上腺静脉取血分型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护理人员在预防医院内感染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实践方法。文章首先强调了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包括他们在临床护理中对潜在感染源的识别和处理。接着,文章详细讨论了护理人员在感染监控、风险评估、实施有效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环境消毒)以及患者教育和沟通方面的具体实践。通过这些措施,护理人员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护理人员 预防 培训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腔内心电定位在 PICC 置管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 年 03 月-2022 年 12 月本院 50 例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 对照组(25 例)以及观察组(25 例),两组患者置管后均进行 X 线定位,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两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均位于胸 6-胸 8

  • 标签: 改良式腔内心电定位 PICC 置管 导管尖端位置
  • 简介:[目的]探讨指关节定位轮换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指关节定位法轮换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按常规的腹部环形轮换法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规律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执行情况、病人局部皮肤状况、病人执行轮换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护士规律轮换率、病人定位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指关节定位能提高护士为病人注射胰岛素的规范性,同时病人减少疼痛、感染、皮下脂肪增生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 标签: 胰岛素注射 指关节定位 规律轮换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1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上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置管时送管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术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置管术送管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管,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 标签: 新生儿 PICC 床旁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的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通过心电图和术后X线的自身对照研究,探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分析心电图与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病人12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使用心电图定位的导管尖端位置与置管结束后拍的X线胸片进行比较,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为99.49%,特异度95.24%,Kappa系数检验结果为0.858,心电图和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置一致度较高。结论: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具有实时性和观性,准确性较高,增加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可部分替代X线胸片定位

  • 标签: 超声引导 心电图技术 PICC导管尖端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儿科急救护理管理应用定位管理急救配合法培训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急诊治疗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采取定位管理急救配合法,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管理模式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管理急救配合法培训在儿科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定位管理急救配合法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技术在PICC穿刺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从2020年1月开始,于2022年1月结束各案例数据采集工作,共收录我院60例PICC穿刺置管病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并展开回顾性研究,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而超声组采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技术置管。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几率、置管不良事件情况、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超声组一次性置管成功几率比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胸壁超声 心动图 PICC 穿刺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肠造口定位对患者术后适应性及护理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80例病例。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我们评估了术前肠造口定位与患者术后适应性和护理能力之间的关联。

  • 标签: 术前肠造口定位 术后适应性 护理能力 病例分析。
  • 简介:总结采用全方位定位标识法管理手术室仪器的效果。具体方法为每一仪器都设立固定资产“身份证”标识和序列号标识及定位标识;用白板制成仪器分布表悬挂于手术室中心控制室墙上,同时各手术间电脑桌面上都有仪器分布表,可快速查询仪器状态;使用手术间房间号牌对换借用公用仪器,明确公用仪器的去向。经过2年实践,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仪器设备归位率提高到95.7%,使用率提高到93.8%。

  • 标签: 手术室 仪器设备 管理 定位标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引导技术在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穿刺到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9月我科收治的实施PICC置管早产儿75例,按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位法。观察组采用心电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穿刺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穿刺到位率分别为92.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引导技术辅助早产儿PICC置管到位率高,可有效监测PICC导管深度的变化,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早产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引导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都具有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等特点,需要正确的进行处理,且常常需要及时输液,但由于其病情特点以及需要输入的药物具有刺激性,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对此,大多医院在处理该类患者时会采用PICC穿刺技术,使导管通过外周静脉直接到达心脏附近的大静脉,在治疗过程中省去了许多麻烦。本篇综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相关科室实验探究,通过心电定位的方法实现PICC穿刺,将其运用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当中,总结其应用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PICC穿刺技术 心电定位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新生儿置管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成功率与具体情况。结果X光摄影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椎第5节至第7节之间位置的34(85.00%)例,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锥第3节至第2节之间位置的2(5.00%)例,位于第8节至第10节位置的2(5.00%)例。出现了P波,但波动幅度不明显,且未显著提示出导管深浅变化的1(2.50%)例,仅出现无特异性P波的情况2(5.00%)例。存有特异性P波患者3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37例,成功率为92.50%:导管位置不理想的患者1(2.50%)例。无特异性P波的患者2例。结论 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出导管尖端的最优位置,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比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建议在临床置管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B超定位下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实施B超定位下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检查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配合以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服务评分和护理技术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服务评分为(97.53±1.64)分,护理技术评分为(97.59±1.53)分,对照组护理服务评分为(89.71±3.85)分,护理技术评分为(88.68±3.87)分,研究组护理服务评分和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B超定位下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水平。

  • 标签: 综合护理 B超定位 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示指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新生儿例数为45例,接受示指定位法采血和护理,对照组新生儿例数为45例,接受触摸法采血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示指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采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示指定位法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采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