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四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贝克曼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标本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指标可客观准确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拇指多指畸形治疗中Wassel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拇指多指畸形患儿行X线检查,在确定主干指并行Wassel型后,给予对应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患儿指间关节伸屈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经随访,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拇指生长延迟现象,主干指功能和外形均得到良好恢复。其中1例患儿有拇指关节活动受限问题,经康复训练后基本满足日常生活与活动的需求。结论在拇指多指畸形治疗中,应用Wassel型可为手术开展方式提供准确信息,便于对患儿手部外形和功能良好改善。

  • 标签: 拇指多指畸形 Wassel分型 主干指 伸屈功能
  • 简介:摘要非创伤性腹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占急诊就治患者的10%以上,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1。如何快速、高效、准确诊,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值得我们探讨。

  • 标签: 非创伤性 腹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型的方式来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型,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型方式来进行VP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型方式,临床中对副溶血性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血清学分型 PFGE分型 ERIC分型
  • 简介:摘要综述影响急诊诊准确率原因,分析急诊诊工作现状,探讨提高急诊诊准确率的相应对策,以提高分诊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准确率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髓炎的临床型、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6例慢性牙髓炎患者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慢性闭锁性牙髓炎11例,慢性溃疡性牙髓炎9例,慢性增生性牙髓炎6例;经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后,17例患者显效,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结论了解慢性牙髓炎的临床型,及早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牙髓炎 分型 诊断 治疗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年新发胃癌患者达950000例以上,有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于东亚国家,其中仅我国的发病例数每年就超过40万,占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的40%。胃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胃癌尚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临床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其中,早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而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胃癌患者则以化疗为主。

  • 标签: 胃癌分子分型 亚洲癌症研究组 诊断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两年间来本院就诊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样本,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进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手术患者选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采取风险预防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处理后,发现观察组手术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投诉率中,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测评成绩要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只有加强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才能给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缺陷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红细胞4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4红细胞参数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染色镜检。结果缺铁性贫血的病例组患者其MCH、MCHC、MCV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但其RDW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仅2例为阴性,占3.70%,另52例均为阳性,占96.30%;根据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来看,54例患者中均为阳性,达到了100%。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通过对血红细胞4参数进行检测,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缺铁性贫血,可作为初步筛选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红细胞4项参数 缺铁性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标本溶血对19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正常体检人员648例,分别进行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的19常规生化检验,并进行对比。结果溶血与非溶血标本TBIL、DBIL、TP、ALB、AST、LDH、β-HBDH、UA、GLU、ACP、CHOL、TG、IP均有明显差异,P<0.05;Ca、BUN、ALT、ALP、γ-GT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临床中应加以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溶血,从而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检验标本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以超声检查的方式对脂肪肝型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到某医院就诊的60例脂肪肝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予以所有研究对象超声检查,研究超声检查应用于脂肪肝型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超声诊断在60例患者中有轻度脂肪肝16例(占26.67%);中度脂肪肝患者26例(占43.33%);重度脂肪肝患者18例(占30%);局限浸润型患者15例(占24%)。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脂肪肝型诊断具备其特殊的优势,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脂肪肝分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型及治疗。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进行中医型可分为肝胆火旺、痰瘀闭阻,风痰内盛、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脉络瘀滞,再分为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汤剂),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果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之间D-聚体、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用药前后变化,TIA发作次数、脑梗死形成例数等,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助于降低D-二聚体、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从而减少TIA发作、脑梗死形成等。

  • 标签: 中医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 简介: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目前治疗上没有适合于所有脑梗死患者的规范治疗方案,因此临床上实施以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2008—02—2010—03我科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通过分型分期个体化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受血者输血前四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撷取的1130例受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前四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1130例受血者,HbsAg、HCV-Ab、TP-Ab、HIV-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2%、1.33%、1.59%、0.18%,总阳性检出率为13.72%。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对患者四血液传染指标实行检测,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与质量,有效抑制ICU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拟设计并开发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本系统以JAVA为编程语言、J2EE为开发平台、UML为建模语言、Oracle为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满足ICU意外拔管管理工作迫切的信息化需求。结论对ICU置管患者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并对拔管信息进行实时存储,更将ICU意外拔管风险评估与预警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为ICU患者置管与拔管提供全程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本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量,让最多的传统手工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与管理,更提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意外拔管 护理信息化 重症监护室 J2EE MV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242、CA50和PGⅠ、PGR(PGⅠ/PGⅡ)7血清标志物在胃癌术前术后检测的临床价值。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49例胃癌初诊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胃癌组),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另选择体检健康对照者6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Maglumi2000Plus免疫发光仪检测49例胃癌术前术后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CEA、CA72-4、CA50、CA19-9、CA242和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血清CEA、CA19-9、CA72-4、CA242、CA50和PGⅠ、PGR(PGⅠ/PGⅡ)检测对胃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清 胃癌 标志物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前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值急诊患者采用分级分区分诊措施,观察两组急诊患者的诊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患者的诊准确率为99.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诊准确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急诊诊过程中采用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分区分诊 急诊分诊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CV基因型方法,研究HCV基因型与肝病程度的关系,为丙肝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CV基因组NS5区PCR扩增产物酶切分型。结果酶切分型证实,53例为HCVⅡ型(1b),37例为HCVⅢ型(2a)。未发现Ⅰ型(1a)、Ⅳ型(2b)以及其他基因型。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丙肝46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未发现急性肝炎。HCV基因型与不同肝病程度的,按预定治疗方案对所确定的病例进行治疗,疗程期满,其治疗效果为CR34例,PR24例,NR32例。结论HCV基因型同肝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并对抗病毒治疗影响重大。HCV基因型对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HCV基因分型 丙肝 干扰素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入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可缩短接诊及救治时间,减少安全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