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5岁,现役飞行员,1994年10月31日因右耳鸣、闭气一周首次就诊,检:双下鼻甲不大,右耳鼓室积液,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行穿刺抽液、注强的松反复治疗约半年,未见明显好转。1995年5月两次行鼻内窥镜检查,并活检一次,发现“右侧咽鼓管隆突粗大”,活检结果示“粘膜慢性炎症”。1995年7月行右鼓膜置管术,仍无效。

  • 标签: 活检 鼻咽癌 空勤人员 诊断 治疗 穿刺抽液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7岁,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9℃,伴有头痛、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寒战。在某医务室给予“青霉素80万u,2次/日,肌肉注射治疗3天,症状不缓解。于1997年11月2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2℃,脉搏88次/min,呼吸22次/min,

  • 标签: 肺炎 军团菌 体温 查体 肌肉注射治疗 病例介绍
  • 简介:患者,女,24岁.已婚,系中国云南航空公司乘务员。因停经72天,腹痛6h于1996年11月13日急诊入院。查体:呈休克征,下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后穹窿抽出不凝血,在抗休克治疗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3500ml,左输卵管间质部及峡部膨大约3.5cm×3cm×2.5cm,表面破口1cm×1cm,行左输卵管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结果:异位妊娠.绒毛变性。经过9h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死亡 空中乘务员 宫外孕 查体 腹肌 肌紧张
  • 简介:软组织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 of soft tissue,AFST)是2020年WHO软组织分类中新收录的良性肿瘤,并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该肿瘤2012年由Mariño-Enríquez A和Fletcher[1]首先报道并命名。国内外对于AFST的报道和分析不多。目前国内总结较为全面的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许晓琳、刘尽国等做的24例AFST回顾分析[2]。虽然WHO已经正式收录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但病理医师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尚缺少充分认识,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AFST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瘤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学习APP的兴起已成趋势。如何在高职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好这些学习软件,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必将是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方向。我院探索应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微信公众”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方式进行生理学教学。

  • 标签: 超星学习通 微信公众号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 26 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11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55 例产妇。观察组产妇采用 26 针腰麻,对照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疼痛程度、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 Apgar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 VAS 评分以及 Apgar 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Bromage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6 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取得的麻醉效果基本一致,但 26 针腰麻在降低术后腰背痛上具有更好的优势。

  • 标签: 26号针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气滞血瘀证嵌顿痔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手法复位与肛肠Ⅰ方外洗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76例气滞血瘀证嵌顿痔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参照组与分析组,参照组患者需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肛肠Ⅰ方外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远好于参照组对象,双方对象的数据比较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P< 0.05)。结论:对于气滞血瘀证嵌顿痔患者的治疗而言,将肛肠Ⅰ方外洗与手法复位进行联用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气滞血瘀证嵌顿痔 肛肠Ⅰ号方外洗 效果 联合 手法复位
  • 简介:患者,男,50岁,于2002年12月17日,乘坐Mn82型由昆明飞往上海的航班,在南昌上空海拔10200m高空飞行时,因飞机意外快速下降至8100m,致飞机增压舱失密(随即飞机又急速降至6900m、4200m,机舱氧气自动接通),而感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3小时后因胸闷、头晕、咯血入住江西省人民医院治疗。查体:体温36.5℃,脉搏:103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0/85mmHg,步人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精神差,肺底部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103次/分,律齐,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浮肿。胸部CT检查:双侧肺上叶前段并左肺下叶背段肺大泡。心电检查正常。诊断:高空减压病伴肺大泡。给予克林霉素抗感染,卡络磺钠止血及吸氧等治疗,入院后仍咯血但量减少,感胸闷不适。3天后因胸闷、咯血转送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弥散功能降低,残总百分比增高,支气管扩张实验阴性,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换算值大于50%。入院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0.5g,tid,安咯血、复方甘草合剂、1%呋嘛滴鼻液滴鼻等综合治疗。

  • 标签: 肺大泡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上海东方医院 支气管扩张实验 密封 座舱
  • 简介:患者,男,48岁。因阵发性头痛伴喷射性呕吐1月余于2003年3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侧头痛,呈阵发性,头痛剧烈时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自觉头痛症状缓解,无发热、抽搐等症。曾到当地医院诊治,症状有所缓解。10天前出现构音障碍,不能正确表述复杂整句,反应迟钝并伴有小便失禁。否认有进食米猪肉及牧区居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语言迟钝,

  • 标签: 呕吐 头痛 巨大 脑囊虫 入院 构音障碍
  • 简介:缺氧性脑病系中毒后产生脑组织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变性和坏死而出现的昏迷症,患者死亡率高,幸存者处于长期昏迷状态,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给家庭和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抢救和护理缺氧性脑病患者是目前医疗上的一大难题。现将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缺氧性脑病 患者 护理体会 昏迷 脑组织缺血 严重
  • 简介:患者,女,30岁,民航乘务员。既往身体健康,无冠心病、高血压、颈椎病史。该患者因肩部疼痛于2006年1月17日晚在一美容院进行按摩治疗,按摩的具体过程因入睡而不详,醒来后不能翻身伴胸部不适感被按摩师扶起,即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胸背部痛。随即乘车于某大医院门诊就医,诊断为颈椎病,经给予吸氧、输液(凯时注射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回到家中。1月18日仍有头晕、胸闷、呼吸不适。该患者又于市中医院就医,查体:体温36.1℃,脉搏80次/分,血压1ts/7s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颈软,T5~6棘突右侧压痛,附近肌肉紧张。四肢活动自如,浅感觉无异常。心电图、颈胸部X片及颈胸部CT片无异常,被诊断为:第5、6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针灸、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后头晕、胸闷症状消失。休息1周后无不适主诉,自我感觉良好,恢复飞行工作,经随访观察未见任何不适和复发等症状。

  • 标签: 胸椎小关节紊乱 民航乘务员 胸部CT片 正骨推拿手法 按摩治疗 门诊就医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曾因无力、多尿1年余在外院按尿崩症住院治疗。其间查体时发现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有一2cm×1cm的椭圆型结石,无腰痛,无肉眼血尿。于2004年11月来我院准备行体外碎石。据亲属反映该患者近1年性格改变很大,易怒,好激动。每日尿量4000~6000ml。住院1周内体外碎石2次,未见结石排出,KUB平片显示:右侧输尿管内形成石街。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多尿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症状 住院治疗 体外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