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的使用日益频繁,由此器械的清洗,灭菌与管理尤为重要。如何使器械保持良好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损坏,从而降低医疗成本。现在微创手术增多,在手术过程中精密器械的使用率也大幅提升,可是手术结束后的器械上存在大量血迹及脓迹,要是不能完全清洗干净的话,消毒灭菌将毫无效果,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为提高腹腔镜器械的清洗程度,是器械达到真正的消毒灭菌,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我院对腹腔镜等微创器械使用严密的清洗消毒制度,及低温等离子灭菌。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无一例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器械 清洗 消毒灭菌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问题进行对应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共40件作为对照阶段,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共40件作为研究阶段,其中,研究阶段进行改进清洗质量管理,经数据软件统计不同阶段的器械清洗质量问题发生率并分析造成清洗质量问题的原因。结果研究阶段出现器械清洗质量问题发生率为0.00%,对照阶段出现器械清洗质量问题发生率为30.0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的问题较多,需要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改进质量管理,以此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 质量问题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管腔器械因其特殊的结构、形状、材质与用途,其清洗难度高于一般医疗器械的清洗,加上在手术及治疗使用过程中受污染程度各异,更加大了清洗难度。如果清洗不彻底,质量不符合规范,就会引发交叉传染、二次传播病菌的危险。本文基于医疗器械清洗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分析管腔器械清洗过程存在的问题,探析针对性的对策,旨在规避风险,规范清洗流程,保证清洗的质量。

  • 标签: 管腔器械 清洗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灭菌前的完全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注重环节管理,加强清洗后的处理器械,保证灭菌合格率100%。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器械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将甲状腺手术后器械84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组42件。常规组利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予以清洗,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清洗的基础之上,进行超声机超声+1%多酶浸泡+手工刷洗。结果研究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全自动清洗消毒的基础上,用1%多酶浸泡甲状腺手术器械后,再予以超声机超声和手工刷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手术器械 清洗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手工与全自动清洗消毒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需清洗、消毒的1500例内镜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A、B组,各750例,A组行手工清洗,B组行全自动清洗消毒,并将两组内镜经清洗、消毒后的清洗合格率、清洗时间及科室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行自动清洗消毒的清洗合格率为100.00%,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清洗时间为(20.35±4.36)分,科室满意度评分为(90.25±6.13)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内镜手工清洗、全自动洗消机清洗消毒均具有显著的消毒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消毒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 清洗合格率 清洗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对外器械清洗灭菌的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2000件外来器械,随机分成两组,对1000例对照组器械实施传统管理方法,对观察组1000例患器械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法,观察两组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在灭菌合格率及使用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器械的灭菌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 清洗灭菌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方法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围绕科室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投票打分确定这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过统筹分析制作了查检表对活动前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现状问题进行查检分析,确定真因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活动后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1.9%提升到95.1%,目标达成率112.6%,进步率32.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细化并完善了管腔器械清洗流程,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管腔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下半年实施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措施与2016年上半年的常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讨论,两个时间段内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器械以及消毒例数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在上半年的时间实施常规的工作流程,下半年的时间内实施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护理措施。结果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下半年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临床各科室的满意度均优于上半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清洗流程规范化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使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 标签: 清洗流程 规范化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与传统处理眼科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需清洗消毒的98件眼科手术器械资料予以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9件,实验组予集中化处理,对照组予自行处理,比对两组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器械包布清洁93.88%、处理95.92%及功能93.88%等方面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灭菌合格48件,对照组灭菌合格37件;实验组灭菌合格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器械于消毒供应室予以集中处理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促使眼科器械的安全性得以有效提高。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传统处理 集中处理 眼科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腔镜器械500件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腔镜器械520件,观察并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腔镜器械的合格率、可追溯率以及清洗人员对器械清洗流程的知晓评分。结果PDCA实施后,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可追溯率均高于PDCA实施前(P<0.05);PDCA实施后,清洗人员对器械清洗流程的知晓评分明显高于PDCA实施前的知晓评分(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过程是提高清洗质量及清洗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 标签: PDCA循环 腔镜器械 清洗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医院内部感染。方法选取近一个月使用的医疗器械2000件,送往供应室集中处理,选用科学的方法对器械进行清洗,最后对清洗消毒过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测。比较前后医疗器械的清洗度、光亮度、光洁灵活度、锈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表面清洁度、光亮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疗器械关节、齿纹上的血渍、污垢、锈斑少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管理,是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保湿预处理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为提高清洗质量寻求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夜间急诊使用的手术器械870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290件器械,所有器械回收后甲组将所有器械拆卸至最小单位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10min,乙组在器械关节处喷洒多酶清洗液保持10min,丙组在器械关节处覆盖含有多酶清洗液的白毛巾保持10min,保湿处理完成,流动水下冲洗后使用全自动清洗清洗清洗消毒完成后比较所有三组器械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结果显示,甲组合格率为87.04%,乙组合格率为91.11%,丙组合格率为10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0,P<0.01);隐血试验法检测结果显示甲组合格率为76.30%,乙组合格率为84.07%,丙组合格率为95.5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51,P<0.01);三组间器械ATP荧光检测法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夜医疗器械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再进入清洗流程,可提高清洗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保湿处理 隔夜手术器械 多酶清洗液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保障使用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患者的手术安全,防止发生手术器械源导致的医院感染。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洗流程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实验组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对外来器械清洗进行管理。通过目测法及ATP检测法,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经过目测及ATP检测法,实验组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方法,科学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可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外来手术器械 清洗合格率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对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包装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前后的500件手术器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质量管理实施后的器械质量合格情况和满意度较质量管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环境卫生学检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清洗消毒包装的效果,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 标签: 供应室 手术器械清洗 消毒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器械用多酶清洗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和预防对策。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自身体验、总结和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存在的问题。结果供应室存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理性危害因素。结论改善工作环境选择酶清洗剂时,检查质量,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护理人员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清洗液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加强在降低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份2016年1月-12月我院加强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后的器械清洗质量资料为研究组,以2015年1月-12月供应室的选取80份器械清洗质量资料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清洗质量满意度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清洗质量满意度分别为72.5%,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5%,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2.5%,研究组没有医院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供应室 医院感染 质量管理 器械清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前医疗器械清洗包装7329件为质量管理前组,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后医疗器械清洗包装7648件为质量管理后组,比较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结果质量管理后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100.0%)、医疗器械功能完好率(98.6%)、医疗器械包布质量合格率(100.0%)均明显高于质量管理前组(86.2%)、(89.7%)、(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能够提高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 清洗包装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