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摘除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53例椎间盘摘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行常规配合;优质组行优质配合和护理。评价(1)术前术后疼痛评分;(2)并发症率。结果(1)优质组手术后疼痛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优质组并发症率显著比常规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间盘摘除术给予优质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椎间盘摘除术 术中配合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4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手术时间30~90分钟,术中出血5~15ml,无因手术体位或其他护理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的优点,良好的手术配合与手术护理密不可分。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伴强直性脊柱炎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由于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总结认为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的管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导尿管的护理。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采用先进的内镜系统行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结果209名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结论术前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物品及用物准备充分,对整个手术流程及操作规范了然于心。术中时刻关注手术医生的需求以便及时准确的配合,并提醒手术医生合理使用爱护精密器械。术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收拾整理用物及器械,并与供应室老师交接器械。巡回护士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健康,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术前焦虑并做好环境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调用物,做好保暖及保护隐私工作。术后安全有效的转运患者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状况。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密切的配合和安全有效的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咽部不适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融合术后并发咽部不适的6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吸氧、去枕平卧、心电监护、伤口换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术前行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呼吸道准备、体位护理,术后雾化、促排痰、指导进食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66例患者颈椎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咽部不适症状,观察组36例通过术后系统的观察与护理均可逐渐痊愈;咽部不适持续时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多、刺激性咳嗽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系统护理疗效较对照组单纯行常规护理好。结论颈前路术后咽部不适患者通过系统的观察与护理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 咽部不适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原因、防范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9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比较有效的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做好窒息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35例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认为围手术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可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本组患者术后不用佩戴颈托即可早期训练,平均随访14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本组改善率均为优良,颈椎僵硬感较传统融合手术轻。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护理 颈椎动态稳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治疗对于退变颈椎间盘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5只4月龄的新西兰兔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5组,采用如文中所述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颈椎间盘中的TNF-α、IL-1β的含量明显提升,钙化层的厚度明显增加。基因治疗对于TNF-α、IL-1β含量的提升和钙化厚度的增加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TGF-β1能够使退变颈椎间盘内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含量降低,从而弱化它们对于软骨终板细胞的杀伤,达到防止软骨终板出现硬化、钙化、增厚的情况,有效缓解颈椎间盘退变,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基因 退变颈椎间盘 家兔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患者共计76例,分别采用自体髂骨、cage、钛网融合器、异体骨4种不同融合方式,术后观察随访8个月~1年(平均9.3个月)。结果植骨融合率按Zdeblick标准分析,融合率分别为100%、93.8%、100%、69.2%。结论自体髂骨、cage与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相比之下,异体骨植骨融合率较低。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植骨融合融合方式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共救治的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患者的JOA评分为(15.0±0.1),与治疗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手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进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6例,其中采用PEID(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2.15±10.23)岁;采用PETD(PercutaneousEndoscopicTransforaminalDiscectomy,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3.28±9.5)岁。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ODI评分和术后1个月随访的ODI评分,从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则说明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分析,则实验组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LDH,且PETD术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改善更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PEID PETD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143例,术后对以上所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发现以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小关节综合症、节段性腰椎及小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神经卡压综合征、椎体间不稳定以致发生医源性脊柱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结论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应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改进手术方法、并且推广使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术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退化性病变,它可以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脊髓病变甚至可能造成四肢运动功能损害、感觉异常等。人工间盘的设计理念之一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另一设计理念是降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它既能保持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又能避免临近关节受到连累,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实际意义。2013年11月,我科成功为一名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经颈前路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系统、精密的观察和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重要作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椎间盘 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采用前路手术方法,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压迫颈神经和椎动脉,但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术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地配合手术,术后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脊髓型颈椎前路手术术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26.7%)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降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患者(96.7%)明显比对照组(70.0%)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髓型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入我院行颈椎后-前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组采取全麻方法,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T1、T2、T3、T4、T5时间段进行HR、SpO2变化以及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和氯胺酮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在颈椎后-前路手术中效果显著,术前、手中、术后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麻醉药物剂量使用小,患者恢复快。

  • 标签: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 颈椎后-前路手术 心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拔伸斜板推拿法治疗后,对其椎间盘、神经根的比邻关系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了46例,在我院接收了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施以拔伸斜板推拿、常规推拿,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应用了拔伸斜板推拿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在椎间盘突出的回缩,以及神经根的形态学变化中,较之对照组,变化显著,组间各项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种推拿法,对于患者的椎间盘、神经根比邻关系有着改变的作用,其会出现形态学的回缩变化,对于疾病治疗发挥着作用。

  • 标签: 拔伸斜板推拿法 颈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 神经根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毁损术、臭氧髓核消融术、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热疑毁损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及针刀松解术治疗。对治疗后520例患者进行1周~3个月随访,并按颈腰腿痛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52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显效率97%,平均住院时间5~7天,随访患者优良占485例,优良率93.2%,疗效不满意35例,占6.37%。结论射频热凝毁损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及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毁损术 臭氧髓核消融术 针刀松解术 C型臂X光机 射频控温热凝器 医用三氧治疗仪 汉章系列针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和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颈椎间盘治疗的40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20人。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研究2组的患者采用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科评估治疗分数、锥前旁软组织和肿胀情况以及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科评估治疗分数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锥前旁软组织肿胀以及吞咽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不但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疗效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彻底解除经椎管前路至压物,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将术前及术后统计之JOA评分和颈椎X线片经行比较。结果经过半年到两年回访,所有53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JOA评分有术前8.8分提高到11分。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无丧失,颈椎前去度维持正常。结论经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 植骨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