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取坐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探讨置管异位。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取标准的置管操作,干预组23例,在坐位下进行置管操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5%),干预组1例(4.4%).干预组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418,P=0.0372)。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可以显著提高导管到位,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 标签: 坐位PICC异位率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提高近视眼防病知晓。方法7月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及七大手法,对近视眼防病知晓原因进行分析,对主要因确定并实施对策。结果近视眼防病知晓,由改善前的知晓4%提高至改善后的66%,进步为119.2%。结论开展品管圈的活动,提升了科室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新与主动性,可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医院、员工、患者双赢。

  • 标签: 品管圈 近视眼防病 知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剖宫产居高不下,各方人士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从中探究剖宫产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文献法搜集了剖宫产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我国剖宫产过高的现状,通过分析对比社会各界人士和医务人员对此的看法,得出其原因。结果及措施我国剖宫产过高形成的原因有医院方的原因、产妇及社会的原因。故医院应将控制剖宫产纳入医院产科质量评估体系之内;充分保障产妇的知情选择和自主权。基层计生部门及社区也应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传播科学生产的知识;引导产妇合理生产。

  • 标签: 剖宫产 原因 措施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德国和英国联合进行的一项长期医学调查发现,医院中的患者如果同时还有酒瘾,其死亡率会数倍于患有同样疾病但没有酒瘾的患者,而且比后者平均早7.6年亡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剖宫产技术的开展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母儿病死。立下了不朽功绩。但近年来剖宫产率直线上升,几乎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对产科质量又带来了负作用。因此,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指征不足的剖宫产。已经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我院5年剖宫产作阶段性统计剖宫产病例的指征进行分析。查找剖宫产上升的原因。

  • 标签: 剖宫产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不良反应及治愈的影响情况,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预见性护理下的情况,分析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和治愈的影响,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治疗后,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下降,患儿的治愈提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支气管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降低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这种护理治疗的方法值的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率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消毒效果合格及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对我院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将前半年的500件消化内镜及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实施消化内镜操作规范,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500件消化内镜以及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消化内镜效果合格、以及医院的感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内镜清晰消毒标准,观察组的内镜镜体、内镜附件清洗消毒合格均高于对照组的合格,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消灭了病菌的自身,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是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毒流程 消毒效果 合格率 医院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单位女性乳腺增生症患病情况提高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方法采取体格检查及乳腺B超等辅助检查,资料收集、录入和审核后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患病。结论广州市女性乳腺增生症患病较高,应加强乳腺疾病的防治及普查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检查能力。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健康教育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对于降低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讨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实施。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11、67%,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应用能力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缺失,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孕妇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组。对可能降低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的主要因素为孕妇的精神因素、人工破膜、缩宫素的滴注、宫底加压和产钳助产有关,为临床有效降低剖宫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降低 剖宫产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虎门镇虎门医院和太平人民医院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9年1月-2013年12月送检标本中所分离的葡萄球菌耐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ICU病房共检出葡萄球菌7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4株(占6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为9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3株(占33.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为96.1%。居前三的标本来源为呼吸道、血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5.4%,7.8%和4.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全敏感,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ICU病房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MRSA、MRCNS检出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应依据药敏结果来选择用药。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葡萄球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和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产妇,统计分析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及所占比例。结果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来看,剖宫产上升较快,主要是病理原因,其次是社会因素,再次是医源因素,降低剖宫产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剖宫产率 升高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产前与产时对孕产妇的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其消除对分娩的恐惧与不良情绪,能够更好地将自身应激系统调整好,从而将其潜力与耐受力充分激发出来,增强对阴道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方法本文对本院采用积极护理干预前后的各91例产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等。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96份,其中91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0%。调查资料经SPSS13.0进行资料分析重测信度值为r=0.88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本组病例中极大的缩短了总产程明显、提高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的知识宣教和产时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机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如何降低院前急救回车。方法通过2008年至2015年期间急救回车、每万人口救护车配置数,分析如何降低急救回车。结果浦东新区2008年至2015年8年期间院前急救回车分别为5.7%、5.6%、4.3%、5.8%、3.3%、2.0%、1.6%、2.4%。前四年的急救回车较高,后四年的急救回车下降明显。每万人口救护车配置数量逐年略有改善但仍低于卫生部及上海市的相关标准。结论降低院前急救回车不仅要基础设施配置到位,更要加强对救护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确保调度派车的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急救资源的配置。

  • 标签: 降低 急救回车率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娱乐康复对社区老人跌倒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3月,随机选择本社区的124名老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分别常规康复干预和娱乐康复。干预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跌倒,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两组老人均获得随访,随访为100.0%。经随访,观察组的跌倒为8.06%(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8%(14/62),P<0.05。结论对社区老人实施娱乐康复可以显著降低跌倒

  • 标签: 社区 老人 娱乐康复 跌倒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吴忠市儿童6种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吴忠市57个社区4842名儿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入选儿童NIP疫苗接种情况,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2325名儿童为干预前;2015年6月-2016年6月2517名儿童为干预措施后,记录儿童补种时间,分析其干预效果。结果吴忠市儿童免疫规划免疫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干预后BCG、HepB、OPV、DTP、MR及MenA及时接种,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相对较高,对于未按时接种者应该加强电话催约及社区联合宣传,提高及时接种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率 联合宣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孕晚期孕妇实施临床干预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收集200例2015年到医院产前检查的要采取阴道分娩的孕晚期产妇,随机分为临床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每组分别为100例孕晚期产妇。对于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不进行临床干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对于临床干预组的产妇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产前干预和产后干预,尤其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而后观察这200例产妇产后出血及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二十四小时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中的200例产妇在分娩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达到产后出血标准的有4例,其中临床干预组产后出血有1例,产后出血为1%;常规治疗组产后出血有3例,产后出血为3%,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比常规治疗组来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273ml,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411ml,临床干预组的整体产后平均出血量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产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干预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2的置管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置管”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管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管置管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置管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