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6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来源科室、病史、感染部位等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MODS、DIC发病率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HR、MA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无意义。结论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ODS水平、DIC水平、乳酸水平等。

  • 标签: ICU 重症感染患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年来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入选病例中,正常血压节律87例,占43.5%;异常血压节律113例,占56.5%,其中非杓型占34.5%,反杓型占20%,超杓型占2%,中青年以正常血压节律为主,老年人以异常血压节律居多,治疗2个月,血压达标率72.5%,有71.68%的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血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强化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检测 时间治疗学 血压昼夜节律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时间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长时间气管切开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吸痰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的吸痰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吸痰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气管切开患者的采用针对性吸痰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吸痰效果,减少并发症对疾病恢复与控制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长时间气管切开 吸痰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臼折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和如何提高疗效。方法对40臼折进行手术切复位内固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大部分在伤后3-10天内手术,前方路人10例,后侧人路22例,前后联合人路8例;单纯后壁骨折采用加压松质骨螺钉固定,对前后联合人路者施以前重建钢板及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40例均获得5~63个月的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并没有缺血性坏死,2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顺利,降低手术风险观察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对术中维持瞳孔散大时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2h散瞳,B组术前1h散瞳,分别测定术中瞳孔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散瞳效果及维持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内障术前1h散瞳可维持术中瞳孔持续散大,满足手术要求。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前散瞳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时间位点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我院门诊收治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门诊常规护理管理,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时间位点管理,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7%(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时间位点管理,可降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时间位点管理可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时间位点管理 门诊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用法用量,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嗜睡清醒时间。材料及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应用小剂量,中等剂量,大剂量,立即静脉推注,随即维持静脉滴注。结果显示总量2.0mg分成0.8mg静推,1.2mg维持静滴疗效最佳。再增加剂量并无显著效果

  • 标签: 纳洛酮 不同用法用量 急性重症酒精中毒嗜睡 清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增加给予时间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相关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0%,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0%和92.0%,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护理是利用人体生理节律和药物特点为依据,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时间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镜检查后缩短禁食时间对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内镜室进行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其中对照组在检查2h后进食,观察组在检查后5~15min后先饮用少量温水,在无咳嗽基础上再进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镜检查后,通过缩短禁食时间,患者发生呛咳、误吸、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禁食时间 胃镜检查 不良反应 患者影响
  • 简介:摘要探讨长期鼻饲的病人聚氨酯胃管在胃内保留的适宜时间,以最大程度减少留置胃管带给病人的痛苦和风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病人愈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聚氨酯胃管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快速反应团队在高危时间的合理运用。方法对2015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在高危时间护理快速反应团队的运用,抢救院内危重病人33例,病人病情稳定后32例转入ICU病房监护。结果33例危重病人经过护理快速反应团队的快速反应以及医疗团队的协作,积极救治,抢救及时未出现护理差错,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未出现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护理 快速反应团队 高危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浅层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恢复情况与就诊时间分析方法记录我院952例角膜异物剔除术术后后遗症与就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就诊时间越晚,则越易留下后遗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中心静脉导管冲管间隔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建立颈内、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100例,统一选择7G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培训护士脉冲式冲管方法,考试合格后开始分组,将监护1床、2床、3床的护士每12h冲管作为对照组,监护4床、5床、6床的护士每8h冲管作为实验组,观察与记录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管例数,导管感染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每12h冲洗中心静脉导管、堵管例数、导管感染例数均大于对照组每8h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结论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感染率有很大关系,冲洗时间影响导管堵管例数、导管感染例数。

  • 标签: 生理盐水 中心静脉导管 冲管间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的最佳时间及其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观察组82例,两组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6h即进行乳房按摩,对照组乳房按摩从产后第2天开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与对照组,且24h内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6h为产后按摩最佳时间,早期为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明显提早初始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按摩 初始泌乳时间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手外伤清创时间和愈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200例,对清创时间8h内和8h以外的两组患者进行愈后跟踪调查,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8h以内组治愈率为94.0%,高于8h以外组治愈率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外伤清创时间在8h内可提高手外伤患者的治愈率,临床上要注意把握时机,积极诊治清创,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 急诊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医院门诊病人就诊时间的分布资料进行分析,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方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结果管理好门诊各项工作,方便病人就诊,缩短就诊时间。结论对提高医院门诊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门诊病人 就诊时间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病人转运和交接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缩短用时的方法,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对急诊科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4月29日收入院的病人进行转运和交接时间实时记录汇总分析。结果合计250人次,转运交接平均用时18.1分钟,其中转运途中用时5.57分钟,与接收科室交接平均用时5.4分钟,耗时最长。讨论急诊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是影响急诊病人转运交接时间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诊病人 院内转运 交接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药对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和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90名患者分为杓型组、非杓型A组和非杓型B组,杓型组30例,早晨600-800服用降压药物,非杓型A组30例,早晨600-800服降压药,B组晚1800-2000服降压药,观察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杓型组24hSBP、24hDBP和dSBP、dDBP均下降,P<0.05,nSBP、nDBP下降不明显,P>0.05。2、非杓型A、B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均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4hSBP、24hDBP、dSBP、Ddbp无明显差异,P>0.05,nSBP、n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晚上服药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53.3%,与晨起服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晚间服用降压药不但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非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 标签: 高血压 给药时间 非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