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口腔护理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院特选取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根据选择护理的不同分为苯扎氯氨组、西吡氯铵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三组分别采用苯扎氯氨、西吡氯铵、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比较三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和口腔护理时间的长短。结果:护理结束后,生理盐水组患者中口腔异味15例,齿间污垢12例,牙菌斑8例,食物碎屑9例,发生VAP8例;苯扎氯氨组患者中口腔异味5例,齿间污垢2例,牙菌斑2例,食物碎屑1例,发生VAP5例;西吡氯铵组患者中口腔异味1例,齿间污垢1例,牙菌斑0例,食物碎屑0例,发生VAP1例,西吡氯铵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苯扎氯氨组与生理盐水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过程中,使用西吡氯铵进行口腔冲洗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的清洁度,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 标签: 口腔护理液 口腔冲洗 口腔清洁度 苯扎氯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配合补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位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8)。参照组单纯补治疗,实验组穴位注射配合补法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92%,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进食时间、正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补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呕吐,可有效改善产妇的呕吐症状,减少产妇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

  • 标签: 穴位注射 补液法 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 ,探讨其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的 1548例宫颈门诊患者来分析,其接受了基细胞学检查,存在异常情况,使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TCT显示 :ASC+AGC 676例 (50.1%);ASC-H112例 (7.2%);LSL 474例 (30.6%);HSL 186例 (12.0%)。宫颈活检为慢性宫颈炎 (37.3%),CINⅠ602例 (38.8%),CINⅡ200例 (12.9%),CINⅢ(含原位癌 )154例 (9.9%,重度不典型增生 140例 ,原位癌 14例 ),宫颈浸润癌 14例 (0.9%)。 结论 宫颈病变在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结果比较一致,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误诊漏诊几率,尽早确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 基细胞学 (TCT);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活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在治疗小儿高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在我院接收的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间的小儿高热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分为两组,并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混悬进行治疗干预,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疗效、用药后体温、症状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表现更为理想(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小(P>0.05)。结论指出,在治疗小儿高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联合对乙酰氨基酚能够快速为患儿降温,且不良反应风险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采用参附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60例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8月,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参附联合治疗组与甲状腺素治疗组,参附联合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与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甲状腺素治疗组单纯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两组各分配患者 3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参附联合治疗组 30例患者总有治疗效率为 96.67%( 29/30),甲状腺素治疗组 30例患者总有治疗效率为 76.67%( 23/30),经对比参附联合治疗组 30例患者的总有治疗效率明显高于甲状腺素治疗组 30例患者,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采用参附注射与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相对于单纯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其疗效更加显著,临床效果确切显著。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参附注射液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效的小儿川崎病(MCLS)治疗方案。方法 对62例MCLS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1,给予常规治疗+丙种蛋白球治疗)与观察组(n=3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资料),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IL-6、VEGF、hs-CRP基线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参附注射用于MCLS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清学指标与炎症指标。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参附注射液 丙种蛋白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治疗的具体效果开展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78例,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组成治疗组与对比组,治疗组的 39例患者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治疗,对比组的 39例患者采取氯霉素滴耳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对比组低, p< 0.05。结论 :临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氯霉素滴耳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枸橼酸钠外抗凝联合低钙透析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5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一般治疗,实验组加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联合低钙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透析效果。结果:实两组透析效果中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透析效果中Ca(2.10±0.31 vs 2.98±0.36)mmol/L、PT(22.29±4.35 vs 45.42±4.31)s及APTT(55.67±12.58 vs 76.51±9.94)s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联合低钙透析通过抑制血液凝血活性和调节钙磷代谢,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和凝血功能产生正面影响。同时也能够降低血管内凝血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枸橼酸钠体外抗凝 低钙透析液 血液透析 透析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黄疸患儿7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采取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黄疸情况,值得于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小儿化食口服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 46 例为研究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n=23 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患儿联合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治疗,就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疗后各组患儿胃脘痛、纳差少食、消化障碍等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患儿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小儿化食口服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小儿化食口服液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在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中对比分析应用不同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共9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足量快速补模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补量少、血压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死亡率、补量少、并发症少、血压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补液方法 院前急救 创伤性休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蜂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方法。样本提取、净化后,经乙腈-水流动相体系洗脱,C18色谱柱分析后,利用三重四级杆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来检测氯霉素,可以用来快速筛查蜂蜜和蜂王浆中的氯霉素残留。

  • 标签: LC-Ms/Ms 蜂蜜 氯霉素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参麦注射联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参考组(n=29)和实验组(n=29)。参考组采用化疗方案,实验组采取参麦注射联合化疗方案,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参麦注射联合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化疗 中晚期恶性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首先概述了高效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和优势。随后,重点讨论了其在食品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方法的建立和优化,样品前处理步骤,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高效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高效、精确地检测各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食品安全 残留农药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牙龈出血应用氯已定含漱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菌斑抑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牙龈出血患儿 54例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8月,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乙酰螺旋霉素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硼砂含漱,观察组给予复方氯已定含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菌斑抑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PLI、 SBI与 GI低于对照组, 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牙龈出血患儿行龈上洁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已定含漱治疗,疗效显著,菌斑抑制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 牙龈出血 氯已定含漱液 菌斑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黄口服联合头孢唑林钠对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2020年的56例患者,这些患者均已被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均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接受头孢唑林钠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头孢唑林钠加银黄口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C、hs-CRP、淋巴白细胞百分比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后,其SCC、hs-CRP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淋巴白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

  • 标签: 银黄口服液 头孢唑林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黄连口服在抑制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对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8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黄连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其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炎 双黄连口服液 作用机制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血必净注射联合氨溴索治疗方案的有效机制。 方法: 研究课题共采纳 70 例重症肺炎合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分析指标,病例纳入期限为 2018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采用数列分布进行随机抽签划分小组,一组纳入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一组纳入联合组,采用血必净注射联合氨溴索治疗。 结果: 联合组患者 CPIS 、 APACHEⅡ 、 MLIS 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联合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假设校验表意义( P<0.05 )。 结论: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血必净注射联合氨溴索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氨溴索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注射(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诊疗的慢性丙肝患者 55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理,将其中 27例患者作为 A组,实施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 28例患者作为 B组,实施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70.37%, 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6.43%,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于 B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 55.55%, 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 32.14%,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虽高于 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中,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段的运用,既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又可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派罗欣 利巴韦林 慢性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