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血体检者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本单位采血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预见性护理。组间对比皮下血肿发生率、体检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73.33%),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6.67%),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采血体检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并使其更加满意。

  • 标签: 血液采集 体检者 皮下血肿 护理对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9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方式,在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后,采用放置2根引流管,加压包扎、负压吸引,引流管1期拔除的传统方法操作。观察组行改良的手术方式,用皮瓣负压塑形替代加压包扎,引流管分2期拔除操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积液发生率和积液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手术的方式,能够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超声诊断皮下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经手术切除病检确诊病情的皮下脂肪瘤患者 84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探头检查,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高频超声对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并确诊病情,检出率达到 100%。皮下脂肪层内经高频超声检查后发现存在高回声、中等回声、低回声以及混合型肿块,肿块大小不规则,边界清晰,其中肿块较小的大多呈现高回声,多发肿块大多数呈现均匀回声,肿块较大的则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呈现不均匀状态,低回声当中可发现存在有线状或者短线状的高回声,皮下脂肪瘤体积极大的一般呈现混合性回声。各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变化,内部查探未发现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或者在周边发现有星点状的血流信号。结论:对浅表组织相关疾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检出率令人满意,具备分辨率高、敏感性突出、操作简便以及经济负担低等优势,可于各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皮下脂肪瘤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皮下脂肪瘤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认为皮下脂肪瘤患者 105例,术前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归纳高频超声对皮下脂肪瘤患者鉴别诊断及引导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所纳入 105例研究患者,有 93例为单发脂肪瘤,脂肪瘤在 3个以上的有 12例,多发脂肪瘤粒数 72枚。肿瘤病灶体积最大为( 6.3×2.8) cm,体积最小为( 0.5×0.3) cm。皮下脂肪瘤有典型超声图像表现。结论:对浅表组织肿块类型疾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分辨率与敏感性,对检查者操作要求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 皮下脂肪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吗啡由护士予皮下注射与静脉自控镇痛(PCA)在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和P两组,每组20例;其中H组患者术后由病房护士每1~2h根据患者痛疼情况给予吗啡皮下注射镇痛;P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PCA(PCIA)方案镇痛。在术后4、8、12、24、48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吗啡需要量、视觉模拟(VAS)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和血压副作用。结果在各时段内吗啡用药的累计量H组病人均高于P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镇痛优良率达90%以上,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呼吸频率和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吗啡在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由护士予皮下注射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用药累计量皮下注射组高于静脉PC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相似。

  • 标签: 吗啡 皮下注射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6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进行皮下自控镇痛,观察组则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通过 VAS及 Ramsay评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VAS、 Ramsay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曲马多 氯胺酮 终末期癌痛 皮下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6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进行皮下自控镇痛,观察组则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通过 VAS及 Ramsay评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VAS、 Ramsay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曲马多 氯胺酮 终末期癌痛 皮下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MGC-803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胃肠安干预后对其相关乏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肠安对MGC-803人胃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BALB/C裸鼠,以人胃癌MGC-803细胞在其皮下注射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并给予相应干预,分别为胃肠安组(胃肠安煎剂0.3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5-Fu1mg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0.9%NaCl溶液0.3ml灌胃,1次/d),干预时间均为8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乏氧相关蛋白包括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赖氨酰氧化酶(LOX)、类赖氨酰氧化酶2(LOXL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胃肠安组裸鼠胃癌组织乏氧相关蛋白HIF-1α、TGF-β1、LOX、LOXL2、CTGF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安能明显降低人胃癌MGC-803裸鼠皮下移植瘤中HIF-1α、TGF-β1、LOX、LOXL2、CTGF的表达,提示胃肠安可能通过下调乏氧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的作用。

  • 标签: 人胃癌细胞 胃肠安 皮下移植瘤 乏氧相关蛋白 裸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糖尿病患者之时采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 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例。前者采用胰岛素泵,后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结果:对比两组的观察指标发现,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效果相仿。而在其他指标方面,观察组都要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