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护理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6月至2022年06月,我院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0例。结果 研究组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护理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后智能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患儿智能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均具积极意义,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运动功能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5例,前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后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脑水肿、肌张力恢复、住院时间、意识状态恢复)、护理效果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短(P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血缺氧性脑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缺氧缺血新生儿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有效率;护理前后的MDI评分(智力发育指数)以及PDI评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DI评分、P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DI评分、PDI评分分别为:(86.43±11.26)分、(84.15±11.36)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72.29±10.03)分、(72.12±1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儿智力发育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情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治疗中采用高压氧治疗护理对患儿疾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缺氧缺血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干预中,应用高压氧治疗护理疗效肯定,其可有效改善患儿发育,具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压氧 护理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的新生儿,包括足月儿30例及早产儿20例,日龄3—15天,以前囟为声窗进行二维超声及大脑中动脉(MCA)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CT或MRI检查进行对照。结果50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新生儿二维超声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异常。足月儿以脑水肿为主,早产儿以白质病变为主。颅脑超声与CT或MRI在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中具有高度吻合性。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可显示新生儿HIE颅内结构及侧脑室变化,二维图像能提示新生儿HIE脑损伤的部位及类型,结合MCA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HIE早期诊断,并对脑损伤的演变过程进行动态观察。

  • 标签: 颅脑超声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5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病中采用早期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与智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收治的缺氧缺血新生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智力与运动功能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MDI与PD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病中采用早期护理能有效加快患儿神经元再生及修复,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发育,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早期护理 运动功能 智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临床治疗指标等。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态度、实际操作技能、护理规范性、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护理后,脑水肿消失时间、意识状态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前的MDI、PDI发育水平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MDI、PDI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的不良症状,循证护理也能保证患儿预后的安全性,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因此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病患儿中应用意义,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50例足月缺氧缺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5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新生儿在出生不同时间点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出生第一天与第三天时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阻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在筛查新生儿缺氧缺血脑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婴幼儿缺氧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接收治疗的68例缺氧缺血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不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高压氧治疗次数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疗效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缺氧缺血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出院,从而减轻患儿的家庭负担。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高压氧治疗 婴幼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12月时段内诊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共 80例,划分为常规组( 40例)和干预组( 4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使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患儿 MDI(智力发育指数)、 PDI(运动发育指数)指数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儿 MDI、 PDI指数较低于干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干预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为 5.00%,常规组为 25.0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早期护理干预既可促进其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还可预防或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可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部 神经系统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HIE)最佳治疗时间窗,为HIE的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5例HIE患儿,根据开始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生后24~72h就诊)和观察组(生后24h内就诊);根据干预时间将观察组分为I组43例(生后6h内)和Ⅱ组40例(生后6~24h);每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完全相同的干预治疗,并于干预治疗前和生后14d分别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于生后6个月做儿心量表测定(DQ)。结果各组患儿干预治疗前NBNA比较I组(43例)为(34.3±1.65)分,Ⅱ组(40例)为(33.9±1.44)分、对照组(42例)为(33.5±1.22)分,I组与Ⅱ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d14NBNA比较I组为(38.1±1.93)分,Ⅱ组为(37.0±1.92)分,对照组为(36.5±1.89)分,I组与Ⅱ组及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组分值虽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00例患儿至半岁时做DQ,DQ值<80分I组(31例)3例(9.68%),I/组(33例)6例(18.18%),对照组(36例)7例(19.44%),I组与对照组及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虽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不同时间干预治疗HIE的预后明显不同,生后2—6h开始治疗的患儿其d30NBNA和半岁DQ值明显优于是6h后开始治疗的患儿;提示HIE的最佳时间窗可能为生后2—6h。

  • 标签: 早期 不同时间窗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52例缺氧缺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上述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各26例患儿。于护理结束后对比护理相关指标、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HI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自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共计50例HIE患儿,依据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A组(25例,常规护理)、B组(25例,上述基础上应用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效果更为显著(P<0.05);护理前NBNA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B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HIE患儿中,可降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促进新生儿机体发育。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袋鼠式护理干预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加以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31%)(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儿后遗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洛酮 神经节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