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实验诊断教学中使用手绘细胞形态结合CBL教学法,观察两者联合方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05月-2023年05月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89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检出率及效能。结果:89例疑似临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金标准”确诊67例,确诊率为75.28%。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异常63例,检查准确度为84.27%(75/89),诊断灵敏度为86.57%(58/67)、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2.06%(58/63)、阴性预测值为47.22%(17/36)。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用于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检出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临床疾病 应用价值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9—12月该院检验科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5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31例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31例对照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异常的标本共计19例,计算假阴性率为4.41%,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共检出形态异常146例,检出阳性率为33.87%;530例观察组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共计175例,假阳性率为33.02%;在对对照组异常血液标本结果分析中发现,19例形态异常的标本主要以白细胞形态异常为主,与其他异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传统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下的缺点,但在血常规检查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可为临床对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形态异常血细胞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0年8月期间400例住院患者,对其进行采血后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将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仪对形态异常血细胞的敏感度100.00%(124/124),特异度为71.01%(196/276),准确率为80.00%(320/400),阳性预测值60.78%(124/204),阴性预测值100.00%(196/196)。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的性能良好,其能够敏感地检测形态异常的血细胞,具有较强的重复性,但不能完全代替镜检。

  • 标签: 形态异常血细胞检测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临床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 100例自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5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通过检查结果研究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和形成该病的原因。结果:从检查结果来看, 100例患者中出现骨髓细胞增生的人数居多并且由于造血系统病变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人数为 73例,与非造血系统病变的患者人数( 27例)差距明显,该项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 0.05)。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检查,可以在前期检查时就能够明确患者骨髓细胞的状态与患病原因,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制定相对应对策,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 造血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切片系统对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微形态学实验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 显微形态学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的价值。方法 在 2019-3至 2020-2期间院内选取 134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分为 2组。对照组分离出来的 134例菌株不做任何处理和检查,形态学组也分离出来 134例菌株,对其进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然后对比各组病人感染程度,以及免疫力下降情况。 结果 形态学组患者中度和重度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形态学组免疫力下降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应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比对患者治疗前后感染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轻度感染率[59.38%(57/96)]明显升高,中度[36.46%(35/96)]、重度感染率[4.16%(4/96)]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96%,高于对照组的92.70%(P<0.05)。结论基于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评估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可帮助医师进行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病情及免疫功能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研究目标是主要针对两组不同的血液样本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采用一般检查血液的仪器进行检查,根据最后结果对比这两种检查方法哪个更好一些。方法:本次主要针对两种不同对于人体中血液进行检查的方法进行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院的血液样本100例,根据血液主要情况,有异常血液、正常血液各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的50例异常血液样本采取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参照组的50例正常血液样本采取一般检查血液的仪器进行检查,并且最后根据两组不同血液样本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方法。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最后分别对比检查前与检查后的正常血液样本与异常血液样本的最后检查出来的异常细胞进行分析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对于正常血液样本的检查结果要好于参照组对于异常血液样本的检查结果,因此我们认为采纳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排除不好的隐患,更好发现身体疾病问题,并及早的得到治疗。结论:采纳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对血液细胞有问题的患者能更早的发现身体问题,得到更大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痊愈,此方法值得推行使用。

  • 标签: 形态学检查,血液细胞,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风湿免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回顾分析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风湿免疫病血象变化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不同患者红系、骨髓粒系、巨核系细胞出现异常改变,包括浆液出现颗粒变化、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细胞中毒、红系病态改变,且以浆液出现颗粒变化为主;巨核系统未见明显改变占到 96.87%。结论:风湿免疫病伴随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多角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辅助诊断,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风湿免疫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包含的疾病较多,如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 [1]。西医学中将能够对人体关节、骨骼、肌肉、关节周围软组织等产生侵犯,并有疼痛表现疾病通常为风湿免疫疾病 [2]。本文对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予以分析,探讨其对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患者依据风湿免疫病诊断标准及国内专家共识确诊,包括男性 36例、女性 28例,年龄: 22-65岁、平均年龄( 41.56±3.81)岁,疾病类型:类风湿患者 24例、红斑狼疮患者 20例、强直性脊柱 14例、痛风患者 6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相关资料均有记录,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仪器为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为 BC-6800,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 2ml静脉血液,将血样与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混合,按照仪器操作检查不同人员血常规,评价不同人员血常规是否存在异常。根据《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中的规范操作方法完成不同人员外周血、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血象检查结果,按照外周血、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完成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由 2名工作经验超过 5年的人员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 1)患者血象变化特点;( 2)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 3)白细胞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1.4评价标准 血常规参考值:白细胞 4~ 10×109/L;红细胞:女性: 3.8~ 5.1×1012/L,男性: 4.3~ 5.8×1012/L;血红蛋白:女性: 115~ 150g/L,男性: 130~ 175g/L;血小板 100~ 300×109/L。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血象变化特点分析 风湿免疫病血象变化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以贫血为主,数据见表 1。 表 1 患者血象变化特点分析( ±s, n=64) 血象 例数 血象 例数 贫血 50( 78.12) 三系正常 3( 4.68) 白细胞减少 10( 15.63) 一系变化 26( 40.63) 白细胞增加 19( 29.68) 二系变化 24( 37.50) 血小板减少 7( 10.93) 三系变化 8( 12.50) 血小板增加 8( 12.50) 2.2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 64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经骨髓形态分析, 41例骨髓增生活跃( 64.06%), 23例增生明显活跃( 35.93%)。骨髓粒系细胞:粒系胞体大小正常的有 48例( 75.00%),胞浆中颗粒异常的有 32例( 50.00%),颗粒存在中毒表现有 8例( 12.50%),胞核轻度病态改变 16例( 25.00%)。骨髓红系细胞:无异常的有 41例( 64.06%),裂片红细胞有 7例( 10.93%),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 9例( 14.06%),轻度病态改变 6例( 9.38%)。 2.3白细胞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粒系小于白细胞升高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 2 白细胞异常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 ±s) 组别 n 骨髓粒系( %) 白细胞减少 10 52.78(6.19 白细胞升高 19 64.50(2.67 t / 5.670 P / 0.000 3、讨论 现代研究指出风湿免疫病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异常免疫产生抗体,并对多个组织产生侵犯 [3]。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是进行规范治疗的前提,结合当前临床文献报道,风湿免疫病发病且处于活动期会伴随一系或者多系血液学改变 [4]。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风湿免疫疾病可引起患者血象表现出贫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出现异常,其中 78.12%为贫血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异常改变所占比例较少,也就是说贫血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血象表现。分析是因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炎症因子明显,对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作用,并影响正常的铁代谢,使得患者出现贫血。 从骨髓形态学改变角度分析, 64.06%骨髓增生活跃, 75.00%粒系胞体大小正常,提示大多数患者粒系胞体未出现异常;异常可表现为中毒、胞核轻度病态改变等。骨髓红系细胞 64.06%无异常,骨髓巨核细胞 96.87%未见异常。白细胞升高患者其骨髓粒系所占比例较白细胞减少者更高。同王娟等文献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5]。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病伴随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多角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辅助诊断,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志宇 .健康教育在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6(19):106-108. [2]武玉琴 .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8,5(34):68-69. [3]马祝悦 ,姚瑶 ,朱怀军 ,等 .他克莫司治疗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液系统异常 57例 [J].医药导报 ,2018,37(04):456-460. [4]万琦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观察 [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2):325-326. [5]王娟 ,吕娟 ,宗红 ,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J].中国病案 ,2019,20(12):95-9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腰椎小关节的形态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关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疾病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到对照组内,两组研讨对象均接受CT方式扫描,对比研讨两组研讨对象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腰椎I5/S1、L4/5、L3/4节段指数状况,包含小关节横径、小关节角、不对称占比度等,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烈性腰椎滑脱疾病者的腰椎小关节稍微偏至冠状位面,减低小关节横径,增大接触面积,此为此疾病发病因素之一,不对称性小关节对疾病发展有加速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本文将基于医院作为高校附属医院的实际,结合医院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探讨医院在互联网+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附属医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路径。

  • 标签: 意识形态,互联网+,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统计并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2-6至2022-12月时间段内,56例感染性疾病病人纳入样本,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对比组病人采取常规流程检查,创新组则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间病人检查干预效果。结果:组间病人临床恢复指标统计显示,创新组时间较对比组大幅度缩短,数据相差较大(P

  • 标签: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混合染色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检验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80例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患者,检验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对纳入患者均开展姬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法、混合染色法检验,比较三种检验技术的染色效果评分;并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三种检验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混合法染色效果评分高于姬氏法、瑞氏法(P<0.05)。混合法检验灵敏度、检验准确性高于姬氏法、瑞氏法(P<0.05)。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混合染色法应用效果理想,染色质量高,能够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混合染色法 姬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 染色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对于诊断子宫脱垂方面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下检测肛提肌形态的效能。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的子宫脱垂患者共计100例命名为实验组,同时健康女性命名为对照组共计6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经会阴三维超声下检测肛提肌形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超声形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以及左右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以及左右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病理检查确认,经会阴三维超声下检测肛提肌形态的准确度为80.36%(90/112)、特异度为74.19% (46/62)、灵敏度为88.00% (44/50)。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在子宫脱垂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经会阴三维超声 诊断效能 子宫脱垂 肛提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