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监测烟台口岸淡色库蚊携带黄病毒情况。方法在烟台口岸采集淡色库蚊,用RT-PCR方法检测库蚊黄病毒,采用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距离计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病毒的基因型。结果从烟台口岸90组淡色库蚊中的1组,扩增到库蚊黄病毒核酸,序列分析证实为库蚊黄病毒。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分离自山东东明的病毒株(JQ518484.1)遗传关系最近,相似度达98%。该病毒分型为基因I型。结论烟台口岸淡色库蚊中检测到库蚊黄病毒,应加强蚊虫携带病原体的监测。

  • 标签: 烟台 淡色库蚊 库蚊黄病毒 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敏原检测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儿科患者100的资料进行分析,均给予过敏原检测后,评估检测结果。结果100例患者均确定致病过敏原,从根本上减少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性因素。结论临床给予儿科患者过敏原检测作用突出,可明确过敏原,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过敏原检测 儿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的效果。方法选择BECKMAN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检测93名健康者、74例为前列腺增生、1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FPSA、FPSA/TPS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水平较高,且前列腺增生组TPSA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FPSA水平较高(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在4~10ng/ml时,TPSA含量的对比(P>0.05)。结论TPSA、FPSA、FPSA/TPSA联合检测,可使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实现早诊断与治疗的目标。

  • 标签: TPSA FPSA FPSA/TPS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作为对比实验观察组(B1组);同期选择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作为对比实验对照组1(B2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比实验对照组2(B3组);对于三组研究对象于临床均开展血常规检测。通过对比最终检测结果以突出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几方面,B1组、B2组以及B3组研究对象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实施血常规检查,针对其同地中海贫血疾病之间可以进行有效鉴别,最终为缺铁性贫血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做出保证。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缺铁性贫血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80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和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组相比,临产孕妇组的P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结果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时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对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保护母婴安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晚期 凝血功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糖尿病的诊断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糖尿病确诊患者40例为实验组,及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及HbAlc,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HbAlc与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临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诊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1例疑似登革热病例样本中登革病毒NS1抗原,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中黄热病、登革热与寨卡等几种病毒的核酸。结果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阴性,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该病例样本中登革热与寨卡病毒核酸阴性,黄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该病例为全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实验室确诊病例。

  • 标签: 首例 输入性病例 黄热病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临床分离出来的病菌在药性检验的方面的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这样也就使得临床用药有了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了2004年4月—2015年4月A市某区13所医院分离出来的致病菌当作研究的对象,采用纸片琼脂扩散的方法对其药敏性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同时还要使用专业的软件对该研究当中所有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收集到的致病菌一共有4020株,在这些致病菌当中,888株是格兰阳性球菌,3132株是革兰阴性球菌,其中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相对不是很好。结论我国的临床病菌耐药性在不断的提高,医院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活动,这样也就使得抗菌药物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 标签: 内科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例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76例贫血患者中,包括38例缺铁性贫血者及38例地中海贫血者,分别设为缺铁性贫血组及地中海贫血组。对这三组对象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三组对象Hb(血清血红蛋白)含量、RBC(血清红细胞)含量、MCV(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B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H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地中海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M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MCV水平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证明此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诊断 血常规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依据国家医药卫生标准YY0607-2007"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输出特性。方法:解读"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及"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测量"标准,并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进行多次检测,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出此类产品输出特性的特点。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检测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理清检测条件,明确检测内容,提出合理的检测顺序;结合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特点,从检测实际出发,使标准的条款操作更为合理。结论: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检测的研究,使输出特性的检测简便易行,并能够避免误检和漏检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输出特性 检测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的四种检测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中心自愿咨询门诊梅毒患者的血标本10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ACONSYP)、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先进行TP-ELISA初筛检测的10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四种方法均为阳性者94例,其中TPPA阳性98例,TRUST阳性94例,ACONSYP阳性96例。而在120例非梅毒对照组中,经TP-ELISA检测阴性例数为114例,特异性为95%。结论四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提高梅毒检出率,对于TP-ELISA阳性标本,要做TRUST和TPPA复检。

  • 标签: 梅毒 检测 对比
  • 简介:摘要尿分析仪为尿液检验向自动化迈进一步,也提高了定性和半定量结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我们所用的迪瑞公司生产的HT-150尿分析仪和试纸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为所用仪器应掌握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及解决的方法。只有样才能达到测定结果准确,以便发挥仪器应有的效能。现就干化学10项检测结果浅谈一下影响因素。

  • 标签: 干化学法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方法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体系,是确保社会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食品生产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为社会民众的饮食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结论为了有效的应对社会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国家除了应该加强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约束之外,还应该逐步的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为民众的饮食健康安全提供保障。本文重点探讨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相应的对策。

  • 标签: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运行现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胃癌的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胃癌的早期诊断措施有病理学、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测三大类,比较而言,血清学方法更适于普查。在血清学检查中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肿瘤标志物检测。但现在仍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特异性很强。近年来,C反应蛋白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得到关注,尤其是各种生化指标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有可能更准确的对胃癌预后进行评估。

  • 标签: C反应蛋白 胃癌 CA199 CEA CA72 幽门螺杆菌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期子宫下段厚度,结合其妊娠结局,探讨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变化对临床预测子宫破裂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的意义

  • 标签: 超声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监测督导的效果。方法某院2015年各季度采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共检测1294份标本,合格率为62.7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从第一季度的54.35%、50.30%和60.26%,提高至第四季度的76.42%、64.80%和79.52%,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对应的相对光单位值(RLU)中位数分别为20.00、85.00和35.00。结论ATP荧光检测法用于现场督导,作为评价清洁效果的手段,可以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 标签: ATP荧光检测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现场监测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漫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本文研究血清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以及铝碳酸镁的治疗方法,血清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非常有效,铝碳酸镁的治疗方法也是非常的有效。结论,检测血清PG及PGR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如有异常,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指导治疗。铝碳酸镁治疗慢性姜缩性胃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检测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检测血清中抗SSA/Ro抗体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希望为临床选择检测该抗体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用不同品牌的检测试剂,以ELISA法和IB法同时检测我院收集的100例待检血清中抗SSA/Ro抗体,然后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一,用欧州诊断公司的ELISA方法检测100例血清,其中阳性标本52例,阴性标本48例。同时分别用欧蒙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欧蒙)的产品和北京和杰创新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和杰创新)的产品做IB检测,结果欧蒙产品检出阳性标本60例,阴性标本40例,和杰创新的产品检测出阳性标本42例,阴性标本58例;二,用欧蒙公司的ELISA方法检测89例标本,其中阳性标本40例,阴性标本49例,同时分别作欧蒙公司及和杰创新公司IB方法的检测,欧蒙公司的产品检测出阳性标本53例,阴性标本36例,而北京和杰创新公司的产品检测出阳性标本36例,阴性标本53例。结论在检测方法上ELISA法的灵敏度要高于IB法。但与ELISA法相比,IB法在阳性检出率和假阳性方面都可以满足国内临床检测要求。虽然本文中所用的两个品牌IB检测试剂盒在阳性检出率和假阳性方面稍有差异,但都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各有千秋。

  • 标签: 抗SSA/Ro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来自医院重症监护室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和来自医院住院病房的50例局部细菌感患者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收集20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40例全身细菌性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20例健康对照组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50例局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细菌感染或全身性细菌感染,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全身性细菌感染 局部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