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对能源行业而言,页岩气藏已成为最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不过由于页岩本身很复杂,再加上到目前为止页岩气井的生产历史都还较短,使得对这类气藏产量的预测很困难,这一问题在页岩气井生产的早期尤其明显。为了能用于页岩气藏的储量估算和产量预测,我们对阿普斯双曲线方程进行了修改。尽管阿普斯方程因其简便和易操作而在大多数情形下用起来很便捷,但这种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其假设条件是边界主导的流动(boundary-dominatedflow),而且井底流动压力、泄油面积、渗透率和表皮因子都是常数]。通过利用产量不稳定分析(RTA)理论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解析模型,用于页岩气藏的产量和采收率的预测。由于基于RAT的模型不会受到阿普斯方程法的很多假设条件的限制,相较于利用修改后的阿普斯双曲线方程得到的产量递减曲线而言,这些模型得到的结果更精确。本文介绍了一个实用的RTA操作流程,用来确定发育多裂缝的水平页岩气井的关键生产动态参数。这是一种确定性的方法,可用于页岩气井长期生产动态的预测。该方法较阿普斯方程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经营策略下进行产量预测。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对不同完井设计方案和作业情景(如压缩装置安装延迟)下的生产和经济影响进行研究。我们利用马塞勒斯页岩区带150多口井的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预测结果与利用递减分析和油藏模拟得到的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本文还介绍了这种方法在马塞勒斯页岩区带的应用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来说明其工作流程和结果。

  • 标签: 产量预测 生产动态 稳定分析法 页岩 利用 双曲线方程
  • 简介:英国Fife油田位于苏格兰海域。1995年开始采油,预计该油田的开采期为4年,原油储量为54万m^3。油田初期产量高,并且与油田开发方案指标相符。可是投产不久就开始产水,并且在早期开发井中含水率持续上升。为了扼制这种被动局面,开始实施了一项加强油田地下研究工作的计划,补钻了一口关键水平井,使油田在采出620万m^3原油之后日产油量由1193m^3回升到2873m^3,增产的原油占目前全油田日产油量的57%,效果显著。

  • 标签: 补钻充井 水平井 老油田 生产潜力 油田开采 含水率
  • 简介:雨果顿(Hugoton)气田位于得克萨斯州潘汉德尔(Panhandle)地区,是美国本土48州最大的生产气田之一。这些浅气藏己经用空气钻井技术钻的垂直井或用常规过平衡技术钻的长距离水平井进行开采。因地层压力低(处于600psi范围内)。衰竭是主要问题。采用过平衡钻井技术钻的井并未显现出一致的生产趋势。地层压力低也造成钻井期间严重的井漏问题,结果造成地层损害和产能下降。另一个挑战性问题是产层和水层靠得很近,排除了选用压裂作为增产措施。以前采用垂直欠平衡法钻的那些井,由于受水平渗透率(kh)的限制,结果对生产能力并未产生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作业者仍决定采用欠平衡钻井完成三口水平井,作为典型例子研究以便对其效果作最后评价。与那些采用常规技术的井对比,上述三口井均取得了成功而且产量获得了很大提高。考虑到钻井的低成本环境,取得的成果意义更大,因该区用常规技术一般只能带来边际经济效益。详细的井设计和欠平衡模式应考虑其地质问题、气藏衰竭问题和靠近水层的问题。另就用欠平衡水平钻井比常规技术钻井完井的产量增加300~400%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

  • 标签: 欠平衡水平钻井 雨果顿气田 生产能力 气藏描述 战略规划 井身结构
  • 简介:文中利用4个不同类型页岩气藏中17口页岩气井的实际生产数据评价了3个页岩气生产模型。非常规天然气藏的产量在持续增长。虽然已有文献公开介绍过很多页岩气生产模型,但在实践中很难确定哪一种模型更适合于预测页岩气产量。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3个模型,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对其进行了评价。这些生产数据来自巴奈特页岩、伍德福德页岩、费耶特韦尔页岩和海因斯韦尔页岩的17口页岩气井。在这17口页岩气井中,既有干气井也有湿气井,它们的生产历史都在3—8年之间,最高月度产量介于15~160百万立方英尺之间。这17口井中有14口水平井和3口直井。本次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页岩气模型的筛选。

  • 标签: 动态模型 生产模型 数据评价 页岩气 气藏开采 利用
  • 简介:该系统采用WWW、ASP、HTML技术完成图幅相关数据部分的网上浏览,支持系统运行的数据库采用目前通用的ORACLE数据库,数据处理是应用DELPHI7.0语言。实现对注水管网WEB图幅中注水井单井动静态数据、井史、综合记录、注水井干线、干线切断、支线及支线阀、注水站等信息的网上查询,实现了对电力系统WEB生产指挥图中配电线路、电机、

  • 标签: 注水系统 信息管理 系统生产 网上查询 电力系统 ORACLE数据库
  • 简介:众所周知,难以用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资料准确预测渗透率。在哈萨克斯坦西部的Tengiz油田是一个巨型碳酸盐岩储集层,最近研究出一种根据生产测井(PLT)的流量计算视渗透率(APERM)的方法。将这个流量刻度的视渗透率综合到静态地质地层模型,最佳地解决了如何将动态PLT资料最佳地综合到一个储集层模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最近,使用APERM建立的一个储集层模型极大地改进了早先那些只用基于静态测井资料的渗透率变换构成的地层模型。常规测井资料的渗透率变换被设计用于描述基岩渗透率,而不是描述由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常见的裂缝和孔洞孔隙产生的超量渗透率。APERM方法用于准确描述总渗透率(基岩+超量)和用质量差的测井资料或有限的测井资料识别老井中不准确的渗透率预测。在新打的井中,由于有现代测井资料,基于测井资料的渗透率预测会更准确,但由静态测井资料的连续取值识别和渗透率的定量评价仍成问题。用已知的流动压力、静态压力、井性质、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通过求解达西定律计算一个层段的视渗透率。该方法虽做出几个简化假设,但产生的误差都是次要的,该方法对使用基于常规静态测井资料的变换渗透率有所提高。该方法因能够用多流量PLT求解粗粒地层压力而有所增强,使用这些压力作为求解渗透率的输入值。然后,将由PLT得到的视渗透率作为一个基准来调整使用一个可变的乘数由静态测井资料推导的变换渗透率。这种方法具有保存电缆测井原始精细刻度不均匀的优点,同时对它们的大小进行校正。未来的计划将研究APERM和岩石类型之间的对应性和用裸眼井测井资料的统计变换。基于测井资料的变换可被用于没有PLT资料的井或井段,提高储集层模型中渗透率的精度。

  • 标签: 生产测井 流量 视渗透率 表皮因子 静态模型
  • 简介:发轫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科学技术革命。它以无比强劲的冲击力、扩散力和渗透力,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改变了世界。随着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进入了以“信息”为显著特征的信息时代。文章分析了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地总结了胜利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络应用系统的主要成果。根据前期发展及面临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 标签: 油田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 先进生产力 基础建设 制度建设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
  • 简介:1AAPG会员与石油勘探生产行业的活力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地学家协会,其会员组成是能源工业专业地学人才状况的晴雨表。地学领域的人员组成正在发生许多明显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对研究油气勘探生产组织的未来十分关键。

  • 标签: 生产组织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 年会
  • 简介:阿帕拉契亚盆地北部煤层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30年代,SanJuan盆地煤层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50年代早期。但是直到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当美国矿藏办公室、美国能源部、天然气研究院和油气开发公司一起致力于利用垂直井对煤层气进行工业开发的研究时,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煤层气的储量和重大经济价值。在19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得到发展,一部分原因归于非传统燃料税贷。到2000年,煤层气的储量(15.7tcf[0.44Tm^3])占美国干气总储量的8.8%,年度产量(1.38tcf[40Gm^3])占美国干气年度总产量的9.2%。从1989年到2000年,美国煤层气累积产量为9.63tcf(272Gm^3)。如今,美国有约十多个盆地在开发煤层气,煤层气的勘探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煤层气层是包含热成因气体、经运移的热成因气体、生物成因气体或混合成因气体的自源储层。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贮存于煤质基岩的微孔隙中,其次以自由气体或溶于水的溶解气的形式储存于微孔隙和裂缝中。控制煤层气的资源量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参数是热成熟度、显微组分、气体含量、煤层厚度、裂缝密度、地层应力、渗透率、埋藏历史和水文环境。在美国和世界上的各个正在生产中的油田的这些参数变化很大。在2000年,SanJuan盆地的煤层气产量占美国煤层气产量的80%以上。该盆地蕴含了一个大型的煤层气远景带Fruitland油气通路,至今已产出超过7tcf(0.2Tm^3)的煤层。Fruitland与在PowderRiver盆地中的FortUnion煤层气远景带的煤层气系统及其关键因素有所不同。FortUnion远景带是美国开发最迅速的远景带之一,它的煤层气产量从1997年14bcf(0.4Gm^3)提高到2000年的147.3bcf(4.1Gm^3),占美国煤层气总产量的10.7%。到2000年为止,远景带的年平均产量为244.7bcf(6.9Gm^3)

  • 标签: 煤层气 裂缝 劈理结构 油藏描述 地层应力 储量
  • 简介:1根据三维地震检测的气烟囱体积评价远景构造的风险全球大多数产油气的第三系盆地都以垂向油气运移为主。在地震记录上,这种垂向油气运移带通常直接表现为垂向不规则的低能量反射带,也就是所谓的“气烟囱”。观察发现,这些气烟囱经常与生产油气田或干井有一定联系。但除了个别例子,还没有为确定这些气烟囱与油气充注和封盖层风险的关系而开展系统研究。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生产 论文摘要 创新技术
  • 简介: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很强,渗透率极低,而且使用水平井开发时井眼轨迹复杂同时还需进行水力压裂,因而用传统模拟方法进行生产动态预测和开发优化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适用于致密砂岩气藏的数据驱动的预测工具.该预测工具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这种神经网络可以作为物理驱动的模拟方法(即数值模拟模型)的有力补充.本文所设计的工具用于在已知初始条件、作业参数、油藏/水力压裂特征等参数的情况下代替数值模型预测水平井动态本文的预测工具以数据驱动的模型为基础,用10年累计天然气产量数据对其进行了盲测,结果表明误差只有3.2%。另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以便于工程师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该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在极短时间内得到某个油藏的可视化动态评价结果。以WillianlsFork组为例,通过评价不同井设计方案下的生产动态,并结合由蒙特卡洛模拟给出的不确定性,对该工具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工具可以在合理的准确度范围内快速地获得水平井生产动态的P10、P50和P90估算值.

  • 标签: 生产动态预测 致密砂岩气藏 预测工具 压裂水平井 数据驱动 水力压裂
  • 简介:苏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部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区块。针对该合作区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规模小、单井产量低等问题,探索并完善了合作区工厂化作业模式。工厂化作业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作业成本,其显著特点是大井丛丛式井组开发模式,一个井丛通常由多口气井组成,井丛各单井共用井场和集气管线。为了评价井丛生产系统各部分优劣并保证气井合理生产,应用节点系统分析理论,把井丛各流动过程视为完整的生产系统,井丛汇点设置为解节点,以单井的井底流入动态为基础,运用多相管流、井下节流理论预测井口流入动态,最终确定井丛生产系统的压力和产量。苏南合作区井丛的生产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单井动态与实际生产较为吻合,所建立的井丛生产系统分析方法合理可靠,适用于苏南合作区的井丛生产系统分析。通过优化单井配产,可以消除目前集气管线的生产瓶颈;通过控制气井产量和压差,有利于控制气井出砂和保证平稳生产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工厂化作业 井丛 井下节流 节点
  • 简介:历史拟合的油藏动态通常是指调整地质和岩石一流体流动特性参数,直到得出的实际观察特性曲线与模型特性曲线之间达到满意的拟合为止。特性参数调整必然是指用一种反复试算近似法。不管在任何研究中使用近似法,我们以观察数据的完整性为先决条件。令人遗憾的是,当感兴趣的主要流体是原油时,天然气和水的测量不会有预期的精确度。例如当把天然气作为火炬燃烧时,计量的质量受到损失。在某些作业中,为了确定采出液流中的含水量,井口附近少量三相混合样品的排放成为唯一的根据。这些作法往往引起在报导的所有三相数据中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试图探索在拟合尼日利亚海上梅伦(Meren)油田30年动态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结果表明.受到井筒机械问题影响的生产数据能够用双对数型曲线诊断。此外,这项工程表明,从井口样品中了解含水率是易于产生误差的,并且用井筒流量校正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动态预测中很大不确定性。鉴定各种疑难问题有助于避免风险,导致通过产生动态作为证明的成功补充井。

  • 标签: 生产数据 定性研究 拟合法 油田用 特性曲线
  • 简介:沃腾堡(Wattenberg)气田的气藏为连续性气藏。在下白垩统Muddy(J)砂岩中所估算的天然气最终采出量为1.27tcf(万亿立方英尺)。在未来30年中,平均天然气资源量将增加1.09tcf,主要通过加密钻井来开采更多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和采出由于地质分隔作用所分隔的那些地区的天然气来实现这一目标。Wattenberg气田Muddy(J砂岩产气量大,具有以下特征:(1)天然气产于FoltCollins组三角洲前缘和近滨海相砂岩中渗透率最高和厚度最大的层段;(2)Horsetooth组河谷充填的河道砂岩范围较小;(3)把并中所测量的温度与0.9%和大于0.9%的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结合起来可对大量的热异常进行解释;(4)紧靠Mowry、Graneros和ShullCreek页岩边界是油气烃源岩和储层封闭层;(5)在气田地区,Lateyette和Longmont右旋扭断层带(WFZs)之间是以次生断层作为通道的。产气量最大部位的轴线与盆地轴线平行,其方向为北东25~35°。沿横切Wattenberg气田的5条右旋扭断层带重复运动使丹佛盆地的轴线偏移到东北方向并影响了储层和封闭层的沉积和侵蚀样式。与丹佛盆地其他地区相比,Wattenberg气田内的热成熟度是异常的高。Wattenberg气田的热异常可能是由于岩浆侵入时流体沿断层向上运移所致。气田内异常高热流区与气油比的增高和变化有关。

  • 标签: 科罗拉多州丹佛盆地 砂岩连续性气田 含油气系统 生产特性 烃源岩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