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层的产能,注水效果及石油采收率。对濮城油田沙一段的非均质性从内、间、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该区的非均质程度以严重非均质型为主,内夹层多,间非均质性强,间隔层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油田开发以内矛盾为主,所以研究内非均质特征能为揭示砂体展布及合理划分开发单元,选择注采系统,为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二、三次采油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 标签: 沙一段 储层 非均质性 濮城油田
  • 简介:在野外地质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了干柴沟组发育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及风暴沉积等几种沉积相类型.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强调了三角洲相前缘、扇三角洲相前缘、滨浅湖滩坝、湖底扇以及碳酸盐岩沉积是西部地区干柴沟组有利的储集岩相带.根据生油岩及储油岩叠置组合关系,指出阿尔金山前地区、跃进-东柴山地区、大风山地区是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干柴沟组 沉积相 储集层
  • 简介: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对该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影响的因素等分析表明,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一三角洲及湖泊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主要表现为低孔一低渗、特低孔一特低渗,集孔隙空间为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裂缝一孔隙型是主要的集类型;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 标签: 储层 须家河组 沉积相 普光地区
  • 简介: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近年来成像测井资料在该区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为识别火山岩岩性和火山岩裂缝特征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该区火山岩成像测井资料的深入分析,可确定该区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玄武岩,火山岩裂缝包含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斜交裂缝、水平裂缝和网状裂缝等5种构造裂缝类型.

  • 标签: 车排子地区 成像测井 火山岩 储层
  • 简介:问题是制约深层天然气勘探获得突破的主要问题之一。深部优质孔隙成因和保存机理、次生孔隙发育带研究很薄弱,集性质控制因素研究程度不够,难于进行有利分布的预测。研究以储层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宏观研究和盆地沉积史及热史研究成果,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下白垩统登娄库组的砂岩中碎屑岩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集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碎屑岩 储层 孔隙 下白垩统 松辽盆地
  • 简介:留58潜山蓟县系雾迷山组油藏为块状裂缝性灰岩油藏,空间类型包括了原生孔隙,溶蚀孔隙,以及裂缝等类型。潜山物性的分布特点表现为纵向上的分层发育和横向上的分带发育。综合本区测井解释及岩心观察认为,影响潜山发育的因素包括岩性,纵向上不同段与内幕隔层的配置关系,以及平面上发育带是否处于潜山构造顶部或断层破碎带等。通过对留58潜山非均质性特征的研究,总结了该区发育规律,为后期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雾迷山组储层 非均质性 留58潜山 华北油田
  • 简介:在区域露头裂缝调查取得宏观裂缝整体认识基础上,通过岩心裂缝观察、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及镜下资料等,对吴起地区长6油藏不同规模、不同成因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发育构造缝、成岩缝。构造缝多为高角度缝、近垂直缝,裂缝倾角为61°-84°,平均81°,裂缝充填程度差。此外,该油藏还普遍发育层理缝及成岩微破裂缝。结合实测地应力及人工裂缝动态监测资料,认为长6人工裂缝扩展方向为NE向,并与天然裂缝组成裂缝系统,控制着超低渗的注水开发效果。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超低渗 构造缝 裂缝系统 延长组
  • 简介: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以湖相沉积为主,岩石类型多,主要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粘土矿物类型有伊/蒙混、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绿/蒙混,以伊/蒙混为主,缺乏蒙皂石.粘土矿物分布模式为不正常转化型.物性差,平均孔隙度为2.1%~9.7%,渗透率一般小于0.05×10-3μm2.孔隙类型有原生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以溶蚀孔隙、晶间溶孔为主.芦草沟组具有强水敏、强速敏、强土酸敏、中等盐酸敏和中等盐敏特征.敏感性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

  • 标签: 芦草沟组 二叠系 湖相沉积 岩石类型 碎屑岩 火山岩
  • 简介:塔中南部台缘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主要发育台缘滩和台缘礁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及沿缝合线溶蚀作用形成的扩溶缝和溶洞。通过岩心、测井、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认为主要受沉积相、同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叠加控制。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是形成主要因素,主要受序界面和高频序控制。埋藏溶蚀作用主要由缝合线扩溶作用控制,构造裂缝改善了集性能,为埋藏溶蚀作用及新孔隙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台缘礁 台缘滩 同生溶蚀 埋藏溶蚀
  • 简介:为了定量评价可动油饱和度及渗流能力,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40块岩心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定量测试.研究表明。丘陵油田低渗透可动油饱和度值的分布范围是4.8%-56.7%,平均值为33.4%.可动油饱和度高低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各类可动油饱和度差异较大,沉积微相及物性决定了可动油饱和度和渗流能力的大小.

  • 标签: 核磁共振 可动油测试 渗流能力 丘陵油田
  • 简介: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长6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具有低孔、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为主,长石、岩屑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和小孔是油气的主要集空间,细喉、微细喉、微喉是长6的基本渗流通道。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郑庄长6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影响最大。

  • 标签: 长6储层 孔隙结构 铸体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岩石学、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8口井的薄片鉴定观察、压汞资料、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了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确定了它们的成岩作用阶段,分析了它们对物性的影响.其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溶缝、颗粒内裂隙、晶间微孔等.

  • 标签: 中侏罗统 成岩作用 台北凹陷 碎屑岩储层 地台 吐哈盆地
  • 简介: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在研究中根据实验得出的孔隙结构参数用来表征孔隙结构的优劣程度,便于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应用“’。通过对合水地区长8的研究认为,长8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为近源沉积体系,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油组内不同小的物性存在着差异,相比之下,长8。小物性最好,含油面积较大,长8z小物性较差,局部发育含油富集区。

  • 标签: 长8储层 岩石学特征 孔隙结构 合水地区
  • 简介: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发育,苏里格气田东三区砂岩较为致密,对盒8-山1段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岩芯观察、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东三区盒8-山1段的成岩作用,以及其对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出结论,目的段压实、交代、溶蚀、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物性影响较大。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 简介:川西及邻区蓬莱镇组厚950~1600m余,属侏罗纪湖盆萎缩期的沉积。据序界面及最大水进面联合标定,划分出两套沉积序。通过沉积基准面旋回分析,论述了蓬莱镇组沉积相类型及时空展布特征,预测了有利相带,并对有利油气富集区块进行了划分。

  • 标签: 蓬莱镇组 层序 有利相带 油气富集区块
  • 简介:川西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是区内寻找大中型气田的重要目标.而须家河组纵横向变化很大,非均质性极强.通过对须家河组沉积相的研究,从区域上掌握地区沉积环境和砂体展布特点,重点解剖邛西构造须家河组二段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建立地球物理模型,开展以须家河组二段为主的预测技术攻关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优选钻探目标,终于获得高产天然气流.

  • 标签: 油气勘探 气藏 储层 预测 邛崃西部地区
  • 简介:新疆巴什托—亚松迪地区是塔西南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是其主要油气。碳酸盐岩具有多类型及其空间分布非均质性特点。为了总体认识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特征,通过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岩石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集空间类型及其集性能与分布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以石炭系上统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发育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其集性能最好,是研究区的主要油气产

  • 标签: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岩石类型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储集性能
  • 简介: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集性能.通过研究物性与岩性、类型的关系,总结出火山岩主要控制因素.结合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火山岩的综合评价.根据凸起火山岩平面展布特征,为本区该类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火山岩 储集层 特征 评价
  • 简介:的微观特征入手,通过对岩石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群苦恰克地区东河塘组下段为一套临滨-前滨相砂岩,以细粒石英砂岩、极细.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高,集空间组合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为主.孔隙度一般为4%-14%,平均7.92%,渗透率一般小于0.110^3-1.0×10^-3μm^2,平均为2.41×10^-3μm^2,总体属于Ⅳ-Ⅲ类,但在局部井区(群6、群4)存在相对优质的Ⅱ类.成岩压实、胶结作用是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减孔一般19%-25%,平均达22.3%.胶结减孔量达3%-6%,致密胶结段可达9%-13%.相对优质的发育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其中刚性石英碎屑颗粒(70%-94%)的抗压实作用是基础.早期烃类流体注入及中弱程度的胶结作用是重要因素,粘土矿物薄膜的发育是关键.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群苦恰克 泥盆系 东河塘组 储层 控制因素
  • 简介: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嘉二1—嘉一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粉晶白云岩。有利为裂缝-孔隙型,并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有利的发育须要构造裂缝的连通。宝元构造为嘉二1~嘉一有利发育的最有利区,旺隆构造为嘉二1~嘉一有利发育的次有利区,太和构造为嘉二1~嘉一有利发育的差有利区。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嘉二1—嘉一段 赤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