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江上夫,日本考古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其所著《骑马民族国家》一书于一九六七年初版。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骑马民族”这一概念,并以斯基泰、匈奴、突厥,鲜卑与乌桓为例,阐述了欧亚内大陆骑马民族的特征。第二部分论证了在日本的征服王朝,他认为:“从应神天皇朝以后直至大化以前,我国(指日本)在以天皇制度为代表的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等一切方面,都显现出了无数与大陆骑马民族、特别是征服王朝国家性质相同的现象”,因此,“如果没有从大陆经由朝鲜半岛征服日本——即所谓天神族的骑马民族的到来和建国的话,至少,上述现象中的大部分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我们选刊该书译稿第二部分第二章的最后一节,供研究北方民族史与日本史参考。

  • 标签: 骑马民族 日本 突厥人 陵墓 大陆 埋葬
  • 简介: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当陶范入窑焙烧时,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东周时期 吴越地区 细绳纹青铜器 成形技术 复原试验
  • 简介:啮齿遗存是一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

  • 标签: 遗址形成过程 考古遗址学 理论框架 考古信息
  • 简介:福建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多年来收藏的大批木质文物,不少遭虫蛀和霉菌侵袭。为了不让这些滋生虫菌的文物带到新馆,对这些文物进行了保护处理。先采用溴甲烷常压熏蒸方法杀灭木质文物体内和体表的成虫、虫卵和菌丝。再用软毛刷对木雕文物表面灰尘等物进行小心刷除,然后用水或25%酒精或酒精和丙酮混合液仔细擦拭清洁处理。再用Sparpec08木材防蛀防腐剂进行渗透处理。保护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技术简单、快捷、易于掌握、实用性强,适用于大批量藏品的杀虫灭菌保护。

  • 标签: 泉州 木质类文物 保护
  • 简介:敦煌藏文文书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等中的“Lhobal”,直译为“边鄙蛮貊”,具体是指吐蕃统治下河西地区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为主的民族,主要有汉、回鹘、突厥等成分,陇右地区的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也可称Lhobal。在吐蕃统治结束后,瓜沙地区的汉人建立了归义军政权,河陇其它地区的落蕃唐人后裔中相当一部分人口则形成了噬末(吐蕃语属民,“奴部”之意)部族。敦煌汉文文书中的“南”与“南山”应是指9-10世纪活动于瓜、沙、肃州南部祁连山中的含有原月氏等血统的民族,南、南山也有可能被称为Lhobal,但并不能完全代表P.t.1089号文书中的Lhobal。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南(nam)”部族(多弥)则不能被称为Lhobal。

  • 标签: Lho BAL 落蕃唐人后裔 南波 南山 嗢末
  • 简介:自然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的"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的研究,更本质的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的研究。把自然藏品的物性信息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的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的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的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的形式详尽完备存放的,并且具有智能化的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的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的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的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的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的响应。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藏品信息 自然类藏品使用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的兆序是对一个事件占卜次数的标示,这种标示在于展示并且记录了相关占卜的开始、执行与结束。在从早期到晚期不同组的甲骨文中,兆序数目的大小与排列的方式各有不同。

  • 标签: 整理研究 排列 殷墟甲骨文 标示 占卜
  • 简介:中国博物馆事业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现在正处于它的发展盛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我国现有各类大小博物馆2000余座,几乎涵盖了人类自然和人文遗产的各个领域。其中在文博系统中占相当大比重的是纪念博物馆,据了解目前在全国约有400多座。

  • 标签: 纪念类博物馆 教育职能 中国 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历史文化
  • 简介: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方足布,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方足布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布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布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布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

  • 标签: 钱币市场 施工工地 报国寺 新品种 布币 食品厂
  • 简介:目前中国博物馆的通史展览,往往不是按照时间轴模式就是按照信息组团模式组织,二者各有其固有的问题。通过对展览叙事应用和信息组团模式的分析,调整思路,不采取目前通常模式对信息团分类,而改用展示信息团形成过程的方法,就可以综合二者的优势,弥补二者的不足,可能探索出博物馆通史展览的第三种模式,创作出新颖的博物馆通史陈列展览。

  • 标签: 通史类展览 通史陈列 叙事 编年体 信息组团
  • 简介:2004秋天,大约40枚叶尔羌汗国钱币出现在乌鲁木齐的钱币市场上。除了一枚以外,都是同品种的。虽然收藏家以前见过这种钱币,但是好像此类钱币还没被公布过,钱币的铭文也没被释读过,这应该是由钱币打造方法造成的。由于打造钱币的印模都比被打的铜片大,还有打压的用力不够,所以实物铭文都不完整,单个的实物铭文读不全。因而新出现的大量钱币是释读此类叶尔羌汗国钱币的好机会。本篇文章是以观察此批钱币与笔者收集的5枚为基础写成的。

  • 标签: 叶尔羌汗国 钱币 形制 图案设计 文物考古 中国
  • 简介:作为具有普遍性与公平性的教育场所,博物馆已经成为大众教育的关注点。企业所属科技博物馆是社会力量建设博物馆的主要途径,其教育功能的发挥有自身的特点。由企业明显的技术、资金、展品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所决定,企业所属科技博物馆具有普适性的公众科普教育功能和特有的员工职后教育功能,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企业文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标签: 企业 科技类博物馆 教育
  • 简介:做好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要了解文物现状,遵守修复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准备好设备,运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

  • 标签: 陶瓷文物 保护 思考
  • 简介: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就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自身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近年來,文物古建筑博物馆频频发生火灾,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秋季天干物燥,火灾事故发生频率增高,保护人类文化瑰宝,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全面筑牢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屏障。

  • 标签: 博物馆 古建筑 安全管理 消防 防火
  • 简介:一、引言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最早被认识的一种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红山文化祭坛[1]、女神庙、积石冢[2]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大量玉器的相继出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东北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而且为探讨我国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红山文化玉器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鉴定确认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不少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解决了不少学术课题,其中涉猎较多的就是所谓勾云形玉器,分歧较大的也是此类玉器.本文拟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一些不同见解,以期有助于对此问题的探讨.

  • 标签: 红山文化 玉器 祭坛 考古发现 新石器时代 出土
  • 简介:遗址博物馆不仅具有一般博物馆的某些共性,而且更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单一性、不可移动性,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和建筑与遗址、建设与环境、环境与遗址的有机结合整体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在讨论遗址博物馆的传播功能时,对它们的形态类型作一分析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 标签: 博物馆建筑 传播功能 遗址 个性特征 形态类型 直观性
  • 简介:陶瓷文物的定名问题关于文物定名,以前没有什么规范,都是凭经验习惯来定,不同的人给同一文物定出的名称很难一致。这样也就难免出现一件文物几个名称,有的甚至帐本和卡片名称都不相符,这无疑会给藏品的提供使用带来困难。况且藏品要逐步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如果使用电脑管理,

  • 标签: 博物馆 陶器 瓷器 藏品 名称 文物定级
  • 简介: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的墓葬化表现.

  • 标签: 犍陀罗艺术 窣堵波 石椁线刻画 墓葬美术
  • 简介: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认为青龙抄道沟、兴城杨河、绥中冯家村等地发现的铜器窖藏与宣化小白阳遗存大概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并辨识出小白阳类型是商周之际分布于燕山山地一带的北方文化遗存,随后简要讨论了燕山一带商周时期区域文化发展等问题。

  • 标签: 燕山一带 铜器窖藏 文化属性 区域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