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许多考古学家都期望,最终会有一种统一的世界考古,那将是一门客观的、价值取向自由的学科。对他们而言,达不到这点就意味着未能取得科学实践的一种起码准则。我认为,这是对考古现状与未来过于简单和错误的看法。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学科的某些方面已经有效地国际化了,但其他方面仍有很大差异。除非世界上消除了国别、阶级或性别的差异,这种差异似乎在可见的未来都不会缩小。

  • 标签: 考古学家 世界 展望 科学实践 国际化 学科
  • 简介:一、民族文物的形成民族文物(1)这个概念,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

  • 标签: 民族文物学 民族文物 民族博物馆 中国
  • 简介: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二十六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悄然开启,以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宝藏而震惊了中外。并由此而兴起一门国际显学——敦煌。1个世纪过去了,敦煌的发展方兴未艾。而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许多教学、科研机构都致力于敦煌研究生的培养,在不少大学,敦煌也成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然而,敦煌内容庞杂,学科种类众多,除了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之外,敦煌文献、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学作品、语言文字、乃至科学技术等,都是敦煌本身所必须涉及的。

  • 标签: 敦煌学 评介 教程 新兴学科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民族考古作为新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考古一同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引起了中国考古学界的注意.学者们通过各类学术刊物对其定义、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近30年过去了,这场讨论的余波也早已平息,但对于民族考古的理解学界仍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民族考古的理论专著和实践亦寥寥无几,中国的民族考古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民族考古学 新考古学 中国大陆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学术刊物
  • 简介:一.中国考古方法论的经典之作1985年我考回母校吉林大学读硕士,张忠培先生专门为我们几个研究生开设了《考古方法论》课程。这个课程的上课方式是以先生讲授为主,但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开放式地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方法论体系 考古学 张忠培 中国 类型学 地层学
  • 简介:考古与大众在社会大众的眼里,考古或被看作是一门浪漫的学科,或被视为象牙塔里的学问.借助于传媒和书籍,今日公众对考古的兴趣与日俱增.重大考古发现常是新闻的头条消息,具有国际影响的常把重要考古发现的照片放在封面,电视系列节目Discovery以极其形象的手段报道世界重大考古发现,在观众中享有着极高的收视率.

  • 标签: 考古学 人文精神 大众文化 历史文化 文物保护意识
  • 简介:本文为本刊主编苏东海在国际博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此文中,作者回顾了近八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及博物馆发展的状况。他着重从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等因素出发,分析记述了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博物倌和博物馆研究的特点,并就如何评价中国博物馆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建设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的博物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事业 八十年代 社会经济条件
  • 简介:本文对2005年国内吐鲁番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加以概述,以展示这一年中国吐鲁番研究的成果与水平。

  • 标签: 2005年 吐鲁番学研究 概述
  • 简介:本文为国际博协博物馆委员会主席维·索夫卡在国际博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该文章中,作者分别概述了近年来国际博协博物馆委员会在致力于博物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参与博物馆委员会研究活动的情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论证了当前世界博物馆界颇有争论的问题——博物馆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并就其作为一门科学所应具备的特殊研究客体、特定科学语言、特定的研究方法以及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博物馆学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研究 专业博物馆 研究客体 中国博物馆学会
  • 简介:东方的中国,西方的古希腊、罗马古代所铸的硬币,代表着世界古代硬币的两大体系。他们各开硬币的先河,是东、西方铸币的鼻祖。不管是浇铸还是打铸的硬币,其单面或正、背两面都用文字、图像或图文兼用,都具体反映了铸发时的朝代(王朝)、帝王(领袖)、崇拜的神(人)、物和币值等。由于思维方式、时代需求和客观条件,正、背两面已够安排应用,故不去考虑窄面环周的侧面,顺其保持“原始”状态。

  • 标签: 钱币学 领袖 朝代 铸币 罗马 硬币
  • 简介:汉代戒指的发现分布广泛,本文将其分为六个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长城沿线以北的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戒指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自汉以后,金、银、铜等金属类的戒指占据了主导地位。

  • 标签: 汉代 戒指 考古学
  • 简介:计算机与考古[英]霍立治前言:1991年,中国最早搞计算机考古的李科威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开展计算机考古的几点具体设想。与此同时,由俞伟超馆长领队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班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发掘和研究"项目开始。在项目的设计中我们打算进行考古资料计算...

  • 标签: 计算机 数据库管理系统 考古学家 表格化 考古遗址 文字处理
  • 简介:文献研究郝春文:再论敦煌私社的“春秋坐局席”活动(1/1)韩锋:几件敦煌写本《论语》白文残卷缀合研究(6/1)王杏林:敦煌本《伤寒论》校证(13/1)格桑央京:敦煌藏文PT.351占卜文书解读(22/1)安毅:五代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读敦煌地理文书札记(30/1)郑炳林、李强:敦煌写本《籯金》研究(1/2)王惠民:敦煌写本《请宾头卢疏》考察(21/2)赵鑫晔:敦煌愿文词语考释札记(29/2)孙伯君:西夏宝源译《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动能依经录》考(34/2)汤君:黑水城文献《庄子义》考(44/2)王冀青:英国牛津大学包德利图书馆藏斯坦因亚洲考古档案文献调查报告(54/2)刘雁翔:王仁裕《玉

  • 标签: 学辑刊 敦煌学 辑刊总目
  • 简介:概念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础,设若物理学没有"力"的概念,化学中没有"原子"、"分子"、"结构",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两门现代科学了.更别提数学、逻辑,完全是概念关系的运算推理.古往今来的哲学也差不多,设若马克思主义没有"物质"、"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构建是中国考古的弱项,这也许与中国文化偏重于形象思维、直觉的传统有关,我们对于抽象、逻辑的东西相对不那么擅长.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考古概念的构建过程与当代考古概念的体系构成,进而思考当代考古的发展线索、概念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考古在概念构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抛砖之作,还期望同道更多认真的思考.

  • 标签: 概念构建 考古学概念
  • 简介:<正>1935年12月28日,三十一位考古学家聚会于匹茨堡,标志着美国考古学会——一个“美国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考古学者得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团体——的创立。1985年5月近两千名考古学者,包括三位学会的创始人在丹佛隆重集会,庆祝学会创建五十周年.《美洲古物》上的一篇回顾文章刊载了这次重要会议,六百三十四位专家的发言、公开演说和一整天的学术讨论会评价了这门学科

  • 标签: 史前考古学 学术讨论会 考古学家 五十周年 五十年代 考古材料
  • 简介:孔子刚去世,鲁国当时的国君鲁哀公非常悲伤,亲自写了诔文祭悼孔子,并在文中尊称孔子为“尼父”。鲁哀公又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把孔子阙里的故宅改为庙,以奉祀孔子,这就是中华大地上专门供奉和祭祀孔子的第一座孔庙。

  • 标签: 历史文化 学宫 文庙 鲁哀公 孔子 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