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1月21日,中国挪威贵州生态博物馆项目第三阶段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中挪双方历经五年多的成功合作后,又将从今年开始正式启动这一合作项目第三阶段的工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和挪威环境部部长博耶·布伦德在签字仪式上致辞。

  • 标签: 中国 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 部长 签字仪式 挪威
  • 简介: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做好库区内的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湖北省文物局和省三峡文物工作站的具体安排下,宜昌博物馆于1999年4月3日至6月15日,对库区内的秭归县卜庄河古墓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

  • 标签: 古墓群 考古发掘 墓葬 发掘工作 出土文物 文物保护
  • 简介:本文利用周原遗址2014年发掘的凤雏三号基址(F3)和以前的凤雏甲组建筑、云塘—齐镇建筑、召陈建筑,从建筑组合的类型学分析,三大建筑在周原遗址聚落变迁中的位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出发,论证凤雏甲组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期。指出周人的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凤雏建筑)应是对商代建筑形式的模仿与学习。结合西周铜器铸造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可发现大型建筑也遵循着同样的过程,即西周早期的凤雏建筑秉承商代建筑特征,中期的召陈建筑群体现周文化特征,晚期的云塘—齐镇建筑,此后秦马家庄宗庙建筑延续其风格。最终推测凤雏建筑的设计者的族属为商人,而其使用者身份的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人。

  • 标签: 凤雏建筑群 聚落结构变迁 专业知识 学习与创新
  • 简介:塔庙、梵文Stapa、音译瘁堵波,原义为“坟”,它的起源甚早,并不始于佛陀。佛灭建塔.当是一种荣誉,但由于塔下埋有佛的舍利.因而成为佛的象征。张掖马蹄寺现存千佛洞浮雕石塔,是研究我国元明时期西域藏传佛教发展史的见证。如何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好石塔.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石塔所处的自然条件、产生的病害及治理的设想。

  • 标签: 马蹄寺 浮雕石塔保护
  • 简介:自贡市沿滩区2007年发现一处崖墓,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清理发掘工作,出土的器物有陶俑、陶器、五铢、货泉等,属于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墓葬,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

  • 标签: 自贡 崖墓 陶俑 陶器 五铢
  • 简介: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左冢楚墓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左冢楚墓出士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 标签: 荆门左冢 青铜器 合金成分 制作工艺
  • 简介:本文对丹江库区龙口墓出土的23例成年人骨个体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鉴定,结果显示,该墓中战国时期居民多死于中年期,清代居民多死于壮年期。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古代居民口腔疾病中龋齿、牙周病及氟斑牙的发病率较高。

  • 标签: 丹江 库区 龙口墓群 人骨 初步研究
  • 简介:本文分析了聚落的产生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性质。指出其早期阶段是部落,晚期阶段大都是古国,聚落群经历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国家的起源。认为首邦和消亡阶段的部落无大区别,中国不必划分酋邦时期。

  • 标签: 聚落群 部落 古国 酋邦
  • 简介:<正>甘珠尔花石棺墓,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所在地.因此处曾存放过“甘珠尔”经,又称“甘珠尔花”.清朝时,这里是巴尔虎蒙古镶黄旗的驻牧地.甘珠尔花北距扎赉诺尔约50公里,其西约7公里为呼伦湖,乌尔逊河在其西北注入呼伦湖,该墓就处在乌尔逊河右岸台地的向阳坡上.其西南约1公里处有一古城.1975年春夏之际,黑龙江省文物普

  • 标签: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清理简报 呼伦湖 乌尔逊 石棺墓 巴尔虎蒙古
  • 简介:马蹄寺石窟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千佛洞、马蹄南寺、北寺、上、中、下观音洞、金塔寺七个部分组成。石窟开凿在张掖市以南62公里绵延的祁连山北麓。除保存有自十六国北凉——清各朝代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外,在马蹄南寺、北寺,尤其是在窟区北段的陡壁上浮雕着形状各异、大小错落有致的精美佛塔87座。从塔的形制、结构和艺术风格可以看出.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群 马蹄寺 张掖市 浮雕 病害
  • 简介:马蹄寺石窟开凿于北凉至明代。其独具地方特色的窟龛佛塔.对于研究张掖一带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是马蹄寺石窟浮雕舍利塔的考古调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 标签: 马蹄寺 石窟群 舍利塔 考古调查 简报
  • 简介:石刻文物是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头是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和记录思想的载体,摩崖石刻就是记录在岩石上的史料,其价值和作用不可低估。珠海地区有较丰富的摩崖石刻,目前较重要的有二十几处,以清代为多,竹仙洞摩崖石刻即为清代摩崖石刻中非常重要的一处,石刻中多数都有明确的纪年,且有一定的规模。

  • 标签: 摩崖石刻 珠海地区 历史文化遗产 石刻文物 清代
  • 简介:严仓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二组(原严仓二组),西邻桥河,南为江陵九店至蛟尾的公路,西南距长湖渡口约1500米,海拔高程为44米。墓地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30°23′11.7″,东经112°18′33.6″。

  • 标签: 荆门市 湖北省 墓群 发掘 后港镇 沙洋县
  • 简介:三峡炼锌遗址是首次发现的我国古代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炼锌遗址,分布在重庆市丰都县、石柱县等地,已确认遗址20余处。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重庆文物考古所对丰都秦家院子、袁家岩、石地坝、九道拐四个冶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冶炼炉、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冶炼遗物。本次发掘为研究冶锌遗址的时代、布局以及炼炉的形制、结构,炼锌工艺流程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我国炼锌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峡 丰都 炼锌遗址 冶金考古
  • 简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手段,检测分析了重庆涪陵小田溪墓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金相和合金配比,发现青铜容器普遍含有较高的铅(7~22%),兵器含有较低的铅(3%左右),符合青铜器的铸造要求。另外,其中一件青铜甬钟含有13.86%的铅,表明这一地区在钟类乐器制做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 标签: 重庆涪陵 小田溪墓群 青铜器 合金配比 巴文化
  • 简介:2012年河南博物院在偃师市征集到一组汉代彩绘乐舞百戏陶俑,共23件。这组俑均为灰陶质地,基本完整,彩绘多有脱落,其中男乐俑19件,百戏俑3件,女舞俑1件。这一组陶俑对我们研究探讨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

  • 标签: 河南博物院 汉代 乐舞百戏 陶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