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元明清时代的汉文史籍称西亚里海之滨的阿萨辛派为“剌夷”,汉文史籍记载了对剌夷名称的不同称谓和全部的历史活动状况,包括剌夷的由来、城堡状况、七世传人和被他们刺杀的人物状况,以及西征蒙古军与剌夷的交锋概况。更多还原

  • 标签: 木剌夷 汉文史籍 旭烈兀
  • 简介:<正>1908年(清光绪34年),达丁苏荣教授出生在车臣汗部卫征贝子旗(现东方省玛塔德县)的一个牧民家庭。担任过旗扎萨克衙门的文书。1914年(应为1932年——译者)加入蒙古人民革命党。1925年参加蒙古人民革命军。1916年任肯特省党委书记。1926—1929年,在蒙古革命青年团中央工

  • 标签: 蒙古语文 蒙古人民革命 蒙古文学 科学院 文学研究 科学出版社
  • 简介:永嘉枫林,“其间山水奇胜,得天地之钟毓为独厚”。自唐初以来,“诗书之气,礼仪之风,溢于闾里.风俗素称纯美”“土壤肥饶,风气绵密,多世家大族居之。”1999年5月17日,省内有关专家学者聚集枫林考察论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时,省文物局杨新平副教授特地强调说:“枫林务必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内涵较深的遗址,如唐朝名刹惠日寺,宋朝状元待问之墓,民国军长徐风楼故居等,

  • 标签: 状元 世家大族 发掘 事迹 风气 故居
  • 简介:不忽在元代为数不多的民族文人中出身高贵,不慕华奢,正道直行,九死未悔,完美地实践了儒家传统的政治价值追求和人生修为理想,堪为西域儒行第一;而其少有的只鳞片爪般的人生领悟,即【仙侣.点绛唇】《辞朝》,却真实再现了他异常冲撞、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

  • 标签: 不忽木 儒行 隐逸
  • 简介:亲王奕譞是晚清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执柄枢府达七年,显赫一时。迄今为止,研究或介绍奕譞的论文有二十余篇,但尚未出现奕譞研究的专著,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论研究、奕譞与晚清政治、奕譞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研究、两代亲王对比研究、奕譞生活与交往研究等几个方面,总体而言仍较为薄弱,某些研究领域鲜有涉足或有待深化,可发掘的空间依然很大。

  • 标签: 醇亲王 奕譞 研究
  • 简介:龙与凤的高贵与形象,深植于民间百姓的思想中。无论皇宫、寺庙,还是官邸、豪宅,乃至民居里的雕像、瓷砖、壁画皆有它们的身影。在植物界中,傍龙附凤的并不罕见。在泉州以龙凤命名的树木有"龙眼树"与"凤凰"。龙眼树:龙的身姿,树的眼眸福建泉州南安有一片一片龙眼树,只见它们枝干像龙一样蜿蜒向上,向着天空生长、攀爬,那是一种向上飞翔的姿势,那是一种固态翔姿的定格。

  • 标签: 龙眼树 凤凰木 植物界 南安 凤凰树 攀爬
  • 简介:本文详尽分析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保护修缮方法;评议了文物修缮中存在的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保护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十项原则。

  • 标签: 中国木构建筑 构造特点 损毁规律 科学保护
  • 简介:1996年,鲁迅先生的日本友人高良富的女儿高良真,向上海鲁迅纪念馆捐赠了鲁迅致高良富的书信手稿。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高良富先生,1896年生于日本东京富士山,取名和田富子(结婚后改姓高良)。1927年在东京女子大学任教,后因不愿为侵略战争服务,离开学校。1931年底,她接受了英国缪丽爱尔·兰斯诺女士的访问。据兰斯塔

  • 标签: 鲁迅 手稿 书信 捐赠 日本东京 1927年
  • 简介:南阳自古就是中国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融合各方文化的重要地域,其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这种特性也表现在仿构墓葬中。本文梳理了自汉代至明清时期,南阳地区发现的仿构墓葬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阶段,探讨了不同时期仿构墓葬表现出的建筑营造技艺和营造水平,并尝试分析南阳与其他地区仿构墓葬发展演变的关系及其社会背景。

  • 标签: 南阳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建筑技术
  • 简介:多次听人说起日喀则市年乡的千年核桃树,心里一直很疑惑。树中千年者,松柏多闻之,在我的家乡,有古老的银杏树,据说也有千年的树龄。年乡的千年的核桃树,还未目睹,故事却听到很多,有传说神话,也有真实故事。

  • 标签: 桃树 日喀则市 银杏树 故事
  • 简介:拉萨市内有新、旧两座如寺。旧如寺位于大昭寺东北部,吐蕃时期属藏传佛教宁玛派。新如寺始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又称"鹿寺"。新如寺坐北朝南。南北长102米,东西前部宽85米,后部宽97米,占地面积8925平方米。共有房屋300余间。寺院建筑前低后高,寺前部为僧舍,后部为主殿。主殿第一层前半部为大经堂,后半部为佛殿。

  • 标签: 木鹿寺 大经堂 宁玛派 杂志介绍 五世达赖 吐蕃时期
  • 简介:南阳知府衙门的油饰彩画,不仅是府衙历史上几次重要活动的证明,而且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地方特点油饰彩画做法。鉴于其珍贵价值,在对府衙油饰彩画现状和特征进行勘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原状保存、局部维修,补绘,新绘三种技术措施。以通过科学的方案设计使古建筑祛病延年,使昔日的油饰彩画再次获得新生。

  • 标签: 南阳府衙 油饰 彩画 保护方案
  • 简介:从上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四省藏区和西藏的先后解放、民主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广大藏区的全面建立,藏族文化的发展也实现了重要转型,开始了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阶段。在那个新旧社会交替和多元思想碰撞的年代,藏族历史上出现了一批继承传统、学以致用的著名学者,为其后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毛尔盖·桑旦大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在回顾毛尔盖·桑旦大师生平经历的基础上,以其《藏族文化发展简史》和《藏族十明文化概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部典型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相对全面地展现和分析了大师关于藏族文化研究的成就及其特点,并就大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文化发展思路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 标签: 毛尔盖·桑木旦 藏族文化 文化研究 学术成就
  • 简介:因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大地震之故,西安及周边地区所存明中叶以前构建筑数量有限,其中能同时反映地方传统和官式做法者更为稀少。泾阳县南接西安市区,城关内的太壶寺大雄殿建成于景泰二年,其构造做法多有承金元遗风而游离于明官式规则之外者,本文特为述其大要,以求将这一珍贵案例纳入陕西地域建筑史的研究视野中去。

  • 标签: 明官式建筑 关中地区 翘形耍头 角梁强化
  • 简介:明朝初叶,以朱元璋—朱棣为首的统治集团一直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为了稳固边疆,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他们一方面频频出兵塞外,打击蒙古贵族的势力,一方面又与以帖儿帝国为代表的中亚各国修好,发展贸易交往。而中亚地区的霸主帖儿帝国则从自身的战略目标出发,对明王朝时卑时亢,软硬交施,意欲摆脱藩属关系,并进而征服中国。14世纪初期,有两支成吉思汗后裔势力(即东西察哈台)活跃在中亚地带。东察哈台占据了今中国新疆一带,西察哈台占据了阿姆河及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在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错综复杂,斗争异常尖锐。就在朱元璋宣布建立明朝后的第三年,即公元1370年,一个叫帖儿的崭露头角,成为西察哈台的最高统治者。

  • 标签: 帖木儿帝国 明王朝 撒马儿罕 统治集团 蒙古贵族 贸易交往
  • 简介: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他是清乾嘉年间誉满全国的幕学家、刑名师爷,又是声名远扬的清官良吏,同时又是清代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卓有建树。洪亮吉评价其一生:“入幕为名流,服官为循吏,归里后又为儒”,“亦可为完人矣”。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盛赞:“汪辉祖这个人了不起”,陈垣、梁启超、吴晗等人对其学术成就亦颇推崇。

  • 标签: 汪辉祖 循吏 乾嘉 陈垣 吴晗 萧山
  • 简介:这回我讲的是一位裁缝和一头棕熊的故事。这个故事以惊心动魄的场景开始,在云淡风清中过渡,在一声暗雷中结束,人熊平安,皆大欢喜。

  • 标签: 故事 裁缝 昆仑山 旦木正 棕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