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云南许多居民自称祖籍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或高石坎)”。据史志记载,这些人是明初随傅友德、蓝玉、沐英大军平定云南的军人后裔。明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应天府不久改称南京。据南京新发现的古碑所记,柳树湾即今南京蓝旗街南端一带,高石坎今名石门坎,这两处均为明代驻守京城的军营所在。

  • 标签: 《书林徜徉录》 中国 当代 杂文 蓝华增
  • 简介: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三三七《范镇传》:“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页10790)按此节标点大误。“少时赋《长啸》,却胡骑”,当作:“少时赋《长啸却胡骑》。”宋人说部多载其事,可资参证。

  • 标签: 中华书局点校本 读书 六经 三七 宋史 契丹
  • 简介:4月20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一支13人的作家、艺术家队伍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奔赴青川采访。走前我作好了吃大苦的准备,连洗漱用具、拖鞋等都带全了,甚至多带了好几套衣服,准备不洗带回家。也有朋友听说我去青川,劝我别去,说10年都不要去那种地方,不安全还不仅仅是因为仍有余震发生。她没有说下去,不过我也听懂了,但我还是想去。

  • 标签: 见闻 宣传部 艺术家 省委 回家
  • 简介:《红楼梦》第三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贾宝玉《咏白海棠》诗颔联:“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今人《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仅释“太真”、“西子”二名,于其句法所本未能拈出。按宋石延年《咏梅》诗云:“姑射真人冰作体,广寒仙女月为容。”

  • 标签: 《红楼梦》 读书 《咏梅》 贾宝玉 海棠 三七
  • 简介:乾隆廿二年(1757)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清政府指定了一些商行专门和外国进行贸易,称为公行。在某一时期,这种公行有十三个,所以就称为“十三行”。这些公行设有夷馆(或称商馆)租给外商。

  • 标签: “十三行” 对外贸易口岸 广州市 中国 历史发展
  • 简介:《文》是一部韩愈诗文选集,它的选编时间在李汉编纂《昌黎先生集》之前,所以,它是问世最早的一部韩愈作品集,对韩愈作品的文字校勘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这部选集的文字反映了韩文的早期面貌,对比《文》与集本的文字差异,可以考见韩愈思想的演变轨迹。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选集的编者趟德曾经接受过韩愈本人的直接教诲,集子的选编也有韩愈本人的直接影响,所以,这部选集的选录标准,也体现了韩愈本人在学术、文化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具

  • 标签: 《文录》 韩愈 诗文选集 中国 唐朝 文学研究
  • 简介: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喜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川、滇、黔、桂四省区,人口仅次于壮、回、维吾尔族而居第四位。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灌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编织着传奇的生活.留下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彝乡风情。

  • 标签: 风情 革命传统 维吾尔族 聚居区 彝族 历史
  • 简介:李商隐《重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一词,清冯浩《玉溪生诗详注》未注,近人叶葱奇《疏注》、刘学锴等《集解》,则皆以为用《高唐赋》语。按“梦雨”为唐人俗语,与《高唐赋》无涉,至宋人小词始牵连及襄王故事。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六“梦雨”条云:义山诗云云,“注家以阳台梦雨事实之。心疑若是阳台梦雨,何得云‘一春常飘’?

  • 标签: 《高唐赋》 读书 义山诗 李商隐 刘学锴 阳台
  • 简介:我最早观看粤剧(旧称大戏)是在北流街陵城戏院,是父亲带我去看的,看得很有兴味,但唱的是什么内容却忘记了。1946—1947年,我在北流塘岸西乡高小学校读书,陆川田鸡坡唱大戏,塘岸离田鸡坡不远,走半个小时的路便到了。因机会难得,学校特地一连几晚放假(不用上晚自修),让同学跨县去看。

  • 标签: 粤剧 戏剧艺术 地方戏剧艺术 北流街陵城戏院
  • 简介:阿甲,原名符律衡,曾用名符正,1907年生于江苏武进,著名戏曲导演、理论家。自幼随父读书,习书画,生性聪颖,在当地有“十灵童”之称。1938年春,他奔赴延安,考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始用艺名“阿甲”。毕业后,任该院平剧(京剧)研究团团长,专门从事戏曲的编导及理论研究工作,探索京剧的改革实践。1942年,任延安平剧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院长。延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新编历史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改编和演出,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处副处长、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兼艺术室主任等职,并参与编导了现代戏《白毛女》《柯山红日》《红灯记》等。

  • 标签: 延安时期 回忆录 研究室主任 中国京剧院 戏曲导演 《逼上梁山》
  • 简介: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是国民党军、政界的首要人物。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并称,“位极人臣”的地位。历任战区司令长官、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省主席和“行政院长”等要职。在高层决策谋划中享有“干才”之誉。曾获美国总统罗斯福、英是乔治六世,以及法国与墨西哥等政府授予的各式勋章。98岁谢世时,台湾国民党当局谓之为“英特之才,文韬武略的一生”。坐镇南昌三次“剿共”皆败北中原大战结束后,何应钦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拥护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讨,积极主张集中军事力量进攻中国工农红军,消灭中国共产党。从1930年10月至1934年10月,蒋介石对中共中央

  • 标签: 何应钦 蒋介石 冯玉祥 红军 国民党军 国民党政府
  • 简介:官办企业与民间实业林则徐、魏源倡导发展的中国近代企业,李鸿章、盛宣怀兴办的洋务实业,其体制结构和运作方式,大都是官办或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有图强自救的积极面,但作为中国君主政体内的自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大清国朝廷的掣肘,在娘胎里就与整个官僚机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带有鲜明的官僚买办色彩。企业的资金、人员、管理,产品的销售、流通、分配等等,无不在清朝官员的掌控之中。

  • 标签: 洋务运动 官办企业 官僚机构 近代企业 体制结构 官督商办
  • 简介: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入于杂家,入于小说家.入宋祁(子部杂家类四著录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于小说.于杂家、小说家之下,又分多属,如杂家类入于杂考之属;入、、于杂说之属;入于杂品之属;入于杂编之属;而、则存目于杂考;、则存目于杂说.其小说家类,"凡里巷闲谈词章细故者",如、等均隶于记录杂事之属.他如、则存目于杂事之属;、则存目于琐语之属.后此著录大体遵四库成规.

  • 标签: 清朝 笔记 《筠廊偶笔》 《筠廊二笔》 《今世说》 《人海记》
  • 简介: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卷二十三《猴盗》,通过戏剧演员杜彦明的视角,讲了一个猴子大盗的故事。

  • 标签: 南村 趣闻 戏剧演员 陶宗仪 故事
  • 简介:泰伯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周王朝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古公欲立幼子季历为王,为成全父亲愿望,泰伯与弟仲雍从中原迁到今无锡一带,遵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并将中原先进技术与文化传播

  • 标签: 古公亶父 嫡长子继承制 名人录 周王朝 仲雍 泰伯
  • 简介:20年前,陈永贵从大寨走进中南海是毛泽东以“新鲜血液”把他注入中国政坛的,他当上了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分管农业的副总理,由此“农业学大寨”的红旗漫卷神州大地,八亿农民全汇入“政治挂帅”却变成了磨洋工的海洋……

  • 标签: 陈永贵 农业学大寨 工人干部 华国锋 风云录 昔阳
  • 简介: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上海解放后回复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曾任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是刘尊棋和钱伟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出版有《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论著20余种。百岁以后仍关注人类文化发展,提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又有《朝闻道集》、《拾贝集》、《文化学丛谈》、《静思》、《百岁忆往》等图书面世,得到学人广泛尊崇。前不久,本刊资深作者张建安对108岁老人周有光进行了专访。

  • 标签: 《不列颠百科全书》 访谈录 《中国大百科全书》 汉语拼音方案 顾问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 简介:世说,'南方人细致,北方人粗糙',而西北人粗之更甚。言语滞重,字多去声,膳馔保持食物原色,轻糖重盐,故男人少白脸,女人无细腰。此水土造化的缘故啊。今陕西省城,北有黄土高原,中是渭河平原,南为秦岭山地,纵观诸佳肴名点,大体以历代宫廷、官邸和民间的菜点为主,辅以隐士、少数民族、市肆菜点演变组合而成,是北国统一风格中而有别存异。

  • 标签: 渭河平原 秦岭山地 小录 西北人 南方人 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