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戏剧家。他品行不端,政治上晚节有亏,但并不决定其在戏曲创作上就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恰恰相反,他正是以这两者兼于一身而受到不同的评价。如清叶堂在他的《纳书楹曲谱》中引用王梦楼的话,谓'阮圆海专以尖刻为能,自谓学玉茗堂,其实全未窥见毫发。笠翁恶扎,从此滥觞'。清梁廷楠亦谓:'《燕子笺》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徵巧思;《春灯谜》之十错认,亦似有悔过之意,隐然露于楮墨外。然其人既已得罪名教,即使阳春白雪,亦等诸彼哉之例,置而不论可矣,况其文章之未必能醉人心腑耶.'而明末

  • 标签: 戏剧艺术论 阮大铖戏剧
  • 简介:<正>闽台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福州、莆田等地就有百戏演出的记载。宋代以后,在北方戏剧传入福建的同时,福建土生土长的戏剧也应运而生。明清时期,福建戏剧逐渐定型,并随着福建移民传入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闽台地方剧种多达四五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均居全国之冠,故素有“戏剧之乡”美誉。

  • 标签: 提线木偶戏 地方戏剧 宗教祭祀 闽台 迎神赛会 元宵节
  • 简介: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剧种繁多,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全国360个戏曲剧种,江西的赣剧和分布在全省各地的、风格迥异的采茶戏位列其中。戏曲,是社会生活形态的反映,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桥梁,是全社会人类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

  • 标签: 戏剧创作 宝贵精神财富 地方戏曲 戏曲剧种 社会生活形态 民族文化宝库
  • 简介:摘要:进入新时代的地方曲要想真正做到留住老观众,发展新观众,就要结合实际,在创作上努力下功夫,让剧目能够体现社会正能量,讴歌真善美。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剧种繁多,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戏曲,是社会生活形态的反映,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桥梁,是全社会人类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近代中国戏剧创作历史及地方曲面临的形势,然后提出当前我国地方曲发展的瓶颈,最后提出振兴我国地方创作的主要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戏曲艺术传承下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彰显文化的魅力,筑牢文化的根基。

  • 标签: 戏曲创作 地方戏 形势 瓶颈 途径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摘要指出了当前河南地方曲行业的生存现状,对阻碍河南地方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振兴和繁荣河南地方事业的思考和见解。

  • 标签: 河南 戏剧 振兴
  • 作者: 刘少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0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以二人转为母体的龙江剧,其丑角与二人转丑角自然也有一种血缘关系。而这种血缘关系,表现在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别。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马岱山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戏剧节奏的作用跟自然形态节奏的作用不同,首先它作用于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兴趣。当然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节奏,戏剧的节奏,来源于生活节奏,高于生活节奏。经过导演提炼、加工,有意地策划,安排展现在舞台上,引起观众的兴趣,如舞台上的戏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那么这个戏就不好看了,就会“砸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五十年代中期,由于科技进步和影视事业的发展,前苏联剧坛满目萧条,很不景气.亚历山大·沃洛金(1919—)的戏剧创作,如一石击水,荡起千层浪;如春风鸟语,为戏剧园地增添了葱绿苍翠,花香花色.其处女作《工厂姑娘》(1956)象是“一颗炸弹”引起论争的激烈程度与罗佐夫的《祝你成功》相比,毫不逊色.其中褒扬者甚至说道:前苏联四十年来的戏剧文学史应该从马雅可夫斯基的《宗教滑稽剧》到沃洛金的《工厂姑娘》为标志.时隔三年,他的《五个黄昏》又引起了一场文坛大地震,其规模之大,是从1954年阿尔布卓夫的《漂泊岁月》之后所不曾有过的.1979年,他的两部作品同时搬上银幕.其中《秋天的马拉松》曾先后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地获四次国际电影大奖,一次前苏联电影节(1980)主奖,被誉为前“苏联电影艺术高度技巧的典范”.

  • 标签: 沃洛金 布齐金 戏剧艺术 戏剧创作 文学史 创新精神
  • 简介:中国地方莎剧以其特有的中国地域文化特色在莎剧舞台上展现了莎士比亚精神。地方与莎剧之间的嫁接和拼贴在观众特别是西方观众面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莎剧。地方莎剧在民族化、民间性审美的基础上将戏剧性与抒情性、表现性、哲理性与音舞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在心理刻画、性格展示,还是在人性的表达上都为中西方观众带来了异样的视觉冲击和文化碰撞感。是否敢于和有能力采用地方改编莎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 标签: 中国地方戏 莎士比亚戏剧 戏剧性 抒情性
  • 简介:摘要瓯剧作为温州地方剧种,有着近四百年的历史,是流行于浙江南部古老的剧种。瓯剧也叫“乱弹”,1959年改名为“瓯剧”。瓯剧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代又一代“瓯剧人”坚持的结果。它由艰难生存到喜获重生。涌现了很多著名的瓯剧表演艺术家,陈茶花、邱一峰、叶啸峰、叶在湄、方汝将等。他们为瓯剧付出了艰苦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瓯剧的小生是“上四脚”之一,在瓯剧中有“生”者,主也之说法。往往也是瓯剧最高水平的代表。

  • 标签: 声腔特点 演唱方式 唱腔语言
  • 作者: 李忠仁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地方戏的本体审美特征,一方面是具有所有戏曲的一般审美特征(如写意性、抒情性、歌舞性、程式性等等);另一方面,是比较京、昆、评等全国大戏曲剧种而显示出来的独特的本体审美特征,也是地方戏的艺术个性特征。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地方戏与京、昆、评大剧种相比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本体审美特征,发表若干浅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剧可以给人以震惊、好奇或者困惑的感染力,但若干年后,这些只属于逝去的时代,被束之高阁,被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舞美艺术也是如此,会随着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改变而发展改变。戏剧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综合而成的,并通过演员表演人物和故事。我国戏剧的产生虽然较晚,但它的形成却源远流长。

  • 标签: 艺术形式 演员表演 舞美设计 《桃花扇》 电视电影 《窦娥冤》
  • 简介:<正>92年元月十日《上海戏剧》《戏剧》两刊主编举行联席会议。出席者为《上海戏剧》主编赵莱静、副主编傅骏,《戏剧》主编夏写时,副主编邵绥玲。双方就当前戏剧理论问题、联合举办学术活动及加强双方今后的合作交流等事项进行磋商

  • 标签: 戏剧艺术 理论问题 副主编 上海 学术活动 合作交流
  • 简介:戏剧创作之道就是要依附于揭示普遍真理的"道"中探寻、梳理符合戏剧的创作之"道"来指导戏剧的创新与发展。总之,戏剧之道,就是探寻符合戏剧的规律,即符合生活的规律,符合艺术的规律,符合创作的规律。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对它的研究重心首先要放在对其本体研究上,也就是它的内部规律究竟是什么。

  • 标签: 戏剧艺术 创作 “道”
  • 简介:福建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福建的戏剧,其历史源渊可追溯至唐宋.我省地处东南一隅,众多的方言区不仅形成了众多的地方剧种,同时也为传统剧种和传统剧目的保留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比如有宋元南戏遗响之称的梨园戏、莆仙戏等古老剧种至今依然活跃在我省的戏剧舞台上.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研究 戏剧创作 戏剧艺术 剧本 研讨会
  • 简介:台湾当代著名戏剧家纪蔚然在戏剧方面的探索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纪蔚然以独特的"三部曲"形式("家庭三部曲"系列和"夜夜夜麻三部曲"系列)在台湾当代戏剧史上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二、语言艺术上,大量运用脏话和俚语,并特意凸显台湾本土混杂性的语言风格,为台湾留下近数十年当代生活语言发展的记录;三、剧场性艺术上则注重间离效果的制造,凸显剧场的表演本质。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纪蔚然式的戏剧世界。

  • 标签: 纪蔚然 “三部曲”戏剧 语言 剧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