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南非女艺术家德波·波因顿的艺术以具象的形态积极地征询传统、演绎当代,揭示了人的、社会的种种带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她的创作用非同一般的认知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超越了画面中原有的形象,把那些看似普通的、无涵义的人或物,引向具有诸多象征意义的新视界;她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她自身具有的孤寂的内心情感,通过"无涵义"的图式释放出来,在看似"平静"的画面中,赋予了作品诸多的象征意义。

  • 标签: 具象 传统和当代 无涵义 象征 图式
  • 简介:“我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被你们由衷地喜爱,想把它带回家,拥有一生。”——海·容格里斯当我们谈到荷兰设计的代表人物和女性设计师的代表时,海.容格里斯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容格里斯对于颜色、材质和肌理的研究都极其深入,这赋予她作品深厚而强烈的美学风格。她并不刻意追求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完美,甚至将粗糙的原材料和制作加工时留下的痕迹呈现在产品之上。

  • 标签: 女性设计师 荷兰 代表人物 美学风格 现代工业 原材料
  • 简介:·瑞贝(HillaRebay,1890—1967)——一位德裔女画家,"非客观"绘画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前身)首任馆长,古根海姆美术馆创建人之一,1928年开始协助所罗门·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汇集了大批可观的艺术藏品,并成为他的首席艺术顾问。她提出了"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的概念,,并为这门新兴艺术的推广和传播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瑞贝是个画家,更是位成功的美术馆经营者,在她77年的生涯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事业,促进了"非客观"艺术的发展,致力于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建立。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R.GuggenheimMuseum)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是美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法兰克·洛伊·莱特(FrankLloydWright)晚年的杰作。自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其它博物馆的设计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 标签: 古根海姆美术馆 希拉·瑞贝古根海姆 艺术希拉·瑞贝
  • 简介:当观众在展厅中面对一个真实的彩虹(美丽);或是在一片迷朦的光色之中穿越一条通道(感觉即真实);又或者俯躺在地面,欣赏一轮不完结的夕阳(气象计划),或许人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处于一件艺术作品之中,亦或者说他们在经历一件艺术作品,而非观看。这些作品都源自于丹麦籍的冰岛艺术家奥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埃利亚松擅长运用雾气、水、冰、几何、

  • 标签: 埃利亚 拉维 艺术作品 个案研究 光色 魔法师
  • 简介:您必须结识这位年轻女子。她有着聪明的眼睛和一张美丽、诚实、活泼的面孔,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得如此自然,为前所未见。这位年轻女子即索福尼斯巴·安圭索(SofonisbaAnguissola)。图1是这位女画家的自画像。12年前,在洛衫矶的一个展览上,我同她不期而遇。第一眼看上去,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想更多地了解她。这期间证实了惊人的消息:索福尼斯巴·安圭索当时是个名人。她是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宫廷画家。她的老师是米开朗基罗和贝尔纳迪诺·坎皮(BernardinoCampi))。乔治·瓦萨

  • 标签: 女画家 宫廷画家 索拉 瓦萨 张美丽 纳迪
  • 简介:既是“北京金秋最美的一道风景”,又是“中国空前的一次国际艺术盛会”继2003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功举办之后,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中华世纪坛和中国美术馆打造璀璨的视觉盛宴。在这个展览上,67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在主题的号召之下,共同强调人文关怀、和平精神。探索关乎全人类的和平问题,刻画巨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表达艺术家对和平友爱、“自然与人”等重大课题的深切关怀、忧虑和思考,具有高度的人文内涵。展览用关爱家园、共创和谐的人文精神以及整体上注重艺术的造型与基本元素的现代美感,让各国人士在审美中增进了解和友谊。

  • 标签: 地域文化 传播媒介 第二届 北京 双年展 200年
  • 简介: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现居英国伦敦的女画家波·雷哥(PaulaRego),以色粉笔画见长,不但国内艺术圈对她的作品较为陌生,且在美国也鲜为人知。虽然她在80至90年代间,已成为英国马波罗画廊(MarlboroughGalleryLundon)的代理画家.但在1977年,始为纽约马波罗画廊介绍给美国的观众,一个以色粉笔的媒体的崭新面孔照亮了美国画坛。她画中人物的强有力的造型,

  • 标签: 色粉画 戏剧性 传导 生命 90年代 女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