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简介:梁陈诗人张正见诗作颇多,因囿于严羽"虽多亦奚以为"之评等影响而被学者们关注不多。今仔细研读其诗作可以发现,其诗作题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宴享之作雍容华缛,极尽铺陈、壮丽之能事;山水诗具有清新自然,工巧流丽之气;边塞诗有开阔的想象力和气势,颇具声骨雄整之致。张正见在五言诗创作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技巧,其诗作讲求声律对仗,比永明诗人更接近"近体诗"。

  • 标签: 张正见 壮丽 清丽 雄壮 五言八句
  • 简介:<正>蒲宁,一个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客死于异域的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背负着流浪者的沉重十字架,走完了他那漫长而又苦涩的人生之路。一、孤独、多舛的人生之路伊凡·阿列克塞耶维奇·蒲宁于1870年10月22日出生在俄国沃龙涅什省叶列茨县的一个败落的贵族之家。祖上有不少人在沙俄时代做过官,特别是十九世纪初叶,这个家庭为俄国文学输送了两位大诗人:安娜·蒲宁娜、瓦西里·茹科夫。早在蒲宁出生前的农奴制改革之前,这个大家庭的主人、蒲宁的祖父就是一个相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人生之路 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农村
  • 简介:《悲悼》通过对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斯》的置换,无论在人物的关系上还是在复仇的性质上,都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在《悲悼》中,达维德和玛丽亚.卜兰脱姆的儿子卜兰特是伦理混乱的产物。从艾比.孟南同弟弟达维德争妻开始到艾斯拉.孟南的女儿莱维妮亚的犯罪为止,孟南家族一直陷于伦理混乱。克莉斯丁背叛自己的丈夫同卜兰特私通,没有在女儿的劝阻下回归理性,任凭情欲推动自己一步步走进伦理犯罪的深渊。克莉斯丁谋害丈夫的罪行还同其它伦理犯罪联系在一起。例如,克莉斯丁犯罪后,她的儿子奥林和女儿莱维妮亚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父复仇,又演化成另一场为父复仇的乱伦罪行。《悲悼》通过描写乱伦的悲剧为人类提出警示。

  • 标签: 尤金·奥尼尔 《悲悼》 《俄瑞斯忒亚斯》 乱伦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以色列女性文学徐新很难想象,以色列文坛若是没有德沃拉·巴农、李·戈尔德伯格、拉结、那胡迪特·亨德尔、阿玛莉亚·卡哈娜一卡蒙、达丽亚·拉维科维奇、哈娜·巴脊萨哈尔、奥莱·卡斯特尔一布鲁姆、玛娅·本杰娜诺等为代表的女作家群体会是什么样一番景象。这些尤如...

  • 标签: 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集体意识 女性的自我意识 女作家 犹太民族
  • 简介:高晓松是校园民谣的代表性词人,他的歌词不仅内蕴丰富,而且有着独特的书写策略。本文试以歌词细读的方式,选取高晓松创作歌词的三个书写策略进行分析,以此解读词中深意,体会高晓松于歌词中隐含的情怀和思想。

  • 标签: 高晓松 歌词 青春 诗化 佛教
  • 简介:徐訏是一位颇具宗教情感和宗教情怀的作家,他的小说因以世俗爱情传奇来追寻超世俗的情感灵智、追问生命的形而上、探讨神性与哲理而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风萧萧》是其代表作品,它关注人生的偶然性,强调命运与轮回,把宗教之爱和虚无感、宿命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宗教意义。

  • 标签: 徐訏 宗教之爱 虚无宿命
  • 简介:<正>无赖派是日本战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特异的文学流派。近年来一些无赖派作家(如太宰治)所写的作品在我国翻译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响。为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无赖派文学的诞生、特点和价值加以全面探讨。

  • 标签: 翻译出版 无赖派 实际生活 太宰治 中英 日本战后
  • 简介:荣获普利策奖的小说《美国牧歌》被认为是小说家菲利普·罗斯近20年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该作品以犹太家庭内部文化冲突为线索,并结合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来自不同民族的美国人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境遇,他们的困惑与挣扎、追梦与幻灭、爱与恨的交织、希望与绝望共同构筑了一个意义纷呈的小说世界。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美国梦 主题 小说
  • 简介:作者:房日晰19.6万字三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定价6.00元。著者力图以新的观点和角度,审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全书由体分、综合、比较三大部分组成。分体分别论述了李白的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七古、古风的艺术特征;综合分别论述了李白诗歌意象跳跃、美的形态、风格、语言、感情表现的特点等;比较就诗人个别诗句与杜诗比较,检讨了李杜诗不同影响的原因。另有附录五篇,分别

  • 标签: 李白诗歌 艺术论 李杜 出版定价 三秦出版社 李翰林集
  • 简介:海明威小说中曲一类人物形象被学界称为“准则英雄”或“硬汉子”。“准则英雄”概念被普遍地解释为一种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而实际上“准则英雄”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一个群体概念,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只是它的表象,其本质应该是一种悲观的世界观和一种审美的生存信念。海明威的四大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堪称“准则英雄”的人生四部曲,它通过四位相应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价值追求,清晰地依次展示了“准则英雄”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完整地勾画出“准则英雄”的成长轨迹,从而再现了这种世界观和生存信念的建构历程。

  • 标签: 海明威 准则英雄 世界观 生存信念
  • 简介:《子夜》通过众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深刻表现了:一、传统的历史性溃散;二、人性的现代堕落和蜕变;三、个人命运的无情改变;四、社会生活秩序的现代调整;五、没有答案的未来,它们共同构成《子夜》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审美地显现了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折性变化。对《子夜》多重文化主题的理解是对《子夜》的基础性理解。

  • 标签: 《子夜》 多重文化主题
  • 简介:价值取向单一化的时代和众声喧哗的时代,在开始阶段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容易被学术命名。中国新时期初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就属于单一化时代被有效命名的文学现象;而刘再复的“性格组合”以及“主体”则属于众声喧哗时代的最为突出的命名者。

  • 标签: 伤痕文学 刘再复 批评问题 性格 人性论 “反思文学”
  • 简介:李清照词中多用“瘦”字,“瘦”的应用,既有女性纤弱的形象特点,又有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观和人格气节蕴含,代表了李清照极富有女性审美特点的雅士艺术风格。本文对李清照词中的“瘦”进行艺术赏鉴,从作词技巧、时代审美风范等方面分析李清照多用“瘦”字的原因。

  • 标签: 李清照 易安词 “瘦”
  • 简介:中国传统叙事文学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到了唐代,发生了质的飞跃。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的“自觉”。本文拟从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与唐传奇产生前后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论证。突出唐传奇独特的创作魅力。唐传奇的兴起与发展,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叙事文学 唐传奇 自觉
  • 简介:酷儿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便深受后结构主义影响,大多数酷儿理论的相关著作及选集前言,都选择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概括酷儿理论精要,而处于福柯及巴特勒理论体系根基位置的身体,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并且,近年来学界的身体转向对酷儿理论也鲜有提及。本文旨在借助重读福柯及巴特勒的相关著作,为理解酷儿理论挖掘新的身体视角。本文认为,酷儿理论的精髓在于揭示话语规训身体的机制,发掘身体突破话语规范的潜能,身体视角可以促进酷儿理论的转型,且能够推动酷儿研究的跨学科合作。

  • 标签: 酷儿理论 身体 后结构主义 福柯 巴特勒
  • 简介: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这段话准确地抓住了苏诗“爽利灵动”的特色。

  • 标签: 苏轼 爽利灵动 诗歌 艺术风格 中国 宋朝
  • 简介:<正>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Trollope,1815-1882)的《自传》写得快不快?全书完稿于1876年4月中旬,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跟他平时写小说的速度差不多快。同年他留给儿子亨利·特罗洛普一封信,要儿子等他去世之后再拆信。信中说,“附在这里的是我一生的回忆录,我希望你把它作为我送给你的礼物收下。我的用意是在我去世之后将其出版,并由你编辑。……是否作些删节或删节什么内容,由你决定。但是,我不希望加进

  • 标签: 讽刺小说 萨克雷 狄更斯 乔治·爱略特 英国小说 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