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切事物的特性,只有在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中,才能较为全面地显露出来。文学也是这样,只有把它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本质而不致被某些固定的模式所局囿。在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联系中,它与宗教的关系尤为悠久和密切。文学和宗教的关系最主要最深刻的是它们的基本性质相象,对人生的影响作用,思维方法等方面更为接近,至于题材、体裁、语言、结构、方法的影响倒在其次。探讨文学和宗教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学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化背景 曹雪芹 象征 最高境界 红楼梦
  • 简介:《天路历程》是一部集文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于一体的经典作品,通过运用大量的宗教隐喻和象征,集中体现了西方基督教的精神与文化。本文从该作品的整体框架着手,分别探析了个体元素和情节架构中的宗教渊源,从而展现整部作品蕴含的丰富的宗教元素及其彰显的浓厚的宗教色彩。

  • 标签: 《天路历程》 《圣经》 基督教
  • 简介:经过历史的演变与洗礼,萨满祭祀活动自成一套文化体系,音乐在这个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经过考察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萨满音乐的内容、模式、理念都深受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统一、完整的音乐形式。

  • 标签: 祭祀音乐 宗教信仰 萨满 依附 文化体系 历史文化
  • 简介:摘要宗教团体因其宗教信仰的核心特质,使得他们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过程中,不仅是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他们的精神需要也有着高度的关注。但是因着宗教团体自身和救助对象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救助过程中却面临着双重的困境。

  • 标签: 宗教团体 流浪乞讨救助 双重困境
  • 简介:柯勒律治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宗教思想家。《古舟子咏》是一首以海洋为背景的叙事诗,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从《古舟子咏》中海洋的"覆灭性"与"救赎性",最终可以发现一个信奉自由基督教的柯勒律治。

  • 标签: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海洋 覆灭性 救赎性
  • 简介:精神的围城与超越──作品角色蕴含着的宗教意义研究沉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只有道教是士生士长的宗教,儒学不算宗教。但是,对于人生根本意义投入了关注,指导甚至统摄的儒学,在实际上,早已被人们当作理想宗教信奉、崇拜并且践行。儒,便成了准宗教。汉以后,佛教传入...

  • 标签: 宗教意义 宗教观 庄之蝶 三教合一 宗教崇拜 悲剧性格
  • 简介:阿里路亚是一种表达对主的歌颂和赞美的圣咏,常出现与西方的基督教礼拜仪式中。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这种题材的作品没有渐渐消失反而保留了不同时期风格与作曲技法的特色,笔者意从七首不同时期的同一题材作品—阿里路亚来分析宗教音乐的发展。

  • 标签: 阿里路亚 和声技法 宗教音乐
  • 简介:本文以宗教多元论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阳明心学对'圣人'的具体阐释。首先,从本体论的方面看,阳明认为圣人之心与常人之心在本体上是相同的,都是与终极天理合而为一的,这是其圣人可学而至的基础。而圣人高于常人之处在于其心的发用,也就是良知本体的彰显,不受私欲障蔽。其次,从功夫论的方面看,阳明强调圣人在'生知'方面有优势,但常人依然可以通过'学知'的方式达到圣人的高度。而且指出了圣人之间在才能上有差别,从而为循序渐进地学习圣人提供了可能性。最后,从道德践行的角度,阳明认为圣人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个人的自我修养,另一方面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忧国救民的道德实践。阳明还进一步强调了圣人以'万物一体'为道德实践的标准,并指出了阳明的'圣人'观对佛教的包容态度。

  • 标签: 宗教多元论 圣人 阳明心学 本体论 功夫论 道德践行
  • 简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 标签: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