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几个年纪大的漫画作者很怀念范长江同志.上世纪50年代初,他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他最了解漫画,重视漫画在报纸上的重要宣传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在北京任美术编辑.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长江同志立即召集来漫画家,介绍战争情况和战场上的形势,约大家作漫画,以动员群众参加战斗,长我方志气,灭敌方威风.那时候,老漫画家华君武在人民日报社任美术组领导,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丁聪、张仃、钟灵等都积极为作画.华君武有时夜间还派车接漫画家去他的办公室,配合新闻作讽刺画.我有的画就是在他的办公室里画的.不久,我调到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漫画创作,并向漫画界约稿.当时,全国报纸发表的漫画,大都是转载发表的作品,后来才见发表各地漫画家的新作.

  • 标签: 新闻 抗美援朝战争 人民日报社 《新民报》 50年代 美术编辑
  • 简介:1992年4月19日,一位来自若羌县的中年妇女,《巴音郭楞报》驻和静记者站68岁的虎文明结为伉俪。一则新闻记者的“新闻”在当地引起人们的注目。虎文明是一位对党的新闻事业有着执著追求的“业余记者”,在婚姻事业发生两次冲突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几十年坎坷孤寂的生活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使他勤奋耕耘,劳作颇丰。有1800篇

  • 标签: 新闻事业 巴音郭楞 新闻报道 若羌县 十年 世俗偏见
  • 简介:本文认为近年来传媒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愚"乐受众、品格低下、失实失度、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并对传媒乱象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社会转型导致竞争环境与人们观念发生变化、传媒自身对低成本高利润的追求、迎合受众需求、传媒失守;最后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长效机制来确保"把关"落到实处,杜绝传媒乱象。

  • 标签: 传媒乱象 传媒把关 有偿新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合并案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意味着新旧媒体的"权杖交接",网络媒体(第四媒体)将超过甚至取代旧媒体成为新世纪的主流;而且给我们深刻启示:媒体内容传送渠道的大融合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媒体业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 标签: 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 网络媒体 媒体内容 传送渠道
  • 简介:根据"使用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 标签: “使用与满足”理论 真人秀节目 受众
  • 简介:节目包装(ProgramPackaging)既是节目内容展现的一种外在形式,也是渗透在节目创作各个环节的内在表现手段。在实际操作层面,它根据节目的形态、内容和特点,借助新颖、鲜明、风格化甚至夸张的表现形式,对电视栏目或频道进行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推介,并且独立或辅助节目主体完成特定信息的传达。节目包装在整体节目规划和创作中既相对独立、又强调融合,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技术实现最为繁复的环节——它利用实拍图像、图形生成以及字幕声效等常用电视元素,通过特效手段的整合,追求在相对短的时间和篇幅内营造形式上的冲击力和内容上的感染力。由此节目包装成为了荧屏上形式最为多样化、内容最为浓缩化、视听最为生动化、技术手段最为前沿化的传播形态。

  • 标签: 节目包装 频道标识 表现手段 节目创作 电视栏目 技术实现
  • 简介:设计批评和社会学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密切相关,有某些共同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设计批评可以引导大众消费的审美,推动产生设计运动和设计思潮。批判精神是启蒙精神的产物,批判反思构成了文化的清醒剂和自知力。批评有助于回顾历史、解析现实、预见未来趋势。设计批评的作用在于对设计价值的提升发掘,对设计意识和观念的传播。设计批评的方式、标准和意义应该根据社会语境和文化土壤不断发展和完善。

  • 标签: 设计批评 媒体传播 批判精神 文化土壤 社会学批评 文学批评
  • 简介:'要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坚持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召力'.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机关报围绕'三贴近'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改革.其中,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操作理念,被党报广泛运用,成为党报实践'三贴近'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 标签: 民生新闻 党报 党委机关报 “三贴近” 可读性 贴近群众
  • 简介: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了解环境、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依据。而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远弗届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的海量信息,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媒介和信息,便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媒介素养 传媒责任 信息时代 传播媒介 人类社会 海量信息
  • 简介:记者采访,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稍有一定水平的人,都可以做到。但是,真正做起来,却不是如想象的那么简单。你的基本功是否厚实、洞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强,能不能敏锐地抓住最有价值的新闻,等等,对记者都是严峻的考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有这样一些情

  • 标签: 采访对象 洞察能力 能力说 不懂装懂 自我欣赏 积累资料
  • 简介:倪缉熙在来稿《稿件失实编辑责任》一文中说,看了本文标题,有人就会不以为然:“稿件都是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编辑只是修改润色而已,会有什么责任呢?”其实正是编辑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使某些本来不失实的稿件失实了。出现上述情况,大约有两种原因,一是编辑烂开“补药”画蛇添足;二是编辑错给“泻药”致稿伤残。举例说明:例一,1980年7月,笔者写了一篇《农垦二团

  • 标签: 缉熙 文中 饲料供应 花场 修饰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