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文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 标签: 近代 金融制度变迁 中外比较 强制性变迁 诱致性变迁 正向交替
  • 简介:近代潮汕地区的走私问题连心豪走私其实是一种非法、变态的贸易行为。这门古老的行业,是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进出口管理上的限制而产生的。只要还存在国家或地区间的商品差价和进出口管制,就必然会出现走私活动。“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百分之...

  • 标签: 潮汕地区 沿海地区 南京国民政府 走私货 海关总税务司署 台湾总督府
  • 简介:<正>近年来,我国近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北方经济的研究仍很薄弱。本文以抗战前华北地区棉花流通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为对象,探讨华北近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对社会经济的近代化所产生的作用。一、棉花流通系统的形成一般讲产量增加和流通范围扩大促使某种商品流通系统的形成。往往前者是主要原因:因为产量增加后产品可扩大流通围,进而逐渐发展为运销系统。江南棉花流通系统就是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以国内纱厂为主要对象发展起来的。华北流通系统则恰恰相反,国内外需求量猛增刺激天津章先成为以出口为主的终点市场,随后华北各棉区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构成了由终点。中级和初级市场组成的棉花流通系统。

  • 标签: 棉花流通 终点市场 中级市场 天津 近代华北 初级市场
  • 简介:本文利用近代中国1870-1936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就银汇价和外国收入水平的变动对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三变量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汇价和外国收入水平的变动与近代出口贸易变动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间接标价法下,银汇价与近代中国的出口贸易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外国收入水平变动与近代中国出口贸易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出口贸易的收入弹性大于汇率弹性,表明外国收入水平对出口贸易的拉动大于银汇价贬值对出口贸易的拉动.

  • 标签: 出口贸易 银汇价 外国收入水平
  • 简介:张謇奠定了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建成一批工业、港口和盐垦等市镇,大大推动了苏中市镇现代化进程。张謇为市镇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以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促进市镇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传统市镇向近代市镇转型。

  • 标签: 张謇 苏中市镇 发展
  • 简介:近代闽台地区一直是清朝着力实行族正制的地方,泉州、漳州与台湾的基层社会不断推行族正制,族正在这些地区长期存在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清代闽台地区的族正制与治理械斗而变异的联庄制度结合在一起,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的秩序。但是与总理、庄正可以得官府颁发的戳记相比,族正则属于不须给与戬记的民间组织。但由于族正的选立也经过官府认可,使得族正既受官府监督控制又缺乏官方色彩。从清前期到近代,清朝族正制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成熟的做法,这就是既监控宗族又防止族正借官府权威而控制宗族,并使宗族进一步组织化。

  • 标签: 近代闽台 族正 宗族 国家与社会
  • 简介:<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生产布局,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对中国的植棉业和纺织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国际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兴起,曾一度刺激了中国农村植棉业的复苏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棉花产区的布局。本文仅以江苏省为例,对近代该地区的植棉业发展状况作一简单的概述。

  • 标签: 美棉 植棉业 盐垦 江苏省 苏北 徐淮地区
  • 简介:全球史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史学领域的新兴趋势。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更宏观的视野对中国历史与社会变迁进行观察与解读,从而得出许多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见。以晚明史研究为例,张显清先生率先提出“晚明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观点,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与讨论,目前已基本为学界所接受。

  • 标签: 早期近代化 中国历史 经济全球化时代 世界近代史 东亚 账簿
  • 简介:一旦国家负债累累,老百姓又不得不交税的时候,连那些本来不关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关心政府的权力、自己的权利,交税是提醒公民权利、感受政府权力的最具体方式

  • 标签: 负债 近代 公民权利 政府权力 老百姓 关心
  • 简介: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大背景下,商会史研究虽然只是近代史领域的一畦园地,但对于投身其间的学者来说,同样具有纪念的意义。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一批学者由整理资料起步,从探讨商会的成员、性质,到政治活动及组织结构,又延伸至经济活动、社会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 标签: 中国商会 近代史 原生态 国家与社会关系 朱英 世界
  • 简介:本文主要以浙江地方银行1908—1949年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研究其与地方工商业相辅相成的作用和关系,特别是该银行在1931年改革后,积极开展支持工商业发展、支持地方建设事业,并由此带动了其他各项业务的开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在不长的时间里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地方银行。遗憾的是,由于国民政府顽固坚持内战的政策,破坏了地方经济的生存基础,最终导致浙江地方银行与地方工商业都走向了彻底崩溃的不归路。

  • 标签: 浙江地方银行 近代工商业 支持 作用
  • 简介:近代上海客庄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存续了90余年,它的繁荣是上海商业化的一个标识。同时它也是传统乡缘意识一度在上海这样一个工商业移民城市所留存的印记。论文主要考察1946—1956年的上海客庄业发展的情况,这一时期并非上海客庄业最为兴盛之时,但依据现有档案和地方史资料也能窥探其大致样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客庄业的消亡和转向有其外部的条件和内部的因素。客庄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和经营方式的保守是其衰弱的内部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限制、改造,尤其是1953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客庄业消亡的外部决定性推力。

  • 标签: 客庄业 客庄商行 从业群体
  • 简介:文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近代以来广西城镇经纪业发展状况、成因及其特点与局限性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近代广西城镇经纪业的发展对繁荣城镇经济,推动腹地商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社会环境及自身若干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纵深发展.

  • 标签: 广西 城镇 经纪业 局限性
  • 简介: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我国新疆地区的贸易对象有阿富汗、印度、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其中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为新疆主要的贸易对象。其贸易形式的多样性和贸易过程的曲折性决定了贸易独特的历史画面。与苏联之间的官方贸易在新疆对区外的贸易往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直接影响着本国贸易额的变动与稳定。

  • 标签: “新苏贸易” 协定 战争影响
  • 简介:作为西方社会一门新兴的先进学科,社会学在变革动乱中传入晚清中国。但究竟起点在哪,谁是阐释中国社会学的第一人,在学界却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本文尝试结合“群学”与“社会学”相关文献研究,避开形式的判断而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学启蒙的实质.即晚期“社会思想’’受国外学术影响逐渐被“社会学化”的一个过程。

  • 标签: 近代中国 社会学 社会学史 群学
  • 简介:通过分析近代安徽族田有偿取得的状况和购买资金来源,梳理无偿获得的各种路径,指出区域族田在来源渠道的多寡上存在差异。但是无论从区域还是全省看,已经实现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从而使近代安徽族田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

  • 标签: 族田 来源渠道 多元化 近代安徽
  • 简介:明清时期,赣南农村墟市网络发展,促进了赣南社会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并奠定了赣南粤边经济区的基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赣南农村墟市数量锐减,逐渐走向衰败,但农村集市体系并未突破.其经济功能逐渐向着部分或完全取代社会功能方向发展.墟市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墟市发展仍存在不稳定性.由于近代社会变迁的制约,赣南市场近代化走入了后续中的困境,表现了滞后的特点,限制了商品经济在当地的深化.

  • 标签: 农村墟市 近代 社会变迁 江西南部 明朝 清朝
  • 简介:逢五四运动90周年,把历史和现实对接,是为当下和明天寻找精神源头。相对于青年学生的激情呐喊,一代才俊对诸如民主和科学、文言和白话、传统和现代、器物和精神的激辩,近代企业家的形象始终模糊不清,甚至被遗忘,精神资源被忽视已久。有论者感叹今天在宜昌居然见不到卢作孚的纪念碑。

  • 标签: 民族企业家 精神财富 近代 五四运动 青年学生 精神资源
  • 简介: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中国城市的"交通革命"却从人力车开始.由于它的机械构造,廉价、快捷、方便、省力的特征使人力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轿子等旧式交通工具的超越,从而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向前发展.尽管人力车在某些地方所具有的优势使它在机械化公共交通出现之后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但人力车的存在和它与电车、公共汽车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毕竟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了城市公共交通早期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从人力车与机械化公共交通之间的复杂关系又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交通早期现代化同整个的城市早期现代化一样,注定要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曲折的特殊发展历程.

  • 标签: 城市公共交通 发展 近代中国 城市现代化 程度 早期现代化
  • 简介:民国初年,浙江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首先是建立了浙江军政府,在浙江历史上第一次结束了封建皇权的统治,从而为近代浙江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政治基础。其次是浙江军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措施,使浙江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浙江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照民主宪政的原则变革了政权,这在当时全国各省是“居于前导地位”的。民初浙江政局变动中的不少历史成果和经验,都值得研究和总结。

  • 标签: 民国初年 浙江地方政治 近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