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美国空军参谋长莫斯利空军上将的指示,美国空军业已实施编制体制的调整改革,主要有两大举措。第一,根据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需要,组建空军军种组成司令部,以便进一步理顺与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关系,使相关空军部队根据战时指挥系统进行日常训练与作战,对执行全谱作战的航空、航天和网络空间部队实施更为有效的指挥与控制。

  • 标签: 美国空军 编制体制 作战司令部 指挥系统 空军部队 调整改革
  • 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派遣武官至前线观摩、学习最新战术理论及武器装备的运用,日本决策高层逐渐认识到此后的战争将以总体战的面貌出现。日本"革新官僚"欲加速推进国家总动员体制建设,但受阻于国内反战情绪和政党政治的压制,便在对外扩张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先行建立高度国防"国家"——"满洲国",并通过全面扩大侵华战争推动自身国家总体战体制建设进程。日本终将台湾、朝鲜、"满洲国"等海外殖民地一并纳入总体战国家体系范畴。

  • 标签: 日本 总体战 国家总动员体制 高度国防国家 抗日战争
  • 简介:美军军事体制改革是从战争中总结教训,从教训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调整体制机制,并不断催生军事体制改革的发展之路。美军战斗力之所以与日俱增,并具备强大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关键就在于美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军事任务和战略需要,战后几十年不断积极推进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系统性认识,并不断将其军事假说、军事理论快速转化为军事战略、军事规划付诸实施。如今,"空海一体战"已经成为指导

  • 标签: 体制改革 军队编制体制 联合作战能力 作战指挥 顶层设计 指挥体制
  • 简介:美俄三级军官培训体制具有代表性,在培养对象、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养渠道、学制等方面明显不同,特别是在培训初级军官(生长军官)时,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大。

  • 标签: 美国 俄罗斯 三级军官培训体制 初级军官 学制
  • 简介:史实表明,国防设计委员会是国民政府最早设立的战争动员领导机构,而军事长官会报会则仅仅是危机应对的临时性安排;陆海空军大本营作为战时政府确曾组建,并在抗战初期担负了策动《总动员计划大纲》落实的重要职责;各省、市、县动员委员会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基层动员体系的骨干机构,但国家总动员会议成立后各级动委会随即被改组为动员会议。

  • 标签: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战争动员体制 国防设计委员会 陆海空军大本营
  • 简介:实施士官制度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士官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机制,各级都还处于摸索之中,它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建立适应现行士官体制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士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中坚骨干作用,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 标签: 竞争激励机制 体制 现行 士官制度改革 士官队伍建设 工作积极性
  • 简介:当前,随着军队规模结构不断调整,军旅营体制全面走开,小机关大部队成为新常态。合成营与传统建制营相比,编制人员多、装备杂、专业细,基本相当于旅属团级编制,但又不具备其权限、功能和实力。如何组织指导连队、发挥跟踪督导和承上启下作用,是对合成营党委能力的检验。一、强自身,在苦练硬功中增内力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发挥好"前沿指挥所"作用,合成营党委必须把自身建强。一是提高决策能力。与传统营级单位相比,合成营人员多、事务杂,

  • 标签: 合成营 连队官兵
  • 简介:各国军队领导体制的组织形式、性质、任务和职能,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美国、苏联、中国军队领导体制是三种不同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军领导体制。美国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是美军的领率机关。在国防部长的统一领导下,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作战指挥,陆、海、空三大军种部负责行政领导。美军的作战指挥系统是:总统→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相

  • 标签: 军队领导体制 作战指挥 参谋长联席会议 联合司令部 特种司令部 战略火箭军
  • 简介:志愿军兵站体制是后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体制的继承和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作战物资主要从祖国大后方运来,后勤工作异常繁重,而其中的运输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为适应战场情况的变化,确保运输的畅通,志愿军后勤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兵站体制:在兵站领导体制上逐步建立战略、战役、战术三级体制;在兵站勤务体制上逐步由兵站线发展到兵站网。合理、完善的兵站体制,确保了志愿军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人民军队兵站体制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中国人民志愿军 兵站 领导体制 勤务体制
  • 简介:国防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国防经济体制是国家经济体制在国防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国防经济体制的合理与否,不仅对国防建设关系重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研究并改革国防经济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是当前国防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国防经济 动员型 国防动员 军用产品生产 国防经济建设 和平时期
  • 简介: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武装力量是战争竞赛中的主要工具,因此,如何合理地组织、发展武装力量,是战争指导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学说的基本原理,创造了一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主力军、地方军

  • 标签: 军事路线 革命军队 游击战争 革命武装 战争学说 主力部队
  • 简介:抗战时期,以宋庆龄为首发起的抗日救援组织"保盟",广泛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援助,积极筹集医疗物资与经费,克服重重困难,为八路军、新四军送医送药,在敌后建立起了以国际和平医院为核心的医疗救济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敌后战场的医疗卫生工作。

  • 标签: 保盟 抗战 敌后战场 医疗工作
  • 简介: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军事变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这项改革又主要着眼于军队结构的彻底更新,实现军队结构重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以很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其中,关、俄、日等国在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方面的做法有很多可资借鉴之处。

  • 标签: 军队建设 体制 编制 改革 信息化战争 新军事变革
  • 简介: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全大会",通过了设立总裁制、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和抗战建国纲领等议案,逐步建立了以蒋介石为党政军最高领袖、以国防最高委员会为决策和执行机关、以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民意机关"的战时党政体制。这一战时体制的建构,既造成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与个人独裁,又使各党派获得了建言议政的机会。两者互为矛盾,却又共存发展。

  • 标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临全大会” 战时体制
  • 简介:"军事史上有两种将军,一种能有效地掌握并发挥体制所带来的实际高效的能量,而另一种,尽管他统领的军队装备有先进的武器,却败在了自己军队愚蠢繁杂的体制程序之下。"—(美)戈登·莱德曼《改组参谋长联席会议》书中的第一句话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现实紧迫的课题,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联合作

  • 标签: 联合作战指挥 军队改革 战争实践 莱德曼 参谋长联席会议 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