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扶南国是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有着五六百年历史。但是,对其主体民族是什么民族,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本文以宋书记载“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为主要论据,认为扶南的统治阶层是马来民族。

  • 标签: 扶南 主体民族 族属
  • 简介:去年6月的南北首脑会谈及此后的一系列南北和解举措大大缓解了朝鲜半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敌对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东亚安全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因此,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虽然可能根据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进行某些局部调整,但总体上不会有很大变化.

  • 标签: 朝鲜半岛 东亚安全战略 美国 雅尔塔体制 地区安全
  • 简介:冷战期间,印度推行不结盟主义和均衡主义的外交,而朝鲜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活跃成员,再加上共同的殖民地经历,所以印朝两国一直维持着比较稳定而低调的政治外交关系。冷战结束以后,印朝关系虽受到朝核问题、朝鲜与巴基斯坦核导合作以及韩国因素的不利影响,但印度仍然是朝鲜政治上少有的支持者、屈指可数的贸易伙伴和为数不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国。随着2018年朝鲜内外政策的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朝韩关系和美朝关系的积极变化,印朝关系也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 标签: 印度 朝鲜 韩国 印朝关系 朝核问题
  • 简介:朝鲜核危机的再次爆发,牵动了中、俄、美、日、韩等在东北亚拥有战略利益或地缘利益的国家,可能导致地区力量对比和战略格局重新组合,对冷战后东北亚的安全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朝鲜 核危机 东北亚地区 和平 安全 安全形势
  • 简介:19世纪下半期,朝鲜北部自然灾害频发,封建剥削严重,东北部的朝鲜居民大量进入俄国境内。1863—1884年,俄国远东的朝鲜人有四个特点:分布集中,主要居住在南乌苏里地区;朝鲜人的男女比例相当,人口能自然增长;朝鲜人的职业以农民为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种地;国籍没有变,仍然是朝鲜国籍。鉴于远东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俄国积极接纳朝鲜人,允许其留在远东;让其耕种土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同化。

  • 标签: 朝鲜人 俄国远东 南乌苏里 移民
  • 简介:在澳门回归前夕,本人有幸到澳门对暨南大学澳门某专业硕士研究生班进行英语教学,本文着重谈谈这个特殊群体汉译英中的际语,并通过它对澳门文化略见一斑。

  • 标签: 汉译英 族际语 澳门文化
  • 简介:自2016年1月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以来,半岛的紧张局势逐步升级,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进入2018年,以韩国平昌冬奥会为契机,朝鲜基于本国外交与安全的考量,向韩国释放善意;文在寅政府积极回应朝方和平攻势,南北关系渐趋热络,半岛形势进入少有的和平期。从中长期看,朝鲜半岛局势恶化至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鉴于根本矛盾尚未解决,半岛局势再度反复、甚至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且不容小觑。为延续当前的和平势头,推动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亚太地区国家要对朝韩和解合作抱有积极心态,予以鼓励和支持;相关国家要有大局观,尤其是核问题的关键方朝鲜和美国需要做出改变。

  • 标签: 平昌冬奥会 朝鲜半岛 形势前景
  • 简介:性是族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形成族类群体认同的纽带。性认同是族类群体形成认知和行动一致性的基础,凭借动员的环节,性及性认同被带入政治场域,参与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并因循不同的政治行动呈现出际关系、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族类群体与国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和震荡联动,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态势和影响。当族类群体的政治行动超出有序范围,以暴力、骚乱、恐怖行动、屠杀、清洗、武装冲突和分裂运动等形式出现时,便给相关群体带来恐惧与伤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失序与动荡,甚至会危及国家主权和地区、国际的政治关系与秩序。性安全,是指因性动员而对人的生命、社会秩序、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是否产生威胁或损害的状态。性转化为安全议题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以动员为条件、以信念为支持,并在一定的际结构中发生,因而需要性认同、政治动员、民族主义、离散政治等理论的诠释。性安全的研究范式可分为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

  • 标签: 族性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日俄战争后,朝鲜人民反日运动高涨,俄远东的朝鲜移民也投入斗争中,成立大韩国民会、劝业会等朝鲜民族组织,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国内的革命运动,同时也为俄国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在远东的政治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20纪初亚非拉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朝鲜人 俄国远东 政治活动
  • 简介:埃文基世居北方,现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少数民族。埃文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20世纪30年代创建了文字。埃文基语言教育从生存的手段,到赋予精神文化教育内容,直至今天的承担传承民族文化重任,在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中的作用不断调适,语言教育模式不断演变。

  • 标签: 埃文基族 语言教育 俄罗斯
  • 简介:东北地区俄裔(俄罗斯裔)的汉语族称有数种,这些汉语族称与俄裔的族群认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俄裔的血缘构成对他们的族群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俄裔 族称 族群认同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两大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本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极少交往和产生摩擦,日军统治激化了马华两的矛盾,战后马华两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种种磨合,经历了摩擦、稳定、摩擦、爆发、缓和,不断反复的曲折历程.文章认为:马华两的关系因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变化,由于马华两法律地位的差异,马华两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消除,并对两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马来西亚 马华两族 关系发展
  • 简介:自2017年年初至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一系列事件(诸如金正男遇刺、蒂勒森出访东北亚三国、美韩军演、“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上任)的综合作用下显得愈发扑朔迷离。另一方面,白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朝鲜核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诸如六方会谈的一些区域性的制度构建也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考虑到在东北亚地区建立长久稳定、强制有效的安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中国崛起和东北亚地区两极格局的回归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文末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尝试,即以中美两大国协同为前提.包括朝韩两国在内建立制度化的四方会谈.以消除朝鲜半岛上不断升级的核安全困境。

  • 标签: 中国崛起朝核六方会谈 区域安全制度 东北亚区域秩序 霸权转移理论
  • 简介: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第一枚氢弹核试验成功。至此,朝鲜已经进行了4次核试验。①2016新年伊始。朝鲜自我宣称的“氢弹”核试验震惊了整个东亚。国际视线再次聚焦“朝核”问题。自2011年底金正日突然去世,距今已经4年多了。金正恩在过去的4年里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抛开朝鲜内部的各种变化,就外交而言,朝鲜变化颇多,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其对外政策思路也逐渐明朗化。但是金正恩上台执政后,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继承“遗训政治”和“先军政治”,一意孤行地继续推进朝鲜核武计划,两次核试验严重挑战国际社会核不扩散机制,同时朝鲜还坚持核与经济并进的战略。探寻朝鲜的这种战略目的,本文则是通过浅谈其原因和分析目前的东北亚国际格局为出发点的。众所周知,朝鲜核试验对朝鲜半岛和周边的和平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国际社会在强烈谴责朝鲜的同时,对中国的对朝政策提出了诸多质疑。东亚和平面临新的挑战,各国外交战略出现新的调整在所难免。单纯的南北韩关系发展为中美两大阵营的对立趋势。以美国为主的同盟战略逐渐施压中国形成中美关系的僵局。自习近平执政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韩中美系也受到巨大挑战和损害。李明博政府时期“天安号事件”发生后的中韩关系会否重演?责任到底在哪一方?中美对立的东亚格局如何发展是每个学者最关心的课题。“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对谁有利?对谁伤害最大?东北亚格局的走势对域内各国会有怎样的影响?朝核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正在进行当中的,需要继续观察分析的东北亚核心议题。

  • 标签: 朝核 氢弹 东亚格局 “萨德”反导系统
  • 简介:苏联解体后,民族问题因与联邦体制、地方经济分立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等交织在一起,曾一度严重威胁到俄国统一和政局稳定.俄两代国家领导人先后采取了堵塞政策法规漏洞、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扶持等有力举措,力图缓解际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各民族的离心倾向.

  • 标签: 俄罗斯 族际关系 主要特点 叶利钦政权 普京政权
  • 简介: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 标签: 族性 族际政治 民族国家建构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