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各派政治力量继续分化和重新组合,一批新的政治组织涌现。根据其政治主张、组织原则及活动,可大致分为4类:一、中间力量即所谓政府的建设性反对派。口号是反对左、右两种极端,不尚空谈,务实第一。社会基础是影响极大的国营大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对总统和政府时有批评,但要帮助他们按照俄罗斯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对政治、经济方针作重大修正。同时以

  • 标签: 政治组织 军工企业 中间力量 政治力量 俄罗斯民主党 组织原则
  • 简介:1998年,俄罗斯国内政治危机的特点是:政府更迭频繁,“总统集权制”走入困境,联邦制度濒临解体,社会不满情绪加剧。俄政治危机导致俄对独联体国家影响力下降,并使俄美关系陷入困境。

  • 标签: 俄罗斯政治危机
  • 简介:应交流协会邀请,以黎巴嫩《使节报》总编萨特赫·努尔丁为团长的黎巴嫩新闻媒体代表团一行8人于5月17—24日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交流协会理事刘登林主持座谈,代表团拜会了《中国日报》社有关负责人,参观了鸟巢、水立方。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访问了天津和上海。代表团参观了双街镇双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北辰中医医院、普育学校、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规划展览馆、泰达开发区和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标签: 新闻媒体 代表团 黎巴嫩 访华 《中国日报》 新农村建设
  • 简介:近来巴以冲突一发不可收拾。大有逆转巴以和谈之势。有不少人认为利库德集团主席沙龙强硬访问圣殿山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挑起了这场冲突。我认为这场冲突是迟早要发生的。我就现代以色列政治的几个特点来分析一下这场冲突。

  • 标签: 巴以冲突 政治特点 巴以和谈 利库德集团 巴勒斯坦 沙龙
  • 简介:当中南半岛上一个人口不逾七百万、地域仅1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70年代以来突然成为国际局势中的热点的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还是相当肤浅的。除了著名的吴哥文化给古代东方的文明史留下过深刻的印记、除了西哈努克亲王五、六十年代呼吁国际社会确认柬埔寨领土边界完整曾一度引起过国际反响以外,人们只是在谈论最富爆炸性的越南战

  • 标签: 柬埔寨问题 政治生活 国际社会 波尔布特 西哈努克 民主柬埔寨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但美俄战略争夺加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中亚形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 标签: “9.11”事件 中亚 地缘政治 外交政策 安全机制
  • 简介:印尼前任总统苏哈托时期(1966—1998年)所提倡的双重职能(dwifungsi)军政一体化教条随着印尼民主化进程而结束,军人参政失去了合法性来源。改革派政治领袖如前任总统瓦希德执政时期(1999—2001年)和梅加瓦蒂时期(2001—2004年)积极建立以文人统治为主的政府。军人参政在印尼民主化时代似乎不会再出现。然而,在苏哈托专政时期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的印尼军人未能完全接受民主化时代的文人统治模式。许多具有军人背景的政治人物开始以不同身份和方式试图重返政治舞台,充分利用民主化时代的机制来宣扬自己的理念和政治纲领,寻求民众对他们的支持。本文探讨印尼军人在后苏哈托时代,如何利用民主选举方式寻求合法性,以及将来可能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印尼 军人政治 双重职能 合法性
  • 简介:4月初开始,印度政局又出现新的动荡,形成一场空前严重的危机。先是执政联盟的第二大党—AIADMK(全印安纳达罗维达进步联盟)的两名部长提出辞职;接着,该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撤消对政府的支持。瓦杰帕伊内阁不得不面临信任投票,并以一票之差被迫下台。与此同...

  • 标签: 政治危机 政党 大选
  • 简介: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根本原因是大国的政治领导力,其本质是一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动的国际国内战略环境而进行改革的方向、决心与能力.根据道义现实主义原理,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位是中国制定崛起目标和策略的基础,符合国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就易于成功,而超越实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则会削弱中国的实力.道义现实主义认为,外交承诺与实力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国际战略信誉,从而减少国际社会对崛起国的恐惧和反对;为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可获得对崛起国的战略支持;为减少崛起的国际阻力,崛起国应在新兴领域拓展利益范围而尽量避免在传统领域的利益冲突.在信息化时代,在网络空间拓展中国国际战略利益应成为中国主攻方向,网络战略应采取“走出去”原则而非为了安全的防御原则.在外部威胁不足以颠覆中国崛起的情况下,为防止中国的崛起半途夭折的重点将是防范国内的极左陷阱.“台独”正在成为中国崛起面临的首要威胁,中美在南海的战略竞争将长期化,朝鲜拥核是中国的东北亚地区政策无法回避的既成事实.

  • 标签: 道义 现实主义 政治领导 崛起安全
  • 简介:欧洲的政治变化和美俄关系秦永椿一年来,欧洲政治形势的发展有两大变化:一是美欧关系(美欧安全和政治联盟)松散化;二是前苏联地区向心力开始加强,俄罗斯开始谋求大国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俄关系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一、美欧安全和政治联盟松散化(一)北约一...

  • 标签: 变化关系 政治变化 欧洲政治
  • 简介:现代的新加坡不是一个民主国家,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它为一个独裁国家。卡斯特尔斯说,把这个城市国家称为一个霸权国家更为合适,因为它“不仅建立在高压的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新加坡还被称为一个由一伙“顽固不化的犬儒主义者和绝对的实用主义者”统治的专制国家。米尔扎暗示说,这个集团的权力建立在它同外国资本相结合的基础上:“该政权将其利益同有势力的多国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新加坡成了西方赖以对东南亚进行剥削的一个稳定且有效的工具。”吉原(Yoshihara)还在论及该国基本上是“外国资本的海外中心”时强调了这个城市国家的买办性质。

  • 标签: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城市国家 政治自由 权力主义 反对派
  • 简介:2000年国际多极格局框架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大国为了各自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增强彼此间的双边多边合作;部分重要的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逐步降温,地区政治形势更加变化莫测.这将对21世纪最初十年的国际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 标签: 2000年 国际政治 国际形势 国际关系 大国关系
  • 简介:<正>东欧地区自1989年下半年开始发生剧变以来已有3年多了。政治上,该地区所有国家的政权已全部更迭,由前共产党的反对派取而代之或由共产党改建的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执政。经济上,各国都已走上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经济的轨道。各国的政体变革、经济转轨程度不同地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形势仍相当严峻,近中期内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一东欧各国政权易手后,都以西方宪制为样板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大规模急剧动荡的高潮虽已过去,但局势并未完全稳定。前南斯拉夫地区由于民族矛盾激化、武装冲突

  • 标签: 私有化 经济转轨 共产党 东欧国家 社会党 社会民主党
  • 简介:1998年,美国政局中出现两件大事:克林顿绯闻案和中期选举。其政局主要特点是:总统的个人生活问题在美国政治中占据着突出地位;公众政治态度“中间化”、“温和化”与两党极端分子政治态度的“极端化”形成反差。“中间化”倾向将继续对美政局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 标签: 政治评述 美国政治
  • 简介:本文结合笔者在“食盐进军”纪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对当代印度政治中透露出的种种现象——诸如政治与历史、政治与妇女、政治与学生、政治与演员、政治与独身等,做了简要论述与思考,以期就教于学界同仁。

  • 标签: 食盐进军 印度政治
  • 简介:中国东部和南部濒临大海,北部和西部则被沙漠与高山所阻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亚洲大陆东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文明生存范式:中华文明满足于在这一相对独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很少产生突破地域限制而向外扩张的冲动;外部力量则一般也很难逾越北部和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对中华文明产生持久的伤害,那些偶尔进入中原的入侵者,往往在一代或数代人之间就融入浑厚的中华文明之中。

  • 标签: 中国东部 地缘政治 中华文明 围城 中华文化 地理环境
  • 简介:华人社会由流动转为稳定、民族关系日益复杂、华人政治觉悟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的剧变,等等,使马来亚华人政治由战前的外向封闭型转为战后的内向开放型,从关心母国,局限本族到联合各族参与当地政治。华人参政加速了马来亚的独立进程,也改善了本身的政治地位,为华人在马来亚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前提。从此,华人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活跃在马来亚政坛上。

  • 标签: 华人政治 马来亚 民族关系 华人参政 华人社会 独立进程
  • 简介:<正>苏哈托于1965年“九·三0”事件后,开始掌握军事大权。1968年起任总统至今。在他任期内,印尼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对印尼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并引起世人所关注。

  • 标签: 政治思想 政治主张 印尼 军事 政局 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