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面对困顿的生活世界,人类学家近年来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好面向。福祉、希望、幸福等一系列良善的主题成为了研究焦点。在海南美孚黎案例中,作为文化表征,灵魂几乎是所有美好价值的抽象集合。由于人人皆有灵魂,灵魂便借此复制了人与人之间的血亲关系与姻亲关系。由于血亲关系的代际延续意味着人类个体被归属于特定的血亲集团,灵魂在血亲关系的代际延续中也被归入特定的血亲集团,这使得血亲关系成为占有灵魂的文化实践形式;由于姻亲关系意味着血亲集团之间的妇女交换,灵魂也被纳入到此一交换体系中。从整体上看,由于灵魂是美好价值的文化表征,在亲属关系的运作过程中,亲属关系成为占有与交换美好价值的文化实践方式,亲属关系不仅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占有与交换的结构,也呈现出自身存在的意义:实现美好价值的代际传递。

  • 标签: 美孚黎 灵魂信仰 亲属关系 美好生活
  • 简介:从16世纪伊始大约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东蒙古(靼鞑蒙古)以亦不剌、阿尔多厮(即满都赉阿固勒呼)和俺答汗为首的一些部落相继入迁青海,活动于西海(青海湖)地区。他们的入迁,打破了明初以来这一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又与明军发生了一系列军事冲突,威胁着明廷的西北边防,因而在明清许多文献中;他们被冠以“海夷”、“海寇”,我们则称之为西海蒙古。西海蒙古的活动是整个蒙古历史及中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有明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西海蒙古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做一考察,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俺答汗 民族分布 亦不剌 格鲁派 明初 索南嘉措
  • 简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民族之间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和谐民族关系应该是各民族之间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在促成中华民族日趋繁荣昌盛的同时,使各民族自身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具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基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理解与认同是实现民族关系和谐的关键。

  • 标签: 和谐社会 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
  • 简介:钟嵘《诗品》作为中国诗话之滥觞,其卓越文学思想流润千古。本文旨在对《诗品》于杜甫一生文学实践的影响略作抽样论证。杜集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诗品》之句,但从对杜诗的解读中可知,杜甫诗中数处之用事,实应源于《诗品》。杜甫接触《诗品》的可能性可从对杜读过《梁书》、《南史》文学传等方面的考索中推知。杜甫论诗,和《诗品》有着极大共同性,于此可见钟嵘、杜甫二人文学思想某些方面的源流关系

  • 标签: 诗话之源 杜诗 《杜诗详注》 诗学观
  • 简介:西北土司制度起于元,完备于明清。分布于河湟流域的蒙古弘吉刺部宁濮郡王——岐王系家族入明后分化为众多的土司,延续着其部落式的统治。土司制度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统治的同时,也维系了蒙元后裔的政治文化联系,使"土鞑"这一政治、文化群体长期存在,最终催生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永登鲁土司家族的联姻既反映了明清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政治网络建构的情况,也是"土鞑"这一共同体内部认同的真实写照。

  • 标签: 土司 土族 岐王 鲁土司 联姻
  • 简介:<正>由十院校倡议召开,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研究所筹办的这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确定以南方民族关系史为讨论重点,是有道理的。确定这样一个讨论重点,不仅是为了使这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与1981年和1984年分别在北京香山和广州华南师大召开的两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内容上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想

  • 标签: 民族关系史研究 各民族 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关系 学术讨论会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 简介:人类学(Anthropology)/民族学(Ethology)传统上的核心概念是'文化(culture)',其学术传统与我国1949年以来的以'民族'为核心概念的'民族研究'有较大的区别.人类学中的族群理论(theoriesofEthnicty)虽非人类学传统的、核心的研究领域,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与我国的民族理论有互相参照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族群理论诸流派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不同流派之间承袭与补充的关系;并论述指出,西方的'族群理论'与我国的'民族理论'分别代表主位和客位两种不同的视角、分别强调主观和客观两种不同的立场.

  • 标签: 族群理论 流变 民族理论
  • 简介:考古发现表明,从旧石器时期到吐蕃时期,西藏文化与祖国内地文化的交流是明显的。从唐蕃关系、宋代与六谷部及厮关系看,汉藏友好往来是主流。元代招服吐蕃,实现了中华民族大统一。汉藏关系自古以来是不可分割的。

  • 标签: 汉藏关系 历史发展 友好往来 统一
  • 简介:慕容鲜卑与西晋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西晋建立前,慕容鲜卑曾在其首领莫护跋的带领下,帮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氏政权,慕容鲜卑自此在辽西建国。此后,从慕容涉归的由服到叛,再到慕容廆的由叛到服,慕容鲜卑对西晋可谓是叛服不常。慕容鲜卑也正是借助西晋之势,在西晋汉士族的帮助下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为第一个慕容燕政权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慕容鲜卑 西晋 叛服不常
  • 简介:汉文帝采取的处理与匈奴关系的策略,是冷静、理性而又得当的。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承认汉匈双方是"分疆自立、和睦共存"的关系;能够体恤理解匈奴的生存环境与所遇困难,必要时给予援助和支持;信守与匈奴的和亲协定,从大局出发尽力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当匈奴违约侵汉时,则组织力量进行有力回击;同时加强骑兵建设,巩固北部边防。汉文帝的上述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适应了双方经济上互补性和政治上统一性的要求,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发生,是一种双赢的战略选择。

  • 标签: 汉文帝 匈奴 民族关系
  • 简介:明朝时期,由于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有限,对贵州各地的管理比较松散,水西彝族土司和周边的同族土司、播州土司、水东土司获得机会进行政治地位的角逐和资源的竞争。在旷日持久的竞争中,明王朝对土司进行了调控与整合,水西土司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终因其历史局限性难逃衰落的命运。

  • 标签: 水西 土司 民族关系
  • 简介:清朝统治者为削弱蒙古各部首领的权力,达到控制驾驭的目的,在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经略制驭政策得失的基础上,参照蒙古社会组织制度等特点,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其中婚姻制度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制度在承袭蒙古人的古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限制,使蒙古人的婚俗印上了清朝法律和禁令束约的烙印,以至影响到今天。

  • 标签: 清朝统治者 蒙古人 中原王朝 北方游牧民族 理藩院则例 蒙古社会
  • 简介:后冷战时代,印美关系在得到改善的同时,又在世界战略格局、克什米尔、美巴关系、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对待其他大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制约了印度与美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印美关系表现出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与冲突的特点。

  • 标签: 后冷战时期 印美关系 战略目标 战略地位 矛盾冲突
  • 简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劳动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与变革。但其调整与改革受到制度、传统文化、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进行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变革,必须增强员工主体意识;重新界定企业和劳动者的责权利;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标签: 国有企业 劳动关系 变革路径 就业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在编纂《中国戏曲志·青海卷》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青海戏曲拥有丰富的民情风俗,它为青海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养料,形成了独特的风韵。可以说民情风俗与青海戏曲密不可分,研究这一关系,对青海戏曲的创新大有裨益。

  • 标签: 戏曲活动 中国戏曲 民情风俗 戚友先 郑德辉 倩女离魂